清华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
时值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校友们展示紫色衣服或紫色纪念品,让我怀疑清华与港中大是不是远亲。清华学校自1911年建立,历经1928年成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并入西南联合大学、1952年院校调整、以及90年代以来恢复综合性大学构架,其教育文化精神以“爱国奉献、科学实干、追求卓越、育人为本、开放包容”为主要内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可以说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缩影。香港中文大学作为香港唯一一所以传承中华文化和培育领袖型人才为己任的大学,在1950年前后已有的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和联合书院的基础之上在职研究生,于1963年成立香港中文大学,迄今已成为著名的世界高等学府。这两所学校看似风格迥异,实际上有很多根本上的相似之处。
清华学堂,1911年创校时建成。那桐大学士题字,
梁实秋认为“字不见佳”。
以君子之规为校训
清华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卦辞,原文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上海mba,君子以厚德载物。” 源于梁启超先生1914年在清华演讲,讲题为“君子”,即以此辞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以君子之德发愤图强。
香港中文大学校训为“博文约礼”。知识深广谓之博文,遵守礼仪谓之约礼。“博文约礼”出自《论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港中大教育方针为德智并重,培养博雅君子,为社会福祉作出贡献。
港中大逸夫科学大楼
成于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港中大的治学理念是“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清华早期确定的治学理念就是“古今贯通,中西融会”,其1923年确立的校歌中写到:“东西文化香港中文大学 清华大学,荟萃一堂”,“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这是何等的相近!
这两所学校都经历了回归中华文化传承的历程。港中大之新亚书院由钱穆先生创立,港中大之首任(并连任三届)校长李卓敏博士曾任教西南联大,这些港中大的创始人们兼有民国时期的教育理念就不足为奇了。港中大在1963年成为香港的一所传承中华文化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清华学校起初虽以输送留美学生为主,但是在20年代就很快兼顾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时任清华校长曹云祥先生在1925年成立显赫一时的清华国学研究院,聘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为导师,造就清华的国学辉煌。这些先贤都是学贯中西,通晓古今。
港中大首任校长李卓敏教授,曾任教西南联大,加州伯克利。
以通识教学为育人方针
香港中文大学之通识教育已经享誉海内外,每个本科生必须通过阅读经典著作,结合科学与人文,融合古今,贯穿东西,探索如何将自身的发展置于维护人类的长久福祉之中,从人类智慧的结晶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以滋学养。这个通才育人理念当然不是60年代的港中大独创,在20至30年代的清华就强调文理兼备,倚重通识。时任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说“窃以为大学期内,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其时清华大学以通识为本,专识为末。
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先生,长校25年。
国际化教育视野
早期清华的国际范儿就不用说了,一百年前清华就做到的事情,我们至今还在望其项背。而港中大的早期是不是因为强调中华文化传承而淡漠国际化呢?显然不是。中文大学在创立之时已经表明:“中文大学并非只是一个英属机构,而是一所国际性之中文学府。”任何大学,都不能孤立于国际学术界之中,中文大学自然也不例外。首任校长李卓敏先生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赫赫有名的教授,所以,中文大学的国际视野是与生俱来的。
港中大校园美景
校色同为紫色
清华的校色为紫色加白色,紫色为主。清华认为紫色是圣人到来的先兆,是民族复兴的曙光,是未来的光明和希望。港中大以紫与金为校色,取意在紫色象征热诚与忠耿,金色象征坚毅与果敢。
校歌独具精神
清华大学的校歌于1923年确立。之前虽然有一首英文校歌,但是当时的哲学教授贺麟先生认为,英文校歌不具清华之精神,遂在全校征集校歌,以国文教师汪鸾翔先生所写的歌词,最能代表清华之精神,后被确立为清华校歌。汪先生虽然是个结巴,但这首清华校歌似乎有空前绝后之气势。不妨抄录如下。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左图右史香港中文大学 清华大学,视角 | 清华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孰绍介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水木清华众秀钟,水木清华众秀钟,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穷。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
清华大学礼堂,1920年前后建成,梅祖彬学长说,那里曾有一块“寿与国同”的匾。
有点遗憾的是,港中大似乎无校歌。这也许不足为怪,因为港中大以书院制管理学校,而书院是有校歌的。在各个书院中,新亚书院的校歌由钱穆先生所写,我以为比较能够代表港中大的精神。其歌词摘录如下。
山岩岩,海深深,地博厚,天高明,人之尊,心之灵,广大出胸襟博士后,悠久见生成。
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
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
十万里上下四方,俯仰锦绣;五千载今来古往,一片光明。
五万万神明子孙,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有圣人。
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
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
手空空,无一物,路遥遥,无止境。
乱离中,流浪里,饿我体肤劳我精。
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
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
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
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
歌词里透着艰苦卓绝,但是精神不灭。
秦泗钊教授简介
秦泗钊教授于一九八四及一九八七年分别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过程控制)及工学硕士学位(自动控制),一九九二年获美国马里兰大学颁授博士学位(化学工程)。秦教授于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五年在艾默生电器公司任主任工程师,一九九五至二零零七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化学工程系任教,并于二零零三至二零零七年担任Paul D. and Betty Meek及 百周年纪念化学工程学讲座教授。在加入中大(深圳)前,秦教授为美国南加州大学Fluor过程工程学讲座教授兼工学院副院长。
秦教授的研究范围包括制程的控制与统计故障诊断、智能楼宇能源优化、模型预测控制、系统辨识、半导体制造过程控制,以及控制系统性能评估,是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及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院士。秦教授荣获多个奖项,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成就奖(NSF Award)、二零一一年南加州大学工学院 最佳教授奖、青年教授奖、/Brown & Root 杰出青年教师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奖、国家教育部「清华大学长江讲座教授」、国际自动化控制联盟《控制工程实践》( )期刊最佳论文奖等。秦教授现为《过程控制期刊》( of )及《IEEE控制系统杂志》(IEEE )副编辑,以及《化学计量学学报》( of )编委,曾任《控制工程实践》( )主编及《IEEE控制系统技术学报》(IEEE on )和《IEEE产业资讯学学报》(IEEE on )副编辑。秦教授在国际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超过200篇论文。根据ISI Web of 资料库,秦教授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次数逾6200次,h-index为42。
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大学在世界上排名是多少?香港中文大学呢?清华大学又是?
世界大学排名(2017),台湾大学排名第68位,香港中文大学排名第44位,清华大学排名第151位。
台湾大学( ),简称台大,成立于1928年,是坐落于台北市的一所研究型公立综合大学,素有“台湾第一学府”之称。其前身为日本统治时期所建立的“台北帝国大学”,这是当时日本建立的九所帝国大学之一。1945年硕士,台湾光复后,改名为“国立台湾大学”。1949年,蒋介石政府迁往台湾后,台大取代了当时尚未在台复校的中央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成为了台湾教育部门资助经费最多的一所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The of Hong Kong),简称港中大(CUHK),书院联邦制大学建制,为世界大学联盟成员、亚洲首家国际商学院协会(AACSB)认证成员、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创始成员、英联邦大学协会成员,是一所以“中国研究”、“生物医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与金融”、“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为五大重点研究领域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并在这些领域堪称世界级学术重镇。
清华大学(英文名: ),简称清华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大学在世界上排名是多少?香港中文大学呢?清华大学又是?,诞生于1911年,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上海mba,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博士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原址。
已赞过已踩过
清华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港媒:QS最新世界大学排名 清华大学第16
QS世界大学排名19日清晨揭晓清华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港媒:QS最新世界大学排名 清华大学第16,来自全球82个国家或地区的千所院校,就学术声誉、雇主声誉、论文引用数量、师生比例、国际化等指标进行评分。2019年香港续有7所特区政府资助大学上榜,其中有5所跻身百大。
香港排名第一的是香港大学上海mba,与2018年一样位列全球第25位;校方回应称在教学、研究及知识交流等方面力求卓越,致力成为亚洲的世界级大学,提升国际声誉。
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分别排第32位和第46位在职研究生,处于排名榜首50位。科大称一向视排名为参考,将一如既往,不断求进,以提供优质教育及创新科研为己任;中大表示,不同排行榜各有不同评分准则,因此产生不同的排名结果,将继续追求教研卓越,以提供优质教育为己任。
香港城市大学2019年仍未重返首50位,位列第52;2018年跌出百大的香港理工大学,2019年以第91位这个有史以来最高排名,重返百大排名榜。理大高兴知悉有关排名,将继续致力成为一所在专业教育、应用研究及知识转移方面,均表现卓越的大学。
虽然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岭南大学未入全球百大,但排名均较2018年进步。整体而言,除港大排名不变外,其余大学排名均有提升,有6所大学更在学术声誉指标方面有所进步。
不过,QS研究部主任Ben 指出,香港的大学在就业能力指针上出现警告信号,其中有3所大学有关排名下降博士,建议大学“必须努力确保他们培养具有软性技能的毕业生”。
另外,全球首三位继续由美国院校包揽,排名不变,麻省理工学院连续8年稳占榜首、斯坦福大学及哈佛大学紧随其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学院双双并列“亚洲第一”,排名全球第11位;内地的清华大学继2018年首次打入全球二十大后,2019年再由第17位升一级清华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排名第16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9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