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NBC新闻报道,世界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当地法院被判处“冻结招生规模”,即今后最大入学人数不得超过20-21年水平。
同时伯克利正在推进的旨在建造新的学术建筑以及教职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宿舍的Upper 项目也被法院勒令暂停。
目前,加州伯克利正在准备材料进行上诉。
本次诉讼案是由伯克利市当地非营利组织Save ’s 提起的。他们认为近年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入学人数的增加大大影响了社区内的住房供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申请难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被法院判决不得再扩招学生!,造成了低收入家庭的流离失所,并产生了令人无法接受的噪音和垃圾,对整个社区的环境造成了影响。
对此,伯克利的发言人丹·莫古尔夫(Dan )表示:“我们很乐观,我们可以很快向法院提交文件博士后,以满足关于未来招生人数增加的要求。对于Upper 项目,大学则可能需要 6 到 8 个月的时间来满足判决中提出的要求。”
丹·莫古尔夫(Dan )补充说:“伯克利还没有被加州大学系统指定为增长型校园,正如我们最近批准的长期发展计划所述,我们预计每年的招生增长率不会超过1%。”
这两个月,加州大学的新闻不少,今年6月底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都、宣布将减少州外学生和国际学生的比例,以便为更多的当地居民“让路”。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申请加州系统9个校区的学生共有203,700人,超历史记录,让原本2020年申请人数稍有下滑的趋势直接暴涨。
加州大学系统公布了2021级学生的录取数据,宣称这是加州大学有史以来人数最多、最多元化的一届本科生。
作为留学的大热校,加州大学的一举一动都牵挂着无数学子的心。而如果这次加州伯克利没有上诉成功在职研究生,招生规模又冻结的话,对于申请的中国学生来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申请难度,无疑又会在一次加剧竞争难度。
出国留学选校选专业
想尝试以自己的成绩能申请到国外什么层次的大学?可以使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如下小程序)一键定位。
使用方法:把你的成绩与基本情况(GPA,雅思成绩,专业硕士,院校背景等)输入到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到了国外某些院校,这样子就能对你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可能,请联系本小编“一直陪着你的”删除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申请条件,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硕士申请条件有哪些?
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是加拿大医学博士排名第一的学校,麦吉尔大学一直是蒙特利尔的骄傲,她孕育了加拿大最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其中有7位获得诺贝尔奖。麦吉尔大学不但拥有大量的国际学生,而且很多世界上的知名学者也慕名而来。下面加宝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麦吉尔大学硕士申请条件有哪些?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硕士申请条件
1. 全日制4年本科毕业有学士学位;
2. 托福86以上或I雅思:6.5分以上;
3. 大学成绩GPA:3.0 (4分制绩点) 以上。
4. 部分专业需要GRE 或 GMAT成绩。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硕士入学时间
每年1月和9月开学。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专业设置
商科: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普通管理学,信息系统,国际管理,投资管理,劳务关系管理在职研究生,市场营销。
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大气科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硕士,概率学与统计学。
工程:环境工程,环境学,生物资源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电子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矿产工程,软件工程。
文科:非洲研究,人类研究,艺术历史,加拿大研究,东亚研究,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语言学,中东研究,国际发展研究,政治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女性研究,幼稚园与早期教育,中学教育,英语教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申请条件,法语教学,法律。
医学:生理学,麻醉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申请条件,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硕士申请条件有哪些?,解刨学和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工程,放射诊断,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和职业健康,家庭医学,人类遗传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神经病学与神经外科,药理学和治疗,精神病学,医学社会学,护理,职业治疗。
其他:音乐,农业经济学,农产品,营养学,饮食学。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简介
麦吉尔大学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市上海mba,是当地最古老的大学,成立于1821年。麦吉尔大学是加拿大最著名的高等院校之一,也是加拿大顶级的研究密集型大学之一。虽然地处官方语言为法语的魁北克省,麦吉尔大学所采用的教学语言却是英语。
麦吉尔大学有超过250个博士和硕士项目,并且始终致力于为研究生教育提供更多优秀、全面的学科及专业。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GPS)负责研究生的入学和注册,管理研究生奖学金,管理毕业过程(包括检查论文)等。
麦吉尔大学和世界上众多国家与地区顶尖大学有学术往来,包括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澳洲国立大学,北京大学等。与魁北克其他大学如蒙特利尔大学有学分转换协议。每年,很多科学、政治、文学及社会运动领域的杰出人物会到麦吉尔大学演讲。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硕士申请案例介绍
学生姓名:张同学
国内学校:东北大学
国内专业:高分子材料工程
本科成绩:GPA86
语言成绩:雅思7.0
录取学校及专业:麦吉尔大学化学工程专业
麦吉尔大学物理专业申请成功案例分享
学生姓名:韩同学
毕业学校及专业:石家庄外国语学校 高三在读
申请时的相关成绩:GPA:91%;语言成绩:雅思6.5小分不低于6.0
申请学校及结果:麦吉尔大学物理专业,录取
▲不管什么留学问题都可以直接点击标题下方“加拿大留学”进入公众平台在【对话框】输入提问哟~(8:00—24:00我们都会为你解决留学疑问哦)▲戳阅读原文可以快速获得一次留学评估哦!▲【打电话】给我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申请,武汉理工大学
机械类(车辆)专业设置于汽车工程学院,2020年按大类招生,包含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大一下学期末,根据本人志愿和在校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
注:对于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3+3”模式省份要求选考科目必选物理,“3+1+2”模式省份要求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要求为不限。
一、车辆工程
1、专业简介
车辆工程专业是融合机械、能源、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控制、计算机等多学科领域知识,研究和解决道路车辆、轨道车辆、军用车辆、工程车辆及拖拉机等陆上移动机械在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运行管理等方面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宽口径综合性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面向的主体行业——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高度专业化、自动化的综合性工业;面向的工业产品——车辆,是高新技术的结晶和新成果的载体。随着与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专业应用已拓展至新能源、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兴领域。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汽车产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材料和信息科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突出实践能力和宽广国际视野,并具有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的汽车行业领军人才。
主要专业方向有:整车设计与底盘控制、车身工程与智能制造、汽车电子与智能汽车。
核心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试验学、整车开发与项目管理、车辆控制理论。
特色课程: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动力学控制、汽车创新设计、汽车新技术、汽车轻量化、智能制造技术、汽车机器人技术、汽车车身艺术设计、算法导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车辆、智能汽车。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武汉理工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并连续60年开办车辆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车辆工程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首批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8年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车辆工程专业所在学科是原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是武汉理工大学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优势学科之一。该专业教学团队是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专任教师共77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6人,获博士学位比例达95%,有留学经历比例达51%。该专业拥有国内五个国际汽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PACE”中心、全球顶尖汽车动力系统研发机构“”培训中心,建有国家级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1个、新能源汽车科学与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基地6个,为本专业学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撑。专业教师承担了大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等上海mba,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多年来该专业为中国汽车领域培养了1.2万余名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科专业发展沿革
培养特色:
(1)课内课外紧密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强
以建设系列“金课”为抓手,加强学科前沿类、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推动“课堂革命”;搭建“三步递进、三层提升”的实践教学与工程创新训练平台,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自主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成果突出,近3年获科技创新竞赛国家级奖励43项,为武汉理工大学居全国学科竞赛排名前列做出突出贡献。
名师垂范、中外融合
多层次工程创新训练平台
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比赛成果斐然
(2)围绕汽车“五化”趋势,培养体系覆盖全
面向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轻量化”等发展新趋势创新专业架构,构建了包括设计、制造、试验、再制造的汽车产业链关键技术领域并涵盖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智能汽车等行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培养体系。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5项。
科研竞赛
(3)有效支撑产业发展,就业拓展空间大
充分发挥行业特色优势,主要以学校汽车行业董事会单位为依托,建立了20余个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通过重大项目承接、科研反哺教学、基地联合共建,实现科教协同、行业协同育人。培养的卓越人才全面覆盖国内各汽车企业,成为企业的领军人才及骨干力量,有效支撑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校企合作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
本科生毕业5年后,90%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取得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进入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超过7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评价优秀率超过80%。2019届毕业生共272人,就业率为97.79%。
单位性质:国有企业就业占比54.55%,合资企业就业占比19.83%,民营及其他企业就业占比18.92%。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流向上海市、广东省、湖北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其中武汉市就业人数最多,占比30.58%。
行业分布: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占比92.56%。面向世界500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比例为86.71%。
知名企业:一汽解放、一汽大众、东风技术中心、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中国重汽、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广汽新能源、北京现代、北京奔驰、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奇瑞捷豹路虎、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特斯拉、蔚来汽车、博世、法士特、采埃孚(中国)等。
升学与出国(境)情况:2019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145人,其中国内升学125人,占比45.96%,出国(境)20人,占比7.35%。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为19.12%。
国内升学去向:主要进入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
出国(境)去向:主要前往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际化交流和深造高校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华盛顿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伯明翰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斯图加特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千叶大学等。
优秀学生代表:
周道林,车辆工程专业1603班班长博士后,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卓越奖学金、青年五四奖章等,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二等奖,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现已保送至清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宋昱辰,车辆工程专业1606班学生,先后荣获校二等奖学金、TE奖学金、“校三好学生”及“校优秀学生干部”等,参加伊利诺伊香槟分校暑期科研,发表学术论文1篇,申请国家专利2项,现已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录取攻读研究生。
杰出校友代表:
刘启明,本专业1986届毕业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申请,武汉理工大学,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刘卫东,本专业1988届毕业生,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陈雪峰,本专业1999届毕业生,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常务副总裁。
吕辰,本专业2010届毕业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自动驾驶与人机系统实验室主任,兼任能源研究院未来交通技术方向主任,助理教授。
二、能源与动力工程
1、专业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致力于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主要研究热能、光能、动能和势能等能量形式向机械能、电能等形式转化或逆向转化过程中的规律,以及研究实现这些转化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是一门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工科专业。
能源动力科学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其所涉及的主体行业——交通运输、海洋船舶、航空航天等,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起着基础性、关键性、支撑性以及驱动性作用。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厚基础、强能力、重特色、高素质”为目标,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秀、素质能力卓越,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适应国家能源及动力系统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胜任能源及动力机械产品设计开发、试验、制造等领域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和支撑行业发展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动力学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汽车工程材料、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发动机设计、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热能与动力机械性能实验等。
特色课程:汽车动力装置控制管理系统、汽车动力系统创新综合设计、电动汽车电驱动理论与控制、汽车新能源及其动力装置、燃料电池系统、电池管理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氢能汽车及其关键技术等。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武汉理工大学重点建设和发展的特色专业之一,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该专业拥有国内五个国际汽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PACE”中心、全球顶尖汽车动力系统研发机构“”培训中心,建有国家级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1个、新能源汽车科学与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基地6个,为本专业学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撑。其支撑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专业发展沿革
该专业始终坚持以特色创优势,紧跟世界能源与动力学术发展前沿,紧贴国家能源战略及动力系统发展需求,重点开展节能减排及新能源技术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重视与汽车行业的紧密合作,主要以学校汽车行业董事会单位为依托,建立了多个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实行“政产学研用”发展模式,组建了由地方政府、高校、企业等10余家单位组成的湖北省汽车零部件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武汉市共建了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化,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学术交流
培养特色:
(1)构建了以汽车为对象、凸显新能源动力系统特色的课程知识培养体系
本专业围绕国家能源结构转型的重大需求,不断优化专业人才知识体系,着力培养在车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电池及混合动力系统领域专业基础扎实、创新意识突出的适应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
(2)构建了与行业密切结合、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实习实训平台支撑体系
充分发挥学校的行业特色优势,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和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建立科学的校企互动机制,完善校内师生到校外教学基地和相关企业生产一线实践与学习、相关企事业的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不断提升实验实践教学质量。
(3)构建了课内课外相互衔接、层次递进的创新创业能力拓展体系
依托“引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梦工场”,大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0余项,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系列赛事、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等国内知名赛事中获得奖励数十项。
实习实践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
本科生毕业5年后,90%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取得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进入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超过7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评价优秀率超过80%。2019届毕业生共150人,就业率为97.30%。
单位性质:国有企业就业占比37.5%,合资企业就业占比25%,民营及其他企业就业占比29.17%。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流向湖北省、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其中武汉市就业人数最多,占比29.17%。
行业分布: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占比82.29%。面向世界500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比例为80.71%。
知名企业:一汽解放、一汽大众、东风技术中心、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中国重汽、广汽三菱、广汽新能源、比亚迪新能源、特斯拉、宁德时代、潍柴动力、广西玉柴、康明斯、法士特等。
升学与出国(境)情况:
2019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50人,其中国内升学44人,占比29.3%,出国(境)6人,占比4%。
国内升学去向:主要进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
出国(境)去向:主要前往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国际化交流和深造高校包括美国普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伯明翰大学、考文垂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等。
优秀学生代表:
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1601班学生,本科四年课程平均分90.5分,专业排名第一,多次获评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标兵等,获2018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大赛三等奖。现已保送至浙江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王胜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1603班班长,本科四年课程平均分90.1分,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大二和大三学年分获“校三好学生”和“校三好学生标兵”荣誉称号,申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项。现已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杰出校友代表:
丁汉初,本专业1982届毕业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原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杨青,本专业1988届毕业生,现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刘伟,本专业1991届毕业生,现任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理。
谭贵荣,本专业1992届毕业生,现任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三、汽车服务工程
1、专业简介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机械、管理、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学科理论基础,掌握汽车工程服务技术及相关运作管理的研究与创新能力,能够胜任汽车商品企划、汽车技术支持、汽车产业链管理等智能服务领域工作要求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专业依托汽车产业新型生态圈,适应汽车产品与服务的智能化、绿色化和业态模式创新化要求,突出鲜明的学科交叉性、知识集成性和实践创新性特色,与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专业相得益彰,共同为汽车全产业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汽车及其智能服务产业,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共享服务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管理、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理论基础,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能力素质,能够胜任汽车商品企划、汽车技术支持、汽车产业链管理等领域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核心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控制原理、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服务系统规划、汽车营销与策划、汽车服务工程基础、汽车诊断实验、汽车工程材料、优化方法与数据挖掘。
特色课程: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感知技术、车联网技术基础、创业理论与创业管理、技术价值创新与商业模式。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汽车服务工程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也是国内首个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同类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起源最早、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两位,其支撑学科机械工程是学校重点建设与发展的优势特色学科,是原教育部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本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湖北省工程技术中心等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加拿大魁北克大学三河城分校等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先后获国家及湖北省教学成果奖6项。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发展沿革
学术交流
培养特色:
(1)构建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支持体系
紧密结合汽车智能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等发展趋势和重大需求,围绕智能网联服务和新能源服务,增设创新创业、智能网联服务等专业方向,构建包含大数据挖掘、车联网应用、环境感知、新能源汽车原理等知识的技术支持体系,提升专业内涵与外延,优化专业人才的知识体系和技术能力,支撑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
(2)培养适应汽车产业链业态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
紧跟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拓展校企协同育人与联合培养体制机制,以汽车营销与策划、国际汽车贸易理论、汽车企业财务管理、创业理论与创业管理等知识为基础,着力培养能够胜任汽车商品企划和汽车产业链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技术+管理”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支撑汽车全产业链新业态发展。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
本科生毕业5年后,90%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取得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进入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超过7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评价优秀率超过80%。2019届毕业生共96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申请,就业率为93.75%。
单位性质:国有企业就业占比45.61%,合资企业就业占比22.81%,民营及其他企业就业占比29.82%。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流向湖北省、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其中武汉市就业人数最多,占比28.13%。
行业分布: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及其智能服务行业,占比74.79%。毕业生面向世界500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比例为71.93%。
知名企业:一汽解放、东风技术中心、东风柳汽、东风本田、泛亚技术中心、上汽通用五菱、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新能源、中国重汽、比亚迪汽车、蔚来汽车、三一集团、中国平安、汽车之家等。
升学与出国(境)情况:
2019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35人,其中国内升学29人,占比30.21%,出国(境)6人,占比6.25%。
国内升学去向:主要进入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
出国(境)去向:主要前往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际化交流和深造高校包括英国巴斯大学、华威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博士,日本东北大学等。
优秀学生或杰出校友:
优秀学生:
朱嘉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1601班学生,本科四年课程平均分91.2分,专业排名及综合测评排名均为第一,获中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华南赛区二等奖及全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赛车三等奖,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现已保送至浙江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郭 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1602班学生,本科四年课程平均分89.5分,获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华南赛区三等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现已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杰出校友:
姚佐平,本专业1985届毕业生,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聂亚煦,本专业1992届毕业生,广东精文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曾澍湘,本专业1999届毕业生,现任蔚来驱动科技(XPT)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林长波,本专业2002届毕业生,现任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申请要求,年薪50万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放佛教研究博士后奖学金申请
在-en 的慷慨支持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沼田佛学研究中心开放 Ito佛教研究博士后奖学金申请,该奖学金旨在促进新近博士生的学术生涯,为他们提供进行研究的时间以及获得教学经验的机会。
博士后研究员预计每年在佛学研究小组的资助下以讲师的身份教授一门课程。此外,作为沼田佛学研究中心研讨会系列的一部分,研究员将就他们的研究发表公开讲座,并且预计他们将参加沼田佛学研究中心的定期活动和研讨会。我们特别欢迎研究和教学兴趣与伯克利佛学研究教师涵盖的领域相补充的申请者。
研究员将获得办公空间、图书馆特权、每年约 65,000 美元的薪水、福利以及每年 2,500 美元的研究/旅行基金。研究员还可以获得资金和行政支持,以在其研究领域召开研讨会和会议。
该职位一直开放,直至岗位填补为止。
我们提供宗教研究相关专业的相关学术辅导/海外留学/语言培训服务,如果你有意向申请,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
01院校介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of ,),简称伯克利(UCB),坐落美国旧金山湾区伯克利市的山丘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申请要求,是美国最负盛名且是最顶尖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博士,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的创始大学,建立于1868年。UCB地处美国西海岸,地理位置优越硕士,气候温和宜人,被誉为加州的“阳光之城”。
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5
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10
2024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9
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第4
UCB于1868年由加利福尼亚学院以及农业、矿业和机械学院合并而成,也是美国最自由、最包容的大学之一;该校学生于1964年发起的 “言论自由运动” 在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改变了几代人对政治和道德的看法。伯克利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教学中心之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申请要求,年薪50万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放佛教研究博士后奖学金申请,其理科教育世界榜上有名。
02申请要求
申请要求:
申请者需要拥有佛教研究或密切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或同等国际学位,此外:
基本资格(申请时):
1.完成除论文以外的所有学位要求
其他资格(必须在工作开始日期之前满足):
1.候选人的博士后研究经验不得超过三年。
2.在开始日期之前获得博士学位或同等国际学位。
所有申请材料必须通过 AP 提交:
该职位一直开放,直至填补为止。如有任何问题,请直接联系 ,邮箱为(链接发送电子邮件)。
我们联合浙江香海慈善基金会成立一灯教育基金博士后,为中国大陆僧职人员继续深造学业提供学术和资金支持,让他们在高等学府中完成宗教研究相关专业的学习。欢迎大家随喜乐捐(可开捐赠发票)。
THE END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1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