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北京大学工学院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存标教授邀请博士,台湾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张建成教授访问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建成教授是台湾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特聘教授。曾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明尼苏达大学、加州理工学院任博士后(导师:吴耀祖教授)。1987起任职于台湾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副教授、教授(1993-)、特聘教授(2006-)、所长(2009-2012)。其研究专长为流体力学微/纳米力学,生医力学/工程在职研究生,已指导博士论文26篇加州大学博士后待遇流体力学,硕士论文百余篇,已发表期刊与会议论文220余篇硕士,其中140篇收录于SCI国际著名期刊。自2003起加州大学博士后待遇流体力学,台湾大学张建成教授访问北京大学工学院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台湾负责推动并主持两岸应用力学会议/论坛达10年、主持组织6届会议,致力促进两岸力学交流,曾多次应邀访问北京大学。
6月14日下午,张建成教授为实验室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的题目为:主频时谱分析与流体力元理论(II)。报告由李存标教授主持。这次报告延续了去年9月28日张建成教授本人在工学院“王仁力学讲座”中的报告,主讲力元理论。在报告中,张教授介绍了新近提出的主频时谱分析,并通过流体力元理论分析流体运动中的物体(如鸟飞鱼游)所受流体的作用力来源,以及其如何有效改变周边流场环境。最后阐释了主频时谱分析与流体力元理论这两个有效流场诊断工具间的关联性及未来发展愿景。
张建成教授作报告
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与张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张教授将继续在湍流重点实验室进行交流与访问,双方就感兴趣的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喜报!华中师大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位教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近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喜报!华中师大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位教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上海mba,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爱思唯尔()发布了第六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2023),榜单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涉及22个学科领域,174个子学科方向,希望能为科学家长期和近期科研影响力和表现提供了一个客观衡量指标。在原子核与粒子物理学科方向,华中师范大学“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粒子物理研究所丁亨通教授、罗晓峰教授、庞龙刚教授同时入选 “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据了解,该榜单从700多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出近20万名来自各领域的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覆盖22个领域和176个子学科领域,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960-2022)和“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两个榜单。该榜单基于 数据,按照以下六种关键因素进行评价:1)总引用次数;2)H指数( H-index);3)共同作者修正的指数( Hm-index);4)单独作者;5)单独或者第一作者;6)单独、第一或者最后作者的文章引用次数。详见()
丁亨通,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获第八届中国核物理学会胡济民教育科学奖,为第37届(中方第二次主办)国际“格点场论年会”的会议主席、国际期刊 A编委,创建了国内第一个有限温度密度格点量子色动力学(QCD)专用超算平台。2010年于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布鲁克海汶国家实验室和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回国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加入华中师大聘为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格点QCD——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利用超算研究强相互作用核物质在极端温度、密度和外场条件下的性质,包括相结构、强子性质、电磁信号和输运性质等。多次受邀在重要大型国际会议上宣讲大会报告(Quark 2019 & 2014, 2017, 2016等), 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7篇Phys.Rev.Lett.,总被引8800余次。
罗晓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本科(2006)、博士(2011)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攻读博士期间, 2009-2011年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联合培养。2011-2013年加入华中师大粒子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16-201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访问学者。参与RHIC-STAR以及CBM实验,长期致力于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强相互作用物质性质以及QCD相图的实验研究,取得一批创新性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70余篇, 包含 1篇,PRL 7篇,总引用3700余次。2018年获首届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Merit Award。2021年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21年度中国物理学会最有影响论文奖。2022年获湖北省物理学会年度优秀成果一等奖、入选湖北省博士后卓越人才跟踪培养计划。2018-2021年任STAR实验关联与涨落物理分析组召集人,现任德国CBM实验理事会成员,期刊《》编委、《 》青年编委。
庞龙刚,教授,1984年5月出生硕士,200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2010至2012年赴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联合培养,201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华中师大粒子所,德国法兰克福高等研究中心以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做博士后研究。2019年9月回国,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加入华中师大粒子物理研究所。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能核物理与人工智能。自主开发了 GPU 并行的(3+1)维相对论粘滞流体力学程序 ,模拟在高能核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时空演化。参与开发了相对论分子动力学输运程序 SMASH。将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比如贝叶斯分析和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高能核物理。在高能核物理的涨落与关联,涡旋与极化,状态方程和初态核结构等方面做出有意义的工作。目前主要研究内容为(1)人工智能和核物理交叉学科研究在职研究生,(2)自动微分编程在反问题与变分问题中的应用,(3)物理仿真与决策智能。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自然通讯 1 篇,Rev. Mod. Phys 1 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PRL 6 篇。
END
华大物院党委融媒体中心
华大物院团委宣传中心
通讯员|王棣
加州大学博士后回国,神经环路与行为调控研究组
张思宇
神经环路与行为调控研究组
张思宇博士在职研究生,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神经所蒲慕明院士实验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霍华德·休斯研究员暨美国科学院院士Yang Dan教授实验室进行博士和博士后的学习和工作。她接受了全面的神经生物学最前沿的神经电生理、光遗传学、行为学和病毒介导的解剖学示踪技术的训练加州大学博士后回国上海mba,在、等国际顶级杂志发表多篇论文硕士,并于2014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系杰出博士后奖。她2016年回国后在交大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加州大学博士后回国,神经环路与行为调控研究组,并获得了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等多项基金资助。
研究方向与进展:
1.视觉环路及其子环路调控选择性注意、学习与记忆的机制
环路的解剖学连接组研究:了解环路的解剖学结构是理解环路功能的基础
自主研发的高通量全脑解剖学数据分析软件
环路的功能学连接组研究:根据解剖学连接组的结果研究环路中各组分的功能
选择性注意动物行为范式
2.神经调质对选择性注意、学习与记忆相关网络的调节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视觉选择性注意相关皮层区域不同种类神经元的3D解剖学连接图谱及功能学连接图谱
代表性论文:
Zhang, S., Xu,M., , T., Hoang Do, J. P., Chang, W. C., , S., ,K., Luo, L. & Dan, Y. Long-range and local for top- of . 345, 660-665(2014).
Zhang, S., Xu,M., Chang, W.C., Hoang Do, J. P., Lei, T., Jeong, D., Fan, J.L., Dan,Y. of long-range and of for top-down . Nat. .19, 1733-1742 (2016).
Zhang, S. Y., Xu,M., Miao, Q. L., Poo, M. M. & Zhang, X. H. – of by . J. . 29, 13222-13231 (2009).
团队介绍:
助理研究员 马国芬 实验师 王丽昭 博士生 刘燕梅 博士生王彦婕
博士生王紫玥 硕士生陈兆南 硕士生邓紫如
加州大学博士后项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微生物组博士后项目
类型:全职
发布:07/14/2024
申请截止日期:08/10/2024
博士后 – 微生物组 – 创新基因组学研究所
职位概述
后薪资范围:该职位目前的最低工资范围为 64,480 美元至 74,569 美元。必要时,可以提供高于最低工资的工资,以满足竞争条件。
职位期限:2 年。
审查日期:2024 年 7 月 25 日星期四晚上 11:59(太平洋时间)
最终日期:2024 年 8 月 10 日星期六晚上 11:59(太平洋时间)
在此日期之前将继续接受申请,但只有在该职位尚未填补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在审查日期之后收到的申请。
职位描述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创新基因组学研究所的 Ronda 实验室正在寻找积极进取的博士后学者加入我们的多学科实验室。有多个职位可供选择。我们的研究重点是使用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绘制人类与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组。我们的实验室开发新技术来设计和调节微生物组,并将其用于小鼠模型和肠道类器官,以了解宿主-微生物组通讯的基本机制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博士后将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LBNL的多学科团队合作。
职责
执行实验室工作和实验,设计和执行复杂的协议加州大学博士后项目,使用先进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实验数据并为创新方法的开发做出贡献,开发新的计算模型,积极参与实验室和小组会议,与团队成员合作完善研究方法,维护实验程序的准确记录和结果,有助于准备手稿和资助提案加州大学博士后项目在职研究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微生物组博士后项目,领导学术论文的发表,并在国内和国际会议上展示成果。
我们在实验室有不同的项目,从体内微生物组编辑到生物信息学、免疫学和神经科学。
资格
博士学位(或同等国际学位)或就读博士(或同等国际学位)课程
其他资格(开始时需要)
任命开始日期所需的博士学位(或同等国际学位)。在开始日期之前上海mba,候选人的学位后研究经验不应超过三年。
适用领域:微生物组研究、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免疫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工程学、干细胞/类器官、工程学。
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秀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具有体内模型的经验,尤其是小鼠。
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
熟悉OMIC技术和数据分析。
表现出独立工作和作为团队一员的能力。
申请文件要求
简历
求职信
研究陈述 (可选)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of , ) 是一所世界最顶级的研究型大学博士后,以其卓越的学术声誉和科研成果著称。成立时间:1868年;位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
学术声誉:伯克利分校在全球大学排名中常年名列前茅,尤其在科学、工程、技术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享有盛誉。
研究资源:伯克利分校拥有众多顶尖的研究设施和实验室,并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 ) 密切合作。
微生物学博士后项目
伯克利分校的微生物学研究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环境微生物学、分子微生物学、病原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等。博士后研究员在伯克利分校可以参与以下方面的工作: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分子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基因组学、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制。
病原微生物学:研究致病菌的致病机制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工业微生物学:开发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生物燃料、酶工程等。
在线咨询专业老师
加州大学博士后待遇,博士后/科研助理/研究生·复旦大学王丹青课题组
一. 课题组简介
王丹青,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科学与工程系)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加州大学博士后待遇,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复旦新工科人才计划入选者。201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Teri Odom和 教授,后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米勒研究员(合作导师:吴军桥),以及德国马普所光科学研究所任博士后研究员(合作导师:Vahid )。
研究领域为微纳光学加州大学博士后待遇,博士后/科研助理/研究生·复旦大学王丹青课题组,集成器件和量子光学,第一和共同第一作者文章包括 , , Nano , , of 等国际高影响力期刊,研究成果被, , News, & News, News等媒体广泛报道,谷歌总引用2500余次,获得光学新星奖,米勒研究奖学金, 美国材料学会研究生奖,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等奖项。
课题组常年诚聘博士后和科研助理在职研究生,以及每年招收数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欢迎申请报名。详情请见个人网页:;
二.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包括且不限于:
1. 结构性纳米材料的光学特异行为
2. 基于微纳光腔的新型激光反馈机制和光子集成策略
3. 室温下的量子光子学研究
三. 岗位要求
博士后:
1. 符合复旦大学博士后基本申请条件,取得物理, 光学, 材料, 电子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或近期能够取得学位;
2. 具有微纳光学设计与仿真,纳米材料加工与表征,光路搭建,微纳与量子光学测量等经验者优先考虑;
3. 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科研助理:
1. 符合复旦大学科研助理的基本申请条件。取得物理, 光学, 材料, 电子等相关学科本科、硕士学位,或近期能够取得学位;
2. 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 工作待遇
博士后:
1. 提供稳定的生活支持博士,年薪30万元起并根据业绩提供额外奖励,一人一议。
2. 积极协助申请复旦大学超级博士后(30+万元/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35+万元/年)和国家博新计划(48+万元/年)。
3. 支持申请人以项目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类科研基金,并可合理自主支配经费。享受复旦大学规定的博士后公寓等相关福利待遇;子女可在复旦附属幼儿园、附小就学。
4. 课题组与美国德国等多个知名研究组保持长期密切合作,博士后出站如有继续深造的需求博士后,可推荐至国内外顶尖高校或科研机构;支持优秀者申报复旦大学本校或其他高校的教职岗位。
科研助理:
依照复旦大学的规定提供相应待遇,优秀者可推荐国内外顶尖高校或科研机构继续深造。
五. 应聘方式
有意向者请将个人简历和代表文章发送至,主题请注明:“博士后/科研助理/研究生申请+姓名+毕业院校”,对符合要求的申请人会尽快回复,招聘长期有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