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文化建设推动公司管理质效提升
王爱寿 白雪梅 徐路 侯振华 甄彩蓉
国网阳泉供电公司
一、实施背景
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为深入推动战略目标落地实施,2020年以来,国网公司全面启动“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文化融入”专项行动,开启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发挥文化聚力作用,国网阳泉供电公司党委全面启动“精”文化建设,将其作为承接国网公司新时代战略、价值理念体系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求的重点项目,全面实施。
通过“精”文化建设,进一步解决文化融入中心难和认同践行难的两大难点,全面推动企业文化融入专业管理、融入基层工作、融入员工行为,切实推动国网公司战略布局、省公司部署要求、公司发展战略落地实践,引领全员深刻领会公司宗旨、企业使命、企业定位、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体系内涵,有力推动价值理念成为员工自觉认知和行动,在全公司形成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精神文化品质,推动公司各项管理工作提质升级。
二、工作思路
国网阳泉供电公司为践行“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文化融入”专项行动要求,凝练了“精炼—融入—评价”的“三维”文化建设模型,第一维度——“精炼”文化内涵,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的新时代战略、价值理念体系,结合企业发展现状,精炼萃取出以精益求精、臻于完善为内涵的“精”文化理念,作为文化建设的切入点;第二维度——“融入”企业发展,创新建立“三四三”文化融入体系进行“精”文化建设与融入,以试点示范、全专业推进、各层级覆盖的三步走策略逐渐扩大“精”文化建设范围,以挖掘、整合、培育、提升的四步骤路径螺旋式循环精进“精”文化建设成效,以党建引领、绩效激励、反馈机制的三方位保障机制护航“精”文化建设过程,切实达到精益文化融入专业管理,融入基层工作,融入员工行为;第三维度——“评价”建设成效,将表层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核心文化四个方面的文化成果作为“精”文化建设成效的评价因素。全方位、分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精”文化建设、“精”文化融入、“精”文化评价,力求将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载体,提升管理质效,提升工作质效,促进企业发展。
三、主要做法
一是三步走策略,推进“精”文化层级覆盖。2020年是“精”文化试点示范年,深入分析公司发展的关键环节,以“精益管控、精准投资、精致服务、精细作业”四方面为核心,全面启动“四精”文化建设。2021年是“精”文化全专业推进年,在“四精”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聚焦公司重点工作,拓展实施项目管理、业绩管理、数字化转型、现场管控、基建工程、督察督办、精准审计、物资供应等十六个专业的“精”文化建设。2022年是“精”文化各基层覆盖年,“精”文化建设全面和公司同业对标、业绩指标对接,按照专业部门、支撑机构、县公司三个层级进行分解细化,以问题指标为导向,以文化建设为引力,推动管理水平、业绩业务再提升。
二是四步骤路径,助力“精”文化循环精进。明确“挖掘、整合、培育、提升”“精”文化循环建设路径。问题导向,挖掘“精”领域问题。三年来公司党委领导组织牵头部门、参与单位围绕“精”的内涵,挖掘思想意识、人员行为、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精益问题136项。目标导向,整合制定改进措施。针对挖掘出的问题,组织各单位结合专业特色、人员特点、工作实际,创新制定80余针对性改进措施,推进“精”文化落地见效。战略导向,强化文化理念培育。深度研究“精”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逐年深度培育打造“精益管控”“精致服务”“廉洁合规”“安全卫士”等30余种特色文化。结果导向,持续深化改进提升。以人员思想意识、行为规范水平、专业增效提质、文化聚力作用四个维度为标准,每年开展“精”文化建设总结评价活动,全面考评成效。
三是三方位机制,构建“精”文化落地保障。立足党建引领,确立组织保障。为保证“精”文化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的进行,阳泉公司组织本部各部门、业务支撑机构主要负责人组成“精”文化建设柔性团队,成立“精”文化建设领导组及领导小组,计划、有步骤、有秩序的对活动进行组织策划并实施,确保“精”文化建设取得实效。创新绩效激励,构建制度保障。把“精”文化建设列为党建工作绩效考核重点内容,以党建督导、专项检查、专题汇报等多种形式,检验督导文化建设成果成效;创新激励体制和提升激励实效,推动“精”文化融入绩效管理,强化“正向激励、负向惩处”的双向作用,推动责任落实。落实反馈机制,加固执行保障。按照“精”文化建设项目的总体时间安排,由各专业定期报送“精”文化建设情况,总结相关经验,推动文化建设向基层班组延伸,推动文化理念向一线员工宣贯。
四、成果成效
以表层、行为、制度、核心四方面,不断丰富文化建设成果。
一是表层文化,打造文化载体。为通过“精”文化建设助推其它特色文化形成和成果的打造,阳泉公司将表层文化作为“精”文化建设成果的评价因素之一。组织全员深入宣贯学习“精”文化,打造“精”文化长廊、文化墙;以党员示范岗、责任区等载体形式将“精”文化融入到班组站所、工作现场;各基层党组织依托党员活动室、图书角等全面拓展文化活动阵地,基层班组站所根据自身特点形成“聚义于井、履责八方”、“匠心”、“胡杨”、“铁军”等特色文化。
二是行为文化,培养工作习惯。为切实达到“精”文化理念融入员工行为,阳泉公司将行为文化作为“精”文化建设成果的评价因素之一。统一工作流程,明确各流程执行标准、行为规范,帮助、指导员工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全员良好工作习惯,人员管理、作业、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使广大职工的工作行为得到改变,各项工作指标显著提升。停电检修及设备治理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及设备精益管理高效执行,电网薄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制度文化,深化机制规范。为切实达到“精”文化理念融入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阳泉公司将制度文化成果作为“精”文化建设成果的评价因素之一。完善“精益管控”制度,固化“两票”双重审核机制;梳理“精准投资”流程,修编规章制度;推动“精致服务”形成“五零”服务模式和“四心”服务品牌;规范“精细作业”“三措”审批流程,制定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36项举措”,形成夜巡制度、“党员责任区+设备主任制”、“红色网格示范特区”、重点工作督办“党员小分队”,领导人员挂点管理督办等多项特色做法和制度。
四是核心文化,推进意识转变。为推进全员意识理念从被动“精”到主动“精”的逐步转变,阳泉公司将核心文化作为“精”文化建设成果的评价因素之一。通过对“精”文化的学习实践建设公司企业文化,逐步深化全员对“精”理念的认知、认同,持续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明确各部门关键业绩指标,对标全省同业排名、业绩考核指标,把精益理念贯穿到安全生产、优质服务、投资规划、科技创新、标准作业等各专业管理中,以部门层面、企业层面可见的实际数字结果,来转变全员对“精”理念的认知和认同,同时形成员工集体荣誉感、主人翁责任感。
通过近三年的建设,公司管理效能显著提升,公司业绩指标和同业对标指标分别提升3名、4名,2020年党建专业获评国家电网公司党员教育管理专业标杆,2021年财务专业荣获省公司“工程清理”“资产清查”两项标杆,营销专业业绩考核、市场占有率增量、供电服务保障指数等指标位列全省第二名。公司文化成果不断丰硕,2020年,“精”文化形成“表层 行为 制度 核心”成果42项,2021年,形成十六个专业文化成果40项;2022年,形成各类专业成果43项建设公司企业文化,以“精”文化建设推动公司管理质效提升,成果在《山西青年报》《阳泉日报》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理念深入人心。
图 1“四精”文化现场会照片
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看不见的手
一直以来,由于企业文化的抽象性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往往不被认识与重视。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围绕着生产和经营展开活动,注重经济价值,文化管理很少关注。事实上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无不充满着文化的气息,文化体系始终主导着企业的生产经营。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在延续和传承中创新,使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员工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他们在企业里已不仅仅只是希望通过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更需要有一种被企业和社会认可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使员工感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的积极作用。
二、企业文化具有集体性和个别性的特点
企业文化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将自己的价值观、规范和制度积淀下来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企业文化是依靠一个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建立和完善起来并由企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循的,这是企业文化的集体性。
如同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一样,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信仰下的企业文化,在价值追求上会有差异,不同企业的创业史、发展史以及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素质等都会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在不同企业之间,更多的是个性。
三、构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
第一,构建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
企业从创业之初到生存发展的前进过程中,无不蕴含着企业每一名员工的努力奋斗和拼搏奉献,企业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一个企业的员工,有非常爱护自己机器的,有时间观念很强工作及上下班都非常准时的,有特别勤俭节约的’,有非常喜欢学习、研究、创新的等,这些比较好的文化现象,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要素。好的企业文化,就是要以这些积极的要素为基础归纳和引导。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管理者要注意吸收员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创造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发现和升华员工在工作中创造的闪光点,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要在提出和形成企业文化关键要素的过程中走群众路线,使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反映企业发展方向与反映职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构建企业文化要传承历史,立足根本。
有些企业管理者通常认为可以任意造就企业文化,甚至认为管理者自己可以创造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因素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有些管理者不认为那是从本企业孕育出来的,而是看重外部引进、移植。移植和引进的企业文化不具有企业真正的文化底蕴,是不切合实际的。
企业文化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在的,更不可能由少数人强加给多数人。这种强加给企业的文化由于缺少根基,只会成为装饰品,甚至会变成负担。构建企业文化需要对企业发展以来历史传承和文化现状做全面深刻地梳理和剖析,反复斟酌、不断归纳和提炼,最终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的文化精髓。
第三,构建企业文化要走出口号,走向实践。
很多企业以为写几句有感染力口号就会形成企业文化,其实不然。口号容易归纳提出,但只有员工能够接受并以之为行动准则才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理解和认同,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体现出来。最初可能是被动的,员工会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如果这种被动的约束不能转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文化建设也会流产。因此,企业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
第四,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新内涵,深植于企业发展的全局。
任何事物只有不断自我扬弃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企业文化同样如此。由于企业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企业既要保持其文化的特质不变,又要不断赋予文化新的内涵。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理念的内核。
创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市场创新的根本,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源泉。企业要适时对文化进行整合和重塑,在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体系,并使之成为企业肩负的使命、行动的准则、团结和号召员工奋斗的旗帜。将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系深植于每一名员工的心中,植入到每一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必然会打造出一个属于企业自身的百年品牌。
【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相关文章: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03-31
如何改善企业文化建设03-22
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12-20
如何开展环保教育04-29
如何开展高效的课堂04-30
如何开展国学教育03-31
如何开展扬长教育03-31
如何开展阅读教育03-31
如何开展励志教育11-08
Pad教育如何开展04-20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81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