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级考研的成绩还没出来,大多数21级考研人的心离蠢蠢欲动似乎还远。印象笔记的唐毅说了一句话,“你在朋友圈里又佛又丧,你在收藏夹里偷偷地积极向上。”你说等等,也许别人备考的脚步早已开始!
2021考研,考研日程
考研未启,计划先行。今天本篇为“2021考研全程规划时间表”。以下日历安排仅为参考,大家依据个人实际备考阶段,需自行调整。
1.1
1月—2月 择校择专业
考研首先要确定目标学校、专业。大家要全面了解院校和专业信息,初步确定研考目标。院校、专业的选择是研考的关键一步。提早确定专业方向和院校,会使专业课复习更有针对性。
考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拟报考学校所在城市、专业发展、师资情况、就业前景等因素进行考虑。
对于MBA等具有工作经验的考生来说,需要结合自身职业、人脉、工作地、通勤时间、院校MBA项目侧重方向等方面,综合考量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院校。
(PS:报考MBA、EMBA、MPA、MEM在职考的同学,如果你对自己报考院校,因年龄、行业、管理经验、学历等不足有所担心,同时为了避免您选择院校,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或者选错了专业方向。扫码进行择校评估)
1.1
3月—4月 准备备考资料
一份好的备考资料、一个有效的建议、指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阶段,需要同学们多咨询学长学姐复习经验,了解考试的重点、难点,研究考试题型,对考研难易度有个整体的认识。
此外,就是需要大量搜集备考资料,购买备考辅导书,制订复习计划。要合理利用寒假时间,随着前期的准备,尽快进入备考状态。
1.1
5月—6月 一轮复习 夯实基础
进入5月,开始第一轮复习。考生要夯实基础,扎扎实实看一遍书,不要急于做模拟题。对政治、英语、数学三个公共课科目,考生要细致备考。
对英语科目,考生日常要注重英语词汇的积累,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对政治科目,考生不能放松备考,要不断温故知新,也要及时补充和更新知识。
对数学科目,考生要多练多算博士,让自己在考场上答得顺手。
对专业课的复习,考生要紧跟目标院校的专业课方向,有针对性地收集复习资料,包括往年专业课试题和老师的讲义、论文、专著等。同时,考生可登录相关院校研究生院网站查找上一年备考书目,或向在读研究生借阅备考资料。考生要在前期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形成自己的笔记,构建专业课复习的知识框架。
6月,考生要兼顾期末考试和研考复习的时间安排。跨专业考研的考生不要因为研考复习而忽略了本专业期末考试的准备。考生还要在6月制订一份暑假备考计划,决定是以何种形式备考,包括是自主复习还是报辅导班,是在校复习还是回家备考等。
1.1
7月—8月,强化复习,专项突破
暑假是考生强化复习的备考阶段。考研界有“得暑假者,得考研”,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奋起直追,基础好的同学,又可以再拔高。大家要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复习计划并严格执行,通过专项突破弥补弱项。
暑期制订复习计划要尽量细致,但也不能难以完成,要让自己每天都有成就感。考生不妨将复习内容分成多个阶段性小目标并限时完成,让复习更有目标感,且容易落实。
复习中,考生要善用笔记本和彩色笔博士后,对重点内容、关键词句、疑难问题进行勾画,以加深记忆,也利于后期重点复习。此外,考生可有针对性地参加暑期辅导班,通过有规律地听课控制复习进度,听取老师指点,课后及时整理消化知识,有效掌握。考生也可找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复习,相互督促、鼓励。如果打算参加辅导班复习考研综合管理时间分配,考生要选择有资质、口碑好的辅导机构,不要轻信所谓的“保过”承诺。
社科赛斯每年也有暑期营,帮助大家逐项突破。
2020级暑期集训营回顾:
1.1
9月—10月,细读政策 按时报名
9月,考研政治、英语、数学大纲会相继发布。(2020考研大纲,7月就公布了,届时会本公众号会第一时间更新)
教育部的研考管理规定和考试公告,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和招生计划等也会陆续出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也会发布网报公告。
在此阶段,考生除要完成复习任务外,还要认真研究最新研招政策、公共课大纲,也要留意院校网站公布的研招信息,查看所报考专业是否已取消统考招生或者变更考试科目。
考生还要注意预报名时间,按时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预报名。
考研正式报名10月开始。具备报名资格的考生可登录研招网报名、缴费。选择报考点时,考生要认真阅读网报公告,了解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招生单位、报考点的有关要求。如有疑问,考生要及时联系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招生单位、报考点进行咨询确认。考生要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初期、末期高峰,避免网络拥堵影响报名。
2020年,国庆小长假共8天,是一段完整的备考时间。大家可提前制订复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并对专业课进行强化复习。公共课、专业课复习在这段时间进入综合提升阶段。考生要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和变化,对之前的复习进行总结、梳理、查漏补缺,并研究、分析往年试题。距离考试越来越近,考生也要注意调整心态。
1.1
11月—12月 现场确认 准备初试
考研报名在11月进入现场确认阶段。考生要到指定地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现场确认具体时间、要求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考生要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公告,并按规定完成现场确认的各项工作。
特别对于在职考生来说,尤其要注意现场确认环节,很多人几乎没有考研经历,可能不知道考研需要现场确认,这点需要尤其注意。
一般而言,从11月起,考生要开始第三轮冲刺复习。除反复研究往年研考试题外上海mba,考生还要练习模拟题,对知识点查缺补漏。考生要计算答题时间,模拟考试情景,争取在研考时更合理地分配时间。
12月中旬考研综合管理时间分配,2021考研全程规划时间表!,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初试临近,考生要调整心态,不要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轻言放弃;还要做好计划,不熬夜,也不倦怠松懈,要按照考试时间调整作息和饮食。
管理考研专业,25考研 | 管理类专业近五年国家线对比图
2月24日成绩和国家线()一起出来,实在是太刺激啦~
可以看出今年考研复试已经和初试成绩一起出来了!可以看出今年考研复试情况变化大~
‼️今年的变化情况主要体现在三点:
{变化一:初试成绩和国家线同一天出 }
今年考研复试最炸裂的情况应该就是初试成绩和国家线同一天出啦~这真的是让我们和同学们都措手不及~已经十几年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啦~说明今年的考研复试情况会有大变化~
{变化二:复试时间统一周期}
那么今年国家线出得早上海mba,意味着复试节奏会变快,那么很有可能复试时间会提前,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啦!另外加上,教育部规定今年复试时间会统一(*不是同一天的意思,是在同一时间段完成复试)。
图源教育部:《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保险起见在职研究生,希望同学们最好抱着3月10日左右开始复试的时间点去准备复试。
{变化三:国家线降了}
①
报考、参考人数减少
2025考研报名人数比2024年减少了50万,只有388万,MBA全国报考人数相对于2024年也有一定下滑管理考研专业,25考研 | 管理类专业近五年国家线对比图,加上2025年网上确认环节人数流失及考场缺考率较高,实际参考人数不足388万。
②25考研真题整体难度有所上升
真题整体难度增加,尤其是管综数学的计算量增加、管综逻辑考法和题型占比的变化、写作整体难度上升,导致考生整体成绩有所下降,国家线随之下降。
③
专硕招生持续扩大
近年高校对专硕的招生比例持续扩大博士,2024年全国新增了1924个硕士点管理考研专业,全国管理类专业共新增162个硕士点。
管理类专业招生人数在增加,但整体报考人数在下降,国家线随之下降。
具体管理联考国家线情况请看近五年国家线分布情况:
(工商管理、旅游管理)
(公共管理)
(工程管理)
(会计)
(审计)
(图书情报)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5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