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工装,胸前挂着的工作牌上显示着职务和姓名,近日,在上海广为电器集团,记者见到董事长范晔平,每天到车间看看是他的习惯。
范晔平是贵州凯里人,另一个身份是上海广为电器集团创始人。范晔平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7年创办广为上海 游学,现为上海广为电器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上海市科技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贵州商会名誉会长,上海市工商联汽保商会副会长。
20多年来,范晔平怀揣梦想,一直坚持在科技领域不断探索,2019年开始创办“770”创新工场。
自成立以来,“770”创新工场始终秉承“助力国家科研,培养创新工业人才”的初衷,依托上海广为电器集团雄厚技术实力、先进的生产设备,将理性的科学技术与感性的创新体验完美结合,打造一个对社会开放的科创体验中心;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用最前沿的智能技术点燃青少年科技梦。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梦想才能激发内驱动力。”范晔平说,科学启蒙和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至关重要。
“‘770’创新工场以科技探索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一个对社会开放的科创体验中心,现已成为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达标单位,上海闵行区科普教育基地,并荣获2020年第四届CSR中国教育奖。2022年,‘770’创新工场实物元素智能互动系统荣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也开启了科学探索之旅。
走进上海广为电器集团770创新工场的科技展厅,犹如走进了充满科技的未来世界。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整整一面墙的各种精美的实物元素——由770创新工场自主研发的新型实物元素智能展示系统,深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技术,是一种实物化展示的新型教育装备。
该系统涵盖700余种实物展品,辅以生动有趣的配套软件、深入浅出的配套课程、活泼动感的互动特效及色彩丰富的分区指示灯,打破了人们对教学方式的传统印象,是基础教育装备领域的一大创新。它可广泛于各级各类学校、科普场所、科技馆、少年宫、企业展示厅等场所。
“770”创新工场项目负责人曾瑶娟在德国完成了工科硕士学位攻读,并有十余年外资企业高管工作经验。她说,“770的意思是,从7岁到70岁,人人都能热爱创新,以实践启迪创意,以科技成就梦想。”
航空航天、3D打印、汽车工程、电子电气、工业机器人展示……上下两层厂房房间里按区陈列,让人目不暇接。
“现在正是暑假期间,每天都有各种的科技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来自北京、深圳、云南、新疆、广西等,孩子们一来就不想离开了。”老师吕美望告诉记者。通过学习,学生动脑动手组装3D打印机、卡丁车,激发了对各个行业的兴趣。
“没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其他都无从谈起。”范晔平创办“770”创新工场是他的梦想,创办公益组织“春禾计划”是他乡情的另类表达。
从2016年开始,广为集团在贵州设立该项目,春禾公益通过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为家乡教育助力。通过搭建研究课题展示分享的平台——ETS大会(探索、思考与分享),陪伴学生去发现“开放、独立、自信”的自己。“春禾启梦计划”还获评团中央“伙伴计划”五星项目,以及第四届教博会SERVE大奖。
截至目前,已有139所中学加入了“春禾启梦计划”公益项目,累计资助服务约名师生,培训教师超过9000人次。目前学校已拓展至四川、云南、湖南、福建、甘肃、辽宁、内蒙古、青海、北京和上海上海 游学,【长三角观察】怀揣梦想,范晔平和他的“770”创新工场,主要来自偏远欠发达地区,其中近70%来自农村学校。通过公益项目,培养青少年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能力、理解力和创造力,通过教育启智,助力脱贫致富。
除了在教育上助力家乡贵州发展,热心公益,范晔平连续多年联合上海市贵州商会牵头资助贵州中小学师生暑假赴上海游学,开阔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建立与东部教育的对话机制。近三年来,个人为各类慈善、助学活动捐款,金额达数百万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上海广为电器集团自创立以来,吸纳了很多贵州籍务工人员就业,现在工厂700多名员工就有三分之一来自贵州。历经26年的发展,上海广为集团目前旗下拥有十多家成员单位,已发展成兼具产品研发、制造、销售,以及投资管理等各项功能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全球最大的汽车能源设备和工业电源方案的高端制造者和品牌商之一。
作为上海市贵州商会名誉会长,范晔平还积极架起联系贵州和企业的桥梁,大力推动两地经济的往来与交流,也荣获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闵行区区长质量奖等荣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静
编辑 骆航念
二审 何涛
三审 田旻佳
对此次“世界温州人游学访问团”的团长、“世界温州人”资源平台董事长邱剑侠来说,游学研修并不是稀罕事,他本人至今已拿到4个EMBA学位,包括建筑、工商管理、金融等。而这一次的游学团,在他看来格外与众不同。团员不再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而是大多初出茅庐,仍顶着“富二代”标签的一群年轻人。
他们或是在父辈们创办的企业中执掌要职,或是另起炉灶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最大的共同点,“是血脉中流淌的缘分,这次的正大访问之行,牵头的正大卜蜂莲花副董事长郑孟印同是我们温州人,这种共性促成大家走到一起。”邱剑侠告诉记者,自己参加过那么多的研修班,除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结识更多人脉和资源。他组织这一次游学团,就是希望用这种形式,将父辈累积的两代人脉关系,传承给新一代年轻人,同时帮助温州新一代开创国际性的人脉网络。
“对下一代有意义的事情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积极的发起和参与。”邱剑侠说,通过游学活动,不仅是希望让年轻人学习企业运营和管理,更重要的是学习用头脑和思维整合这个世界的资源,让这个世界的资源为自己工作,包括价值观、领导力等的建立。
企业传承的不只是财富更是家风
“震撼”是游学团成员对此次参观正大集团、拜访正大董事长谢国民的一致感受。不仅仅因为正大历经三代的近百年历程、全业布局的商业版图、细致周全的严格管理、遍布全球的巨额财富,也因为谢国民身上由家族和企业双重文化沉淀下的独特气场。
“一位如此成功的企业家,但没有讲自己如何成功经商,也没有一丝浮华,只是分享了一些自己的故事和为人处世的原则。”1991年出生的何洁琼,从小在温商家庭长大,加上一年财经主播的工作经历,让她结识了不少企业家,其中不乏行业大咖,“家族文化积淀的内在气质,是单纯的商人所不具备的温州游学,这就是家族企业独特的魅力之一”。
而对于30岁的郑思灿而言,正大集团其实并不陌生,其父郑孟印已担任正大集团卜蜂莲花副董事长8年之久,自己也在卜蜂莲花工作了3年,但第一次来到总部仍旧收获不少惊喜,“现在才懂我爸一直教我的那句话,‘走出莲花看正大,走出正大看世界’”。从农业起家到对接新兴互联网,正大集团跨度之大之广让游学团的所有团员都震撼万分。
带着朝圣心态来到正大的陈斌,对已经76岁高龄的谢国民亲自接待他们这群小年轻,更主动与他们这群晚辈交换名片的细节印象深刻,也让他开始反思事业刚起步的自己,平日里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式,“家族企业传承的不只是财富方面,这种和蔼谦逊、有礼有节的家风更是令人肃然起敬”。
“正大集团的企业文化,无论从深度和宽度都可以对现在的年轻人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邱剑侠表示,此次出访的温二代们极其渴望通过游学参访、精英聚会、项目交流、投资指导等方式在他们之间形成一条交流、互动的商业纽带,用大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因此,具有“取经”和“结交”意义的游学团还会定期开展,也会倾向于选取像正大一样的世界一流企业。
“继承者们”的光环和不易
“温州民营企业成长30多年,正处在第一轮交接班的关键时期。”温州大学商学院院长张一力认为,这个过程可能没那么顺利,方式方法都还需要探索,就像解方程式一样,可以有很多尝试。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实际上温二代们无论在教育背景、知识储备、管理理念还是生活的时代背景都与其父辈截然不同,是萧规曹随、沿着父辈走过的路亦步亦趋,或者在继承的基础上主动转型,解决父辈交付下的难题,还是独立创业或是另辟蹊径?这是温州众多“继承者们”面临的选择难题。
多年前就进入父亲的企业——浙江大千密封件有限公司的孔之钊,一边历练一边探索,一直被作为“继承者”来培养温州游学,“继承者们”的豪门游学之路 温二代组团考察正大,而去年正式接掌公司的他,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对自身素质提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广结人脉,多一些经验交流、资源互通,孔之钊开始频繁参与社会培训。
在伟明环保投资部担当助理的项奕豪,过完暑假选择继续去美国读博,一直主攻金融方向的他还没打算接手父亲的企业。“家里人比较支持我到处看看,然后尽量迁就我的时间,让我把公司当做接触社会的地方,学些经验。”在他看来,“继承者”的身份可以帮助他接触学习很多东西,但也不妨碍选择真正喜欢的职业。
作为独立创业的女企业家,朱丹没有按照家族期望找份安稳的工作,而是选择了从事智能系统,经过多年打拼,在这个男性从业者居多的行业里脱颖而出。“尤其受互联网的影响,现在商业模式变化很快。”过了而立之年,她想带领企业渡过发展瓶颈期,迈向更高的平台。
而利用父辈多年从事鞋业出口的资源和人脉,陈斌则是做起了红酒进口贸易。“家里有贸易基础,但利润渐微的时代怎么重新整合资源转型,才是我们年轻人该考虑的”。
“我们可以选择接班或者不接。一旦选择接班就没有‘难’之说。我们愿意担当风险和压力,我们想做得比父辈更好!”接手父亲的温州伊尔森贸易有限公司,打理得有声有色的管剑伟这样说。
传富容易传业难,继承人背负更多责任
张一力研究温商课题近20年,目睹了诸多温州企业交棒传承的历程。据他回忆,温州企业接班传承问题最早集中爆发在10年以前。改革开放之初,40多岁的那批企业家到了60多岁开始要考虑接班问题了,二代要不要接班、怎么接班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接下来的10年,30多岁、20多岁创业的也陆续到了60多岁的年纪,“接班传承”越来越趋于常态化。
而实际上,浙大家族企业研究所对该问题有长期研究,最早从香港的李锦记开始,现在与东南亚的华人企业做比较研究,中国香港、台湾,韩国、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有不少二代,甚至三代成功接班转型的典型案例,这次优二代访问的泰国华人企业“正大集团”,在张一力看来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很多温州的家族企业还是偏传统产业,而二代们对传统产业的认知不如父辈深厚或者兴趣不大。”邱剑侠认为,这种差异会让更多温二代选择借助父辈的人脉资源支撑和资金支持去投资新的产业,因此当这些年轻人在遇到真正挫折时是否能像父辈们一样不折不挠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恰恰是诸多关注,也让继承者们也比上一代背负了更多责任。
“传富容易,传业难,无论是一代还是二代温商,都要始终将创新创业的劲头保持下去,继续让温州成为全国的领跑者。”张一力建议,家族财富继承容易,经历和意识继承却不易。早期创业就等于创新,现在不创新就没办法创业,这也是许多二代需要努力学习,拼命提升自我的外在要求和内在需求。
邱剑侠也认为,温商一向有很重的家乡情结,大部分希望子女能够继承家业,并发扬光大,但更重要的是“恋土不恋家”。他们更希望在子女身上延续的是抱团、乐于分享、有爱心的温州精神,那么无论是接手公司还是自行创业,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继承。
正大集团简介
泰国正大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跨国公司之一,也是在华投资规模最大、投资项目最多的外商企业之一。由华侨谢易初、谢少飞兄弟于1921年在泰国创办。正大集团以农牧食品、商业零售、电讯三大核心事业为主,同时涉足金融、房地产等10多个领域。正大集团在华设立企业300多家,员工超8万人,总投资超1100亿元,年销售额超750亿元。
游学访问团简介
世界温州人资源平台由林奇、王振滔、吴家齐、邱剑侠等在内的8位不同行业的温商企业家领袖联合构建。此次游学访问由世界温州人资源平台董事长邱剑侠、行政总裁陈康汉领队,来自浙江伟明环保、中钢投资、鲜觉文化传播等多家优秀温商企业的二代精英们参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89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