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能者先行
上海浦东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和旗帜,浦东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充分体现出制度优势。同时,上海浦东新区也告诉我们,改革开放作为执政兴国关键一招的战略选择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国内第一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新的试验田。
2019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
上海浦东新区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地位之关键,可见一斑。把金融开放最难的任务、最沉的担子,交给浦东新区和临港新片区,是国家层面给予的深刻信任。
目前,我国已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此过程中,金融开放也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期。
浦东新区的高水平金融开放,有助于推进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有助于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引领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时代事业。
支持多方位发力金融开放
《意见》中明确提到,进一步加大浦东新区金融开放力度。其中,促进人民币自由使用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
一是支持浦东率先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
二是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国研时代教育纠纷,扩大境外人民币境内投资金融产品范围,促进人民币资金跨境双向流动;
三是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
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研时代教育纠纷,央行更是提出:要探索临港片区内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
这些政策建议内容之丰富、力度之大,从国家层面来看,无不是希望上海率先探索出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有效路径。
如果政策推行到位,我国很可能在沪上临港新片区内基本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可兑换,进而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适时推广到国内其他地区。
期待里程碑式的实质性进展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已深刻融入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当中。
因此,我们要“拆墙而不要筑墙,要开放而不要隔绝,要融合而不要脱钩,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我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国际收支总量,以及我国与国际经济的深度融合,都要求人民币成为真正可自由使用的国际货币。
而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使用和资本的自由流入流出,将有利于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获得更高地位,有利于我国打造国际化的金融环境,有利于增强我国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这也意味着,我国金融开放可望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也将有实质性的提升。
特约撰稿人 |朱克力(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CiNE首席研究员)
编辑 | 陈静
校对 | 陈荻雁
北京智石经济研究院金融专家雷达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新京报电商平台“小鲸铺子”囤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93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