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午,由东莞市大学筹建办公室主办、东莞市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院承办的——“于山水中成画卷 于山水外为城郭”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设计方案发布会在市民服务中心举行。据悉,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园建设第一期工程将于2021年上半年动工。
五大设计理念致力打造国际一流大学校园
港城大(东莞)选址松山湖,属于粤港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一部分,地块面积523亩,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校园分两期进行,第一期预计于2021年上半年动工。
设计单位按照智慧校园、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化标准的总体建设要求,以“于山水中成画卷,于山水外为城郭”的设计主题,融合“合一”“智慧”“多元”“传承”“生态”等设计理念,致力呈现出一所独具匠心的国际一流大学校园。
合一校园
校园两期建设将紧紧合一,在空间氛围和建筑形式上各有侧重,又有所融合,充分展现教研合一的办学理念。
智慧校园
在校园规划纵横交错、校园建筑模数化生长的基础上,校内将集成师生全方位需求,搭建校园网络管理平台,形成更广更深入的互联硕士,构建线上线下充分联通的智慧校园。
多元校园
此外校园设计将遵循最佳结构尺寸模数,坚守简单灵活、多元布局的原则,为未来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达到多元校园的建设效果。
传承校园
值得一提的是,港城大(东莞)将延续港城大本部的现有结构,从实用模式和空间情感上能唤醒两处共同的记忆。同时博士后,校园背山面水,将以错落的建筑群、通透的连廊和叠落的庭院,更加衬托出岭南文化的韵味与其千年积淀的传承。
生态校园
在生态校园方面,校园顺应山势而生,错落有致地形成室外平台及庭院景观,整个校园与自然融为一体,让师生们真切的感受到和谐且生动的校园生态环境。
效果图
效果图
立校时开办四大学院 学生规模约6000人
会上透露,港城大(东莞)计划于2023年9月正式立校东莞市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院,未来学生总规模约6000人东莞市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院,最新!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园明年上半年动工博士,涵盖本科生及研究生。2023年立校时,先行开办四大学院,以满足区内对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的需求。
效果图
在强化智力与人才支撑的同时,港城大(东莞)亦将联结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科研机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以及企业,构建”前沿基础研究 一应用基础研究 一产业技术研究一产业转化”的全融通全链条体系,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转型升级。
效果图
效果图
东莞市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院,2023年一期建成,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计划于明年开建!
教育莞家—东莞教育资讯第一平台。点击“教育莞家”蓝字,轻松关注
12月25日上午,由东莞市大学筹建办公室主办、东莞市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院承办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设计方案发布会在市民服务中心下沉空间举行。
为支持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优势发展,东莞市提供松山湖科学城核心地块用于校园建设。该选址位于莞深高速南侧,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捷,占地面积约523亩,分两期建设;另外在校园周边还预留200亩用地支持学校未来发展。校园所在的松山湖科学城地块,目前已经在区域层面形成“生态绿核—创新圈层—服务圈层—产业圈层”的结构布局在职研究生,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创新要素集聚的优势明显。
发布会上,东莞市政府副秘书长赖少瑜披露,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是以“大学+大学”的模式,由香港城市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作为办学主体开展合作办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拟开展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办学总规模为6000人。“学校将依托母校优质的教育基础,对标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引进和配备教师资源,配置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员队伍,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努力建设成为全球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赖少瑜说。
现场公布的校园俯瞰图显示,校园整体坐落在山水之间,呈现出“大雁北归”的“人”字形状。本项目的设计公司海茵建筑主持建筑师孙伟在现场分享了设计方案和设计理念,整体以“于山水中成画卷东莞市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院,2023年一期建成硕士,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计划于明年开建!,于山水外为城郭”的设计主题,融合“合一”“智慧”“多元”“传承”“生态”等设计理念,呈现出“三核三轴”的节奏。
孙伟介绍,校园的第一条轴线为串联“教学”与“研究”两项大学功能的公共空间走廊;第二条轴线为串联各个实验室、独立于其他流动线、专供参与实验的师生使用;第三条轴线为串联学习空间与生活空间的道路。学校将在空间氛围和建筑形式上尽力完美融合博士后,力图通过建筑上的巧妙设计将教研合一的办学理念充分展现。
发布会后东莞市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院,市政府、市大学筹建办、东莞理工学院有关领导以及东莞市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院、设计单位代表还参加现场访谈活动,并与现场群众进行交流互动。“目前,东莞理工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正在积极开展学校的筹备申报,一期校园预计在2021年动工建设,力争2023年上半年建成。”在交流互动中,东莞市大学筹建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学校设计效果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83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