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北京大学前沿工程博士2024,北京大学2024年博雅博士后项目申请公告

•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申请书(见附件);•北京大学各院系师资队伍介绍详见:https://www.pku.edu.cn/department.html符合申请条件的情况下,申获学校博雅博士后项目资助者原则上需积极申请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7.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申请程序及材料详见

北京大学自2016年设立博雅博士后项目,旨在吸引汇聚全球优秀年轻人才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成就学术卓越的梦想。该项目为年轻的研究人员从事理学、信息与工程、社会科学、人文、经济与管理、跨学科领域的博士后研究提供了机会。

一、资助名额、薪酬福利待遇、在站岗位晋升与出站职业发展

(一)资助名额与期限

2024年,资助名额不超过300个,资助期限为两年。

(二)薪酬标准

学校为博雅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基本年薪20万元(税前),各类保险、职业年金、公积金和住房补贴等,以及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6万元/年。根据申请人情况,博士后合作导师或院系可给予每年3万元、6万元或9万元不同档次的额外配套资助。

(三)在站岗位晋升

具有两年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含校外博士后)且取得优秀科研工作业绩者,可按学校评审程序申请专职研究人员系列特聘副研究员或特聘研究员岗位在职研究生,岗位薪酬福利待遇视情况可有较大幅度提升。

(四)在站培养与出站职业发展

北京大学具有理、工、医、人文、社科、经管、跨学科等实力雄厚的学科综合优势,为博雅博士后在站期间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学术环境和氛围,各学科领域引领科研学术创新前沿的优秀学者同时为博雅博士后研究工作提供了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术指导和支持。

基于博士后在校期间受到的良好科研学术训练,北京大学博士后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日益得到国际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认可北京大学前沿工程博士2024,北京大学2024年博雅博士后项目申请公告博士,越来越多的博士后出站即获得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聘任。根据历年博士后出站就业情况统计,北京大学博士后出站后职业发展机会包括但不限于:英国剑桥大学、斯伦贝谢•道尔研究中心、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德国慕尼黑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法国索邦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以及日本、印度、新加坡、西班牙、韩国、泰国等国高校科研机构终身教职或系列职位,或国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重点高校科研机构教学科研岗位,国内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国内外知名企业等。

(五)其他福利待遇

北京大学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可根据相关政策规定申请由北京大学评定副研究员资格。

根据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和学校的相关政策规定,博雅博士后和专职研究人员(博士后渠道入职)可办理子女入托入学、升学和出站落户北京等省市。

二、申请条件与评选标准

年龄不超过35岁,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以每个批次申请截止日期为准)或将于2025年7月1日前获得博士学位者,均可申请博雅博士后项目资助。其中,将于2024年内毕业的应届博士生可以申请第一批次,将于2025年7月1日前毕业的应届博士生可以申请第二批次。

评选标准主要包括申请人的教育背景、学术能力、个人研究计划、研究项目与拟申请进站院系、合作导师科研方面的契合度、推荐人推荐力度、北京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对申请人进站申请方面的承诺等。

三、项目申请

本项目申请与评选每年分为两个批次。第一批次资助名额不超过200个,第二批次资助名额不超过100个。

(一)时间安排

第一批申请与评选:

•申请受理时间:2024年1月15日至3月10日

•各学院(系、所、中心)初评、公示、推荐提交截止日期:2024年4月5日

•资助名单公示:拟定2024年4月底

第二批申请与评选:

•申请受理时间:2024年9月1日至10月10日

•各学院(系、所、中心)初评、公示和推荐提交截止日期:2024年11月5日

•资助名单公示:拟定2024年11月底

(二)申请材料

所有申请材料必须用中文或英文完成,包括下列内容:

•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申请书(见附件);

•两封推荐信(必含博士期间导师推荐信一封,并对申请人学术道德情况作出评价),推荐人直接将签字推荐信发送至相对应学院(系、所、中心)负责博士后工作老师的工作邮箱(见以下表格);

•北京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的确认函一封(明确招收意见,并就申请人科研学术经历、科研成果、科研能力与自身所从事研究之间的关系、申请人综合素质、拟进站从事研究计划内容、合作导师为申请人提供的科研条件、每年额外配套的经费等方面做出说明和确认,并签字)。

•北京大学各院系师资队伍介绍详见:

(三)申请材料提交截止日期

•第一批次申请截止日期:2024年3月10日

•第二批次申请截止日期:2024年10月10日

(四)申请材料提交办法

请申请人将所有申请材料(不含两封推荐信)存储为一个PDF格式的文件,并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前发送至相应学院(系、所、中心)的博士后工作人员的邮箱(见以下表格),邮件标题注明:应聘某某岗位+本人姓名+博士后招聘网,不完整的申请材料将不予受理。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四、学校博士后办公室联系方式

电话: ;;

邮箱:,,

特别说明:

1.申请人若同时获得国家各类博士后项目资助(不包括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C档次)和博雅博士后项目资助,按国家的博士后项目资助标准和相关规定执行,获资助者来校报到或获得资助之日起即享有“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称号和学校提供的各类保险、公积金和补贴等。符合申请条件的情况下,申获学校博雅博士后项目资助者原则上需积极申请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

2.若申报材料涉密,请与各学院(系、所、中心)负责涉密工作的老师联系,按负责涉密工作老师的要求申报,切勿邮件或电子邮件传送。

3.北京大学已进站报到的在站博士后,合同终止日期距本年度公告各批次申请截止日期多于六个月者不能申请。

4.申请人每批次只能通过一个学院(系、所、中心)提交同一批次的博雅博士后申请材料上海mba,同时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学院(系、所、中心)提交同一批次申请材料者,申请无效。

5.学校为博雅博士后、专职研究人员(博士后渠道入职)缴纳的各类保险等费用随国家和北京市的相关政策变化而变化。

6.博雅博士后项目申请、评审、公示和审批程序结束后北京大学前沿工程博士2024,学校将向获项目资助者发出资助通知,获资助者根据邮件规定的时间作出确认,并按资助通知规定的时间向学校相应学院(系、所、中心)提交博士后进站申请材料,学校考核审批通过后报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批备案,审批备案通过后,学校发放《北京大学博士后录用通知书》和来校报到材料。获资助者根据报到时间来校办理报到手续。

7.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申请程序及材料详见

附件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申请书.docx

北京大学前沿工程博士论文,宁波材料所

团队负责人:钟志诚 教授

: B-7675-2009

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在2011年获得荷兰特文特大学( )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4年在维也纳技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在德国做洪堡学者以及马普固体物理所博士后。2017年通过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国科学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2024年起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任长聘教授,同时客聘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前沿科学交叉研究中心。

近15年来一直从事复杂氧化物界面的理论研究,融合了多种理论方法,包括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瓦尼尔投影、紧束缚模型、自旋轨道耦合模型、强关联模型、动态平均场理论、输运理论、以及自旋-电荷涨落理论,从多个的角度和层次发展融合计算方法。与多个国际知名的实验小组建立并且保持良好的合作,多项理论预测得到了实验的证实。在复杂氧化物界面领域,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第一理论作者在物理及材料领域的主流期刊发表一百余篇学术论文,包括Nat. Phys./Mater./Catal./Comm. 5篇,Phys. Rev. X/Lett. 9篇在职研究生,Phys. Rev. B/Appl./Mater. 38篇,Adv. Mater. 11篇,Nano Lett. 6篇,Acta Mater. 2篇,PNAS 1篇等。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单篇引用超过100次的论文8篇,所有文章总引用为5000次( 2024年4月数据),其中两篇PRB文章(第一兼通讯作者)的单篇引用超过300次。受邀在美国MRS ( ) 做邀请报告;两次受邀撰写专著独立章节( 和 出版社);并受邀担任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期刊编委会成员。近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模拟,与鄂维南院士开展了深入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材料”的科研新范式,有望突破计算尺度受限的瓶颈,解决该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

个人爱好:羽毛球(曾获荷兰华人留学生羽毛球比赛亚军;宁波材料所羽毛球男单冠军,男双亚军)

蒋沛恒​,离组副研究员。甘肃平凉人。2012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学院,同年保送到武汉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博连读。2017年博士毕业北京大学前沿工程博士论文,博士期间主要从与热电材料的理论计算研究,同年7月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磁材实验室钟志诚研究员团队,从事博士后工作。2021年任宁波材料所副研究员。2024年加入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磁性材料理论计算。联系方式:

李磊,离组博士后。1989年生人,河北邯郸人。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第一性原理研究半金属材料及拓扑材料。2017年7月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磁材实验室钟志诚研究员团队,从事博士后工作。2019年加入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任副教授。联系方式:

何日,副研究员。1988年生人,浙江宁波人。博士毕业于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微观组织与性能的数值模拟计算。2017年8月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磁材实验室钟志诚研究员团队,从事博士后工作。2023年任宁波材料所副研究员。联系方式:

司良,离组博士后,辽宁抚顺人,1986年生人。201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理论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博士毕业于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技术物理专业,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2019年3月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磁材实验室钟志诚研究员团队,从事博士后工作。2021年加入西北大学物理学院,任教授。联系方式:

邓凤麟,博士后。1992年生人,江苏海安人。博士毕业于重庆大学物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位错的晶格理论。2019年10月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磁材实验室钟志诚研究员团队,从事博士后工作。2023年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从事博士后工作。联系方式:

陈雪娇,离组博士后,河北蔚县人。14年本科毕业于兰大,19年毕业于长光所。博士期间研究兴趣为卤族钙钛矿的光电性质理论计算。2020年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磁材实验室钟志诚研究员团队,开展相关博后科研工作。2023年加入常州工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北京大学前沿工程博士论文,宁波材料所博士后,任讲师。联系方式:

吕晓东,离组博士后,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2015年本科毕业于集宁师范学院物理学院,同年9月就读于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博连读,博士期间主要从事低纬纳米材料的设计及其在纳米器件和能源储能方面的应用研究。于2020年6月博士毕业,7月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磁材实验室钟志诚研究员团队,从事博士后工作。2022年加入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任副研究员。个人爱好平时喜欢运动,音乐,旅游等。联系方式:

宋昌盛, 课聘助理研究员。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201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获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二维层状过渡金属硫化物异质结材料的能带结构、界面耦合和磁学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联系方式:

郁哲,毕业博士生,宁波慈溪人,1994年生人。研究方向为可拉伸电子器件中的关键材料研究(弹性电极、力敏介质)。此外,带领科匠团队从事科研可视化和科普宣传工作,是材料所科研绘图担当。202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联系方式:

陈大川上海mba,毕业直博生。1996年生人,祖籍山东,长沙人。中南大学物理科学班保研,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磁材实验室钟志诚研究员团队,攻读博士学位。2023年毕业,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步辐射实验室廖昭亮教授团队,从事博士后工作。兼任安徽外延科技CEO,致力于国产高端镀膜设备研发,用AI技术赋能薄膜材料生长。欢迎机械设计,薄膜生长,软件开发等专业的同学加入团队。联系方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7511.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19小时前
下一篇 12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