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站/小红/新浪微博:onew北电考研
*2026经验帖专栏:首先恭喜2025届的同学们成功上岸,在经历过去如此困难的一年后仍然坚持着走向了梦校。戈达尔说,电影就是造梦。而考研北京电影学院,则是一场「不断接近梦想」的旅途。在这场旅途中,我们既要寻找自己的向往和期待,也要能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希望这些来自前人总结的经验帖能够成为一盏明灯,指引在黑夜中摸索上岸道路的你不断努力,找到前行的方向。
*2025年,onew也希望继续和大家一起,去造梦,去更加接近梦想。
“
心中若有光芒,
脚下自有道路。
”
@™️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只要你不放弃,坚持下来,就一定会实现目标,加油!!
——onew北电考研全程班学员
个人情况简介
三年二战,四非金融院校三跨考研
初试第一名上岸摄影学院
一战:305分
二战:380+分
Film
一、个人情况介绍
️先来介绍一下我自己吧,我本科毕业于安徽省内不知名四非的金融专业,跨学校,跨地区,跨专业;没有实习经历,没有实践经验,也没有完整的作品。三年二战,最终以统招总成绩第一名的成绩上岸摄影学院。
️ 最开始知道北电图摄的时候是2020年,年末,当时我大二,我发现自己对目前选择的专业完全的不感兴趣,也没有任何想将来从事金融的打算。
我小的时候就一直很喜欢艺术,我会画画,但是只是在课余时间画一些大头,后来碍于学业,也是因为自己胆子小,不敢尝试走艺术艺考的途径,画画逐渐被我搁置下来,所谓“艺术”也从我生活中消失了很长一段的时间。、
当我看到北电可以通过考研的方式进入摄影学院,并且不需要考察手绘,而且非常欢迎跨专业的学生时,我是非常激动的。冥冥之中我感觉它似乎在呼唤我,我也觉得这就是我人生要走的道路。
️ 2023年,我第一次尝试考研,刚开始满腔热血,不破楼兰终不还,从2月份就开始看专业课的书,一个月就将参考书全部看完,但其实实质上只是囫囵吞枣,闭门造车,自以为效率很高,其实根本都没入门。
所以上课还是挺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很久没有开始学习的同学来说,师哥师姐很大程度上可以帮你厘清方向和重点,在考研宝贵的几个月中节省重要的时间;同时学习是一个需要及时反馈的事情,如果闭门造车,你往往会以为自己已经学的很好了,但其实很有可能并不符合考试的要求,或者方向出现了很大的失误,比如我第一次考研就因为过于焦虑技术名词,导致在这方面浪费的非常多的时间。
️ 第一次考研的结果是:305分。对于这个结果我其实并不意外,因为我在学习的后半程,也就是7月以后,自己在学校里租了一个小房子,我高估了自己的自律能力,作为一个infp+adhd 拉满的学习障碍者,最后的下场当然就是——整天打游戏。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不到一小时,自然不会有好的结果,最后我把落榜的果全都甩给了考试当天阳了,我的第一次考研也就这样结束了。
️ 第二次考研是2025年,是的,中间gap了一年,gap 的这一年我并不轻松,因为第一次的考研让我知道了自己的能力和北电考研难度之间的差距。
我生活在毕业的焦虑,工作的焦虑,以及梦想破灭的遗憾中,在人生的岔路口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去寻找下一步应该如何去走,我尝试工作了两天,参加过学校校招的宣讲会,甚至也报名了24年的考研,但是我没有坐下来看一下书,最后也并没有参加,属于是纯粹的陪跑。
后来我发现我所有的人生设想都是基于我考上摄影学院而展开的,因此我决定,我必须认认真真的对待这件事情。不管他有多难,我就是想知道我认真的去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时候,我能做到什么程度。
️ 2025我的考研结果是,摄影学院总成绩统招第一名,其实这个成绩确实是很大程度上的出乎了我的意料,因为我并没有说发现了什么极其效率高超的学习方式,或者说是整天坐在书桌前高强度的学习14个小时。
️ 我仍然很懒散,很松弛,一个星期可能只有3-4天在学习,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大概也是3-4个小时左右(不建议借鉴!!)非要说和第一次考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觉得应该是我坚持到了最后。
这真的很重要,也是我这篇经验贴唯一能传授给大家的经验。因为考研是一个战线很长的事情,其中很多事情或大或小都会让人想放弃,但是借用徐涛老师的那句话“只要是想上研究生的同学,最后没有一个不是研究生的”。
Film
二、政治备考经验
️政治:70 + 分
️ 我政治应该是在北电所有参加复试的同学中成绩最高的(如果没有看错的话)。在这一方面,确实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用比较少的时间获取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使得政治这方面帮我拉了 10 分左右。
️我开始的时间是九月。因为我高中是文科生,又有一战的基础,所以在这方面我并没有很着急。
(1)在客观题方面
首先,大部分同学学习政治的方法无外乎听课 + 课后做题,但是我个人觉得这种方式并不太适合我。在听政治课的时候,我常常会分心,只关注于完成进度条般的把课听完,而并没有关注到自己是否掌握了这一节课的知识点。
因此,我二战的时候放弃了听课,用了肖老的背诵手册金融考研跨专业,8000字北电考研上岸经验!3年2战,金融专业三跨全国第一上岸摄影学院~,再结合肖 1000 的政治小程序来一章节一章节的做题,把做错的题目在背诵手册上划出来。(政治的题目比较特别,你会发现选择题基本都可以在书上找到一模一样的原题,所以哪里错了就可以划哪里,找出自己的重点,方便自己后面的复习。 )这样就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输入,对知识点的掌握就会更有印象。
其次,一个加强知识点印象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的重复。重复真的是一个成本不高但是回报极高的东西,我建议大家不管学任何的课程,都要关注自己对于知识点的重复。
你学完了一个知识,你不复习它,你学它干嘛呢?很快就会忘记的。我当时采取的方式是回顾政治小程序里自己做错过的题目,小程序会自动把你做错的题目记忆下来供你复习。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方便的操作,相比纸质学习要节省很多的时间,而且小程序的刷题和复习并不需要你占用太多的时间,或者需要特意找个桌子坐下来学习。
一般利用好吃饭、上厕所等零散的时间,就可以把小程序里的内容全部复习完。我当时的频率最多是一天 1000 题,经常早上起不来就打开政治小程序刷题,看到满屏的红色就老老实实的起床看书了。
(2)在大题方面
我的主观题拿了 35 分,这在北京属于是一个非常高的分数。我个人事后分析感觉这确实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 首先,今年的政治非常难,特别是主观题肖四押题完全 “没押中”。这就导致在答题的时候,个人对于答案的组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不看重政治,一年学下来,其实大家水平也都差不多。这个时候,如果你在答案组织方面具有一定的条理,相比往年绝对是要容易出彩很多。
我个人还是建议不管肖四押没押中,都尽量背诵。我当时是把肖四的 20 多篇大题每一个都背下来了,并且我还对肖老写大题的思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我觉得带给我的好处首先是学会了不同题目的答题思路,比如马原题目就按照 “原理 —— 关系 —— 方法论” 这样的思路进行回答,先解释定义,再解释为什么,最后再说怎么做。
这样绝对是比直接去背诵文本要更有效率。其实这样一套做下来,你并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背诵文本内容,也可以很好地以自身积累的语料去回答政治的大题,而且会更加具有逻辑博士,不至于一字一句地生啃,毕竟生啃其实是很痛苦的。
️ 其次,在分析肖老答题方式的基础上,我确实没有逐字逐句地去背诵。我发现虽然每一题的答案看似不一样,但其实很多时候答案的语料都是共通的。比如,肖老的答案很多都有 “我们当代青年应当如何去做” 这样的表述,那么其实语料本质上大同小异,我们就可以进行同义替换和整合,以缩小自己的背诵压力。最后在答题的时候,在你觉得需要加上 “我们应当怎么做” 的地方加上这一语料,就很好了。那么你想,在你遇到完全没押中的题目时,你有语料,也知道大题的答题思路,它还能难倒你吗?不能的。
️ 总而言之,政治的学习方法就是对于选择题的不断复习,对于主观题的主动分析。最重要的是得动脑,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不然光听课纯粹就是在浪费时间。
btw,或许很多同学好奇肖四 25 年 “翻车” 了,26 年还应该背吗?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肖四没翻车,肖四答案里的每一个内容都可以拆解下来运用到题目里!
️ 如果你指望肖四出现一模一样的押题,那还是趁早别做梦了!!在考研的最后 10 天里,提分效率最高的就是政治的大题了。我第一年考研政治是 50 分,第二次考政治提升了 23 分,这 23 分主要就是因为我第二次的时候背了大题!我是从肖四出来之后每天花 4 个小时进行背诵,总共背了五天,相当于 20 个小时的背诵就提高了 20 分,你多背一个小时就会多 1 分!所以在最后的阶段,没有哪个科目比背政治大题提分更快了!!做好规划,千万不要放弃。
Film
三、专业一备考经验
️ 专业一:《艺术基础理论》120+
我专业一的总成绩是120+,这个成绩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考试的时候其实《闲情偶寄》和电影的跨媒体我都不知道,本来对这次专业一的估分只有110左右,最后出来有120多算是很惊喜了。
️ 25年的专业一考察了非常多的电影相关内容,这对于图摄的备考生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因为我们算是整个北电和电影关系最少的专业了——除了专业一学了一下电影史,专业二和电影的关系更是几乎没有。
「Onew专业一资料」
所以就导致这次很多同学看到专业一的题目之后就彻底放弃了!根据我两次考试的经验来说,北电的专业一,只要你写满了就不会低于110分。所以不管题目知不知道,认不认识,都一定要坚持把卷面写满!成绩最后绝对不会低的。
️ 专业一的备考我建议还是紧跟onew的西瓜师哥,因为个人闭门造车会导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的规划和北电的考察要求出现偏差。
学长学姐们毕竟是从事培训多年了,跟着他们,按照要求完成作业,认真听课,并且课后认真复盘,我觉得成绩不会低到哪里去的。
️ 在这里打个广告,我听过市面上的几个大的机构里,西瓜师哥是讲的最好的,师哥上课会从宏观的整体入手带你学习艺术史,这样非常方便你背诵和答题思路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读ppt,会和你深挖为什么这个艺术品呈现出这样的艺术特征,他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我只能说学会了师哥的思维,对于你专业二,乃至政治英语,都是很有裨益的。
在专业一的备考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因素。我在备考过程中就经常使用AI来辅助提升自己的备考效率!这非常管用,因为有些复杂的概念,你自己看书其实看不明白,这个时候问一下豆包,她会把知识点的结构总结得很好,我的笔记就是综合了和豆包的回答做成的在职研究生,个人感觉条理非常清楚,非常方便背诵、记忆和复习。
️ 同时你还可以让AI给你批改专业一的回答。AI虽然没有人那样的智能,但是对于一些基本错误,以及对你回答逻辑的改善、语料的润色这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AI批改」
在做题的时候我建议还是要更加灵活!很多同学会害怕北电会出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名词解释。但是我认为北电老师出名词解释的目的就是让你不知道,他想考察的其实是你在考场紧张的环境下,调动相似的知识去解决从未准备过的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研究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 比如“宝莱坞”这一名词解释,我个人认为其实是不太可能会学习或准备到的,但是大家肯定都学过好莱坞。我们在作答的时候可以把好莱坞的商业化、标准化的电影生产模式、明星制度嫁接到宝莱坞上。同时大家肯定知道《三傻大战宝莱坞》这部电影吧,那在回答的时候就可以加上印度电影的民族化等内容。这样回答这一个名词解释其实是不难的,拿的分肯定比空着的多。
我们目前学习所有知识的方法其实都是一种“结构主义”,分析艺术品时,会从时代角度,形式角度金融考研跨专业,内容角度等进行分析,无论是什么时代什么样的艺术作品,其实都大差不差离不开这些东西。
️ 那么你不需要在学到一个新的概念的时候就全部推翻的重新的去背诵它,比如你在西方美术史里学到了洞穴壁画的艺术特征,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那在中国艺术史中,人面鱼纹盆,鸛鱼石斧图,青铜器,难道不也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吗? 难道不也是人类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意识不断发展的结果吗?
所以你在一个艺术品中学习到的语料或者艺术特征,都可以嫁接到有类似特征的艺术作品上,这样不仅仅方便你去背诵,更可以培养的艺术学思维。你会在背诵的过程中去思考这些艺术品有哪些特征是共通的,影响这些共通的艺术风格的原因是什么,背后的时代思潮和社会背景是什么,由点就面,形成一张庞大的知识网,这样就算你考试真的遇到了没有背过的题目,你也可以凭借印象去完成它。
️ 比如我这次考试没有特意去背诵汉画像砖的内容,我对它的印象也是只知道它是汉代贵族的陪葬品。但是我知道汉代艺术的文艺特征,形式上是具有气势的古拙美,内容上是海纳百川的幻想世界,同时作为一个艺术品它必然也承担了反应社会风俗和时代特征的作用。
在这三个文艺特征的加持下,我自己再多编一些话,几百字的名词解释其实不难的!(所以千万不要害怕名词解释没见过怎么办,因为我觉得北电就是专门挑你没见过的考你的,主要就是考察你在考场的环境下面对这种没见过的名词解释,你调动学习过的知识去回答它的能力~)
️ 其次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就是输出的能力,知识点的输入最终总归来说还是要落实到输出上!在输出这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多多的去练习,只有亲自去写了才知道自己差在哪里,只有自己不断的去写才可以慢慢慢慢的进步。
反正我当时第一次写模拟题的时候我感觉3个小时写完5000字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有一种一粒浮游望青天的绝望感,但是练习了几次之后,最后在考场上我甚至提前交卷了。
️ 最后比较重要的就是逻辑思维,主观题最考察你如何调动知识去回答问题的能力,要养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习惯。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自己在脑子里思考如何回答问题。
反正我当时就很爱在走神的时候这样想,我经常会就一个社会现象或者是艺术作品进行思考,按照学到的艺术概论,艺术史以及美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其实是一个很过瘾很容易进入心流的过程!建议大家可以试试!
Film
四、专业二备考经验
️专业二:图片摄影105+
专业二方面,我的专业二成绩不是很高,甚至在进入复试的同学里是倒数。所以在这里更多的给大家一个负面的经验贴,以供教训。
️ 首先,我个人对于专业二比较自信,我觉得我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在第一年就对于专业二的准备比较充分,当时考完试做完题目的时候,我甚至给自己估分是 130 分以上,因为写得特别爽,感觉自己答得特别好。哈哈哈,引经据典、文思泉涌什么的。后来成绩出来就一百出头,简直傻眼。
作为从小到大成绩中等的学生,我认为真的要相信这个定律:你觉得题目做的特别难的时候,最后的结果往往不会太差;但是你觉得题目做的特别顺手的时候,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出题人的陷阱一踩一个准。
️ 可能我在回答的时候确实对老师的题目并没有很深入的思考或者阐述,再加上回答的风格比较 “申论” 或者 “死板”,老师不太喜欢?我个人感觉专业二和专业一还是不一样,在回答中体现出个人的思考和灵气还是比较重要的,老师的喜好决定了给分的高低。(要不然可能就是我真的做题做漏了,不然怎么这么低……)
️ 字迹!字迹!字迹!特别重要!成绩出来后,我也和几个专业二高分的同学复盘了一下,她们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字迹非常的工整,卷面非常的清楚。、
我属于一着急字就会写得很飘的类型。考研的战线虽然非常长,但是老师的阅卷很有可能只会持续 2 – 3 天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改完这么多的卷子,如果遇到字迹不工整的卷面其实是非常糟糕的,卷面上出现 10 分左右的差距都非常正常。
️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我建议所有备考图摄的人关注一下《中国摄影家》杂志。因为老师出题目的时候,今年发生的有关摄影的大事小事肯定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出题目的时候就算不是刻意出有关的热
点内容也会不自觉地往上面靠。
比如去年比较热门的史蒂芬・肖尔,AI摄影之类的就不说了。蓝晒法、影像志都是老师或老师的学生去年那段时间做过的项目。光社去年好像是周年,图片分析考也不奇怪。我最后一个月就是借助《中国摄影家》杂志来给自己划重点,很多都蒙中了。
️ 在具体的学习方法上,我还是建议跟紧onew的授课师姐。师姐可以帮你把知识点进行总结、规划,你会更多的知道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非重点,这在紧张的备考时间中还是非常重要的。
️ 同时,学习还是不能闭门造车,更多的是一个即时的交互的过程,不然容易钻牛角尖。比如我之前就因为太害怕摄影技术考察到我不了解的名词,所以我把北电的摄影教材全部拿来过了一遍,十几本书,非常的浪费时间,但是师姐会给你划好重点,这样你更加的节省宝贵的备考时间。
北电这几年的技术名词更加偏向摄制方向,所以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有所准备这一方面的东西!反正如果你紧跟着师姐,老老实实的听师姐的话,不会考的比我更差
Film
五、英语备考经验
️ 英语 75+
️ 英语真是我又爱又恨的一个学科。爱在我最后的成绩确实还可以,恨在我第一年主观题就 20 分,第二年背了 10 篇作文,还是 20 分。所以在英语大题目这方面,我可以给大家一个反面的经验贴。
英语需要很早就开始了,最好当你确定考研之后就可以马上开始。并且刚开始英语起步会花很多的时间,不过到后来每天基本半小时左右就可以。最迟暑假得开始做阅读,作文什么的可以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背一篇,按照自己节奏来就好。不建议太晚开始然后准备模板,会非常焦虑而且最后得分可能还不如自己直接写。
(1)客观题部分:
我真的不建议英语一上来就直接背单词,然后学长难句,然后学语法之类的。我很讨厌把一个东西学的很死,因为如果现阶段有同学把单词过了一遍的话,你会发现其实单词背完了,放在文章里面,你该看不懂的还是看不懂。
️ 单词是需要结合语境去理解的,我们小时候学习语文的时候,老师也是会先给你一个课文,再从课文中挑出生词来教你,我个人觉得这是语言学习的一个规律。
我建议,在你有基本的词汇量的基础下(如果你词汇量太低,没过四级,我还是建议先背一下单词),直接拿出阅读开始做就行了,一天做一篇。
25 年的英语一、英语二这么多篇题目绝对够你做的,而且刚开始这些题目绝对会做得你嘴歪眼斜、头晕盗汗、浑身不舒服。但是只要你坚持把文章中不认识的单词划出来记住,然后把看不懂的句子划出来,想办法看懂,并且每个星期复习一下,到暑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简直如鱼得水,正确率飙升。非常简单的方法,就这样一直持续到考前就行。
还是同样的道理,由于我听课会分心,所以我觉得跟着不同的老师分模块地学习英语对我来说效率并不高。
但是如果硬要说让我推荐的话,我会推荐颉斌斌老师,他会从文章的逻辑分析协助你去做阅读题,你可以形成一种专门针对于考研英语阅读的思维方式。
️ 毕竟考研英语本质上考的是你的文献的阅读能力,所以还是和四六级、雅思等英语考试的阅读题的答案思维有很大的不同。掌握了英语阅读的答题思维,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做英语阅读时的 “玄学感”。
(2)主观题部分
我真的是反面教材。我本来一开始英语就不好,语法什么的一窍不通,写出一个正确的句子对我来说难如登天。所以我早早地就开始背王江涛的英语作文了,10 篇全部背完硕士,但是背完发现自己该啥样还是啥样。
然后开始模拟仿写作文,做完了之后交给 gpt 改,改完之后自己订正。只能说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确实没用心吧,作文背的滚瓜烂熟但是实质上只是缓解自己的焦虑,指望碰到一些一模一样可以套话的题目,根本没认真地分析应当如何构思文章,模板化套路化比较明显。
所以,在北京压分的情况下,给我 20 分倒是不冤。不过这个教训也想让大家知道,在北京准备英语主观题是一个收获率不高甚至极低的事情。如果你有更需要弥补的地方,还是建议把力气花在刀刃上。虽然我大题目一塌糊涂,但是最后结果有 75+,在北电还是够用的。
Film
六、复试备考策略
️ 在复试这一块,比较容易焦虑和担心的还是跨专业的同学,其实焦虑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关于作品集的准备,另一个就是关于摄影技术的考察。
(1) 作品集的准备
我认为作品集的准备可以从现在就开始,并不是让你从现在就开始积累作品,而是尝试以一种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你可以把你在摄影史中学到的新的摄影美学,或者是摄影技术中学到的新的方式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复试作品集打印中」
️ 有些知识点光从理论层面入手还是很难完全的掌握,还是需要一些实践经验的支撑。同时,现在开始准备作品集,你的画面呈现出的内容会更加的丰富,不会像初试结束后再准备那样全都是“冬天”的内容。我认为这是一个丰富作品集的操作,也会让老师觉得你并不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摄影师。
最后,关于作品集准备的时间需要花多少,我认为现阶段学习压力并不特别大的时候可以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出去拍一下午就行,同时也是一个缓解焦虑的很好的方法。
(2) 摄影技术的考察
像上面说的,我认为大家可以在准备初试的时候就开始日常随手拍拍照片。这也是对实践能力的发展,不要太过于焦虑。最后能进入复试的同学,大家水平应该都大差不差,很多跨专业的同学也都没有很强的实拍经验和履历,只要按部就班好好准备,我认为实拍不会成为大家最大的问题。
(3) 实践经历的累计
每年其实都有很多的摄影奖项可以参加,摄影展征集可以投稿。收费的免费的都有,对于履历单薄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丰富自己实践经验的方法。
从现在开始看到摄影奖或者展览征集都去投稿试一试,获奖了有证书了最好,就算没有获奖,这样也可以很好的倒逼自己的摄影技术和摄影审美的进步,有压力才有动力嘛。
️ 专业二这一块我还报名了onew的复试班,参加了两次复试的模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的焦虑。
我还是建议复试要紧跟师姐,师姐本科就是摄影专业,在摄影技术和实拍这方面经验比较丰富,能更加从应试的角度对你进行指导。我认为师姐在复试考察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包括摄影图片的品质控制、摄影集的制作和输出、实拍的线下指导,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今年图摄的时间能力测试改为了棚拍,师姐特意带我们针对性的训练)
同时还分析了各位导师的信息和偏好,讲解了面试的礼仪和技巧。(甚至食堂哪家饭比较好吃)很大程度上帮忙减少了信息壁垒,我觉得这也是我这一次被录取的关键之一,非常感谢师姐的来回奔波!
-写在最后/-
️ 其实备考的时候想过无数次将来考上的时候写经验贴的画面,当时满脑子有很多的想说的要说的东西,现在手放在键盘上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有一种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感觉。
关于专业一专业二要用到的书籍,在很多已经上岸的师哥师姐那里已经提过,我个人还是不想过多的赘。认为分享一些自己备考的时候走过的弯路和获取的经验可能对大家来说更管用。
️ 我真的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这篇经验贴交给大家看,我的备考经历没有他们“一个月上岸北电”、”半年400分”那么光鲜亮丽,我经历了很多精神上拧巴和纠结,直到现在我还感觉被录取不太真实。
但是请相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只要你不放弃,坚持下来,就一定会实现目标,加油!!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BFA
努力成为
更好的自己
金融考研跨专业,经验帖 | 跨专业考取北大经院金融硕士,没有一颗追梦的心会受伤!
我本科来自于物理系,跨专业考北大经院金融硕士,已经成功录取,从初试出分,到拟录取名单出来,我就一直在想,如果录取了,要怎么给学弟学妹们讲这段故事。因为时间原因博士,一直到现在才腾出时间写下这篇经验贴。把曾经的考研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们,希望能有所助益。
那漫长的备考大半年每一个有意义的瞬间我都记得:暑假住在凯程集训营上的课、9月不停地往学校自习室搬的“精神食粮”、10月第一次做的数学真题(没错,做崩了)、11和12月在自习室过道里背到吐的政治、以及考试当天怕拉肚子半袋半袋喝的咖啡和专业课监考老师那句“加油啊同学们,我看了下咱们考室,有好多同学都答得很棒”。真正动笔的时候,还是决定规规矩矩地按干货和心得写了,这是一段艰苦却又充实的旅程,每个人从中得到的感受和收获都是不同的,我得到了自己难忘的回忆,希望你们也能在这充实的半年里得到属于自己的收获。
干货:
重要的经验说在前面:
1、两门150分的课一定要早复习,尽量暑假7、8两月完整复习一遍。对于经院金硕,就是专业课和数学,数学看完全书,专业课本保证看过一遍。
2、找些研友或者考上的师兄,虽说考研终归是自己一个人的战斗,但与人多讨论不仅能在学习上收获很多,还能时时刻刻知道重要的信息,比如资料好坏,报考须知,能够互相提醒。
先说数学,教材的例题一定要蒙着答案做,就算这个知识点什么都不会,想几分钟也会效果很好。真题9月后可以开始,一定要计时间做,质比量重要,千万不要一两周刷完近10年真题,重在分析。想透彻一道题比多刷题重要。
英语的重点在阅读,英语二偏简单,但也不能够轻视,可以7月开始陆续做真题,还是重在分析,我认为作一篇阅读花10分钟,分析总结可能要花20分钟,单词短语,以及为什么答案这么设置,都值得反复思考。
政治的话…我考的也不是很高上海mba,因此不说太多只能作参考,众多材料的话还是以肖秀荣的为主吧,毕竟今年肖老爷子证明了自己哈哈。
专业课方面:
1、公司理财和投资学可以结合复习,以投资学为主,一定要认认真真做凯程授课讲义的课后习题,因为书后题真的是最重要的复习资料了。看书的时候带着体系会好理解很多,这本书分几个板块?每个版块讲了什么?带着知识树去看书。公司理财也要看,按往年的风格,着重在MM定理,资本成本等偏计算但计算不难的部分
2、对于计量和概率论,教材我是主打伍德里奇计量和茆诗松的概率论,我个人的经验:还是要带着体系和知识树去看(特别是计量),看不懂就反复看,反复看看不懂就死记硬背。概率论书上有一道题我前后反复做了20多遍,想起来就算一次,从九月做到12月。前几遍根本不明白它为什么这么算,后来虽然每遍是做一模一样的步骤博士后,但却开始有了一点感觉。
3、专业课一定要看很多遍的,特别是跨专业考生。但不要被厚厚的书吓到,因为后面每遍会很轻松,可能一周就过了一遍投资学。但第一遍真的很苦,也很重要,可能花上7,8两个月,后面就把重点放在不会的题和知识点,反复看很快。
4、专业课确实有一定难度,如果感觉自己复习把握不大金融考研跨专业,经验帖 | 跨专业考取北大经院金融硕士,没有一颗追梦的心会受伤!,可以考虑凯程的集训营辅导,他们的金融很强,没的说。有经济实力的直接推荐。
鸡汤:
其实无论是考研,保研还是出国,没有哪一条路会容易。人总要走一场属于自己的旅程,慢慢地熬出头,然后获得成长。忘了在哪里看过一句话:“世上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人们一边给你加油,一边却又翘着二郎腿,嗑着瓜子准备观赏你的失败。”有点极端,但也并非全无道理。当前途渺茫的时候,当别人看轻你的时候金融考研跨专业,你要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站在终点,然后得意得对那些人说:“told you!”。
最后祝愿每一个夜里辗转难眠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该来的或迟或早总会来的,没有一颗追梦的心会受伤。
专注于北大经院、光华、汇丰、软微、数院的公众号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6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