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外的大学和学院有合作关系。比如美国学位转移计划,该计划允许学生在本国完成第一年的学习硕士,然后转到美国的学府。
2020年美国录取率高的13所大学
根据美国新闻报导,以下是2020年接收最多国际学生的美国顶尖13所大学:
大学 国际学生录取率
1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100%
2 托莱多大学 98%
3 肯特州立大学 96%
4 阿灵顿德克萨斯大学 91%
5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 88%
6 佩斯大学 84%
7 爱荷华州立科技大学 83%
8 马萨诸塞波士顿大学 82%
9 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 82%
10 达拉斯德克萨斯大学 81%
11 塞顿霍尔大学 81%
12 长岛大学 81%
13 辛辛那提大学 80%
到今年,美国高录取率大学的名单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2023年对国际学生录取率最高的美国大学。
1.马歇尔大学
位于肯塔基州和俄亥俄州的边界上的一所大学,以其美丽的校园,超过100个本科和研究生项目以及开展研究的机会而闻名。马歇尔大学是一所成立于1837年的公立学府,然而,它因为更多的原因而被人们所熟知。它被认为是美国对国际学生有高接受率的大学之一,它接受98%的国际学生申请。
2.北达科他州立大学
接受率为95%的北达科他州立大学排名第二。
该大学提供了超过100个本科专业供选择,包括农业科学,商业博士后,传媒,STEM和表演艺术等多个专业。
成立于1890年,它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知名毕业生。
3.孟菲斯大学
位于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大学是该州第二大公立学院,拥有超过200个研究领域和88个在校代表国家。
在13700个申请者中,有11600人被录取,接受率为85%。
这意味着只要你满足所有的要求,你肯定有机会在孟菲斯大学学习。
4.堪萨斯州立大学
堪萨斯州立大学是对国际学生有高接受率的大学之一。大学的接受率在94%至96%之间美国国际科技大学,2020年美国录取率高的13所大学,几乎每个申请者都能获得入学资格。这所成立于1863年的大学发展迅速,已在全国建立了三个校区。这所公立大学提供了300多个不同领域的项目。
堪萨斯州立大学提供了多项奖学金以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学术梦想,其中包括为杰出学生设立的显著的总统奖学金。
5.肯塔基大学
在肯塔基大学,你被录取的机会比大多数其他学院高得多——高达94%。
肯塔基大学在全国公立大学中排名前20。
6.缅因大学
申请缅因大学时,你无需担心是否会被录取。接受率高达90%至96%,你几乎可以肯定会被录取。
尽管缅因大学并不是全国顶尖的大学,但它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它是全国前50所绿色大学之一(普林斯顿评论),无烟校园,以及超过200个学生俱乐部和组织等等。
7.东卡罗来纳大学
东卡罗来纳大学的接受率在88%到94%之间。它拥有100多个本科项目和75多个硕士项目。
在过去的11年里,它连续获得了高等教育多元化卓越奖(HEED),表明该校在多元化和包容性方面的突出承诺。
8.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如果你申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你有88%的机会被录取。
这意味着你有88%的机会成为一个连续10年的顶级学者产生者美国国际科技大学,赢得了超过270个运动冠军以及许多诺贝尔奖和普利策奖得主的大学的一部分。
9.北亚利桑那大学
据美国新闻报道,北亚利桑那大学的接受率很高,介于78%到82%之间。
在这里申请,你需要提交在线申请,护照复印件,官方成绩单的英文版本,英语考试成绩和财力证明。
10.密歇根州立大学
尽管在名单的最后,密歇根州立大学仍然为国际学生提供了高的录取率。每年,该大学的接受率在76%和83%之间。
如果你在这里申请,你有76%到83%的机会从一个有26.6%的有色人种学生(8.7%的国际学生)的校园以及一个强大的体育精神(包括一个超级流行的美式足球队)中受益。
密歇根州立大学是一所全球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设有超过200个本科,研究生和专业项目,并且在美国的公立大学中排名前10。
它拥有超过500,000名校友,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和普利策奖得主,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奖学金获得者,以及许多知名的商业领袖和公共服务工作者。
高的录取率并不一定等于低的学术标准。这些学校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机会,使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有机会实现他们的职业和学术目标。对于准备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学生来说,选择这些高录取率的大学可能会增加他们成功入学的机会。
如果你计划申请任何一所上述大学,我们建议你尽早开始准备,因为尽管录取率可能较高,但你仍需要确保你满足所有申请要求,并且你的申请材料是完整和高质量的。在准备申请时,你需要与大学的国际学生办公室或招生办公室联系上海mba,以了解他们可能有的特定要求或指导。
在线咨询专业老师
美国加州科技大学QS排名,美国加州大学首次公开「九大分校」不同学科录取率!
近期,加州大学官网公布了各分校「不同学科」的新生录取和入学情况。这份数据是主要按学科方向划分,而不是指具体专业。通过这次详细的学科录取率,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UC不同学科的录取难度。对于明年想申请加州大学的同学来说,非常具备参考价值。
: UC
UC总体申请和录取数据
:
: UC
从录取难度上来看,可以分为三档
极难(录取率10%左右):UCLA、UCB
较难(录取率25%-30%):UCSD、UCSB、UCI
相对容易(录取率40%+):UCD、UCM、UCR、UCSC
国际生相对友好(录取率80%):UCM
在9所分校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最为“分控”,25%录取新生的GPA成绩接近满分。UCSB和UCSD也更重视高GPA的学生,录取新生GPA成绩与UCB相差无几。
所以,不管申请加州大学还是其他学校,同学们首先一定要将GPA重视起来,尽最大努力提高GPA,它是申请的重要门槛。
不过官方提示,该表格信息与各院校公布的数据存在一定出入,请勿作为被指定院校指定专业录取的预测参考。此表数据来源主要参考UC申请系统的内部数据,并非院校的官方数据。
UC各分校申请和录取数据
01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
2025 美国大学排名:15
录取率:9%
: UC
UCLA的护理一直是申请难度最高的专业方向,录取率只有1%。其次,录取难度第二的便是UCLA最热门的方向——计算机科学,每年发放368枚录取,录取率仅有3%。
然后是工程方向,录取率也只有6%;
不定专业()录取率仅7%美国加州科技大学QS排名,美国加州大学首次公开「九大分校」不同学科录取率!,低于学校的总录取率9%;
相对来说,物理科学/数学、公共管理、生命科学和跨学科录取率较高。
0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
:
2025 美国大学排名:17
录取率:12%
: UC
UCB计算机科学的录取率只有4%,入学率则是所有学科方向中最高的,为61%;
其次是公共卫生,录取率为5%,但入学率垫底,只有32%;
录取率低于10%的学科还有工程、建筑和社会科学;
不定专业的录取率为11%硕士,低于学校的总录取率12%;
相对来说,录取比较友好的学科方向是艺术和人文、物理科学数学,录取率均超过20%。
03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
:
2025 美国大学排名:29
录取率:25%
: UC
在UCSD的所有学科中,录取率最低的正是计算机科学、商科和公共健康,分别是12%、13%和17%。
录取最为友好的是生命科学、物理科学/数学、艺术与人文,录取率都在3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UCSD的不定专业录取率为30%,高于25%的整体录取率,对UCSD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下不定专业。
与其它校区不同,UCSD采用学院制,共开设了八所学院,每所学院都有自己的学术风格和课程要求,申请者在提交申请时需要提交自己的学院偏好。
04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D)
:
2025 美国大学排名:33
录取率:42%
: UC
相比前面几所加州大学,UCD各学科的录取率都比较高;
其中,最具竞争力的计算机科学录取率为 19%;
工程相关专业的录取率甚至达到 34%。而物理科学和数学科学的录取率更是突破 50%,高达 60%;
其余学科方向录取率都超过30%,公共管理的录取率更是高达65%。
在专业方面,UCD的兽医、植物、农业专业在全美数一数二,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动物科学等都在全美大学排名前10。
05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
: UC
2025 美国大学排名:33
录取率:26%
: UC
和UCLA一样,UCI护理的申请难度非常高,录取率只有1%。其次是商科(13%)和计算机科学(17%);
UCI工程的录取率为28%,相比前面几所加州大学,申请难度不算特别高
录取竞争最小的是物理科学/数学,录取率高达41%。
06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
:
2025 美国大学排名:39
录取率:28%
: UC
UCSB最受欢迎的学科集中在社会科学和生命科学,这两大学科的申请人数加起来快占到了总申请人数的一半。
UCSB申请难度最大的是计算机科学(10%)在职研究生,其次是工程(18%);
录取比较友好的学科方向是不定专业、生命科学、物理科学/数学,录取率均超过30%。
07 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 (UCM)
:
2025 美国大学排名:58
录取率:88%
: UC
UCM的录取率较高(88%),对国际生相对友好。UCM作为UC系统中的年轻校区,整体排名较低,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UCM不定专业录取率较低于整体(79%);
其他学科方向录取都比较友好,录取率均超过80%。
08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
:
2025 美国大学排名:76
录取率:70%
: UC
计算机科学是UCR竞争最激烈的学科之一,录取率仅为49%,GPA要求较高;
其他学科方向录取都比较友好美国加州科技大学QS排名,录取率均超过60%。
09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UCSC)
:
2025 美国大学排名:84
录取率:63%
: UC
计算机科学虽然录取率仍高达59%,但GPA要求相对较高;
物理科学和数学录取率友好(70%),适合理科突出的学生。
另外,健康科学录取率高达97%!
热门专业各分校申录数据
计算机科学
除UCM外,八大校区都开设了计算机科学学科,其中,录取率难度最高的校区分别是是UCLA(3%)和UCB(4%),录取率均不到5%;除了UCR和UCSC的录取率分别在49%和59%外,其它校区的录取率都在10%左右,竞争十分激烈。
: UC
物理科学/数学
物理科学/数学几乎总是排在各校区“录取率最高”的学科Top 2,相对来说更容易录取。想进UC的同学,如果第一专业填的是竞争比较激烈的计算机或工程学话,不妨考虑第二专业选择物理科学/数学方向来提高录取概率。
: UC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几乎是各校区申请人数的主力军,广受申请者们的喜爱,整体的录取率也比较高,但要注意UCB、UCLA社会科学的录取不低,分别只有9%、10%。
: UC
不定专业
不定专业”选校对于不知道想读什么专业的同学来说还是比较友好的。这类专业的录取情况主要取决于学校本身,比如UCLA和UCB的不定专业录取率都低于整体录取率,而UCSD和UCI则比整体高。
: UC
近期,LHEG·OCAC 也有幸拜访了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的中国区招生官,获得了第一手的宝贵信息和独到见解。招生官热情地分享了UCR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和研究项目,以及如何通过小班授课和个性化指导上海mba,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LHEG·OCAC 升导老师们和 UCR 中国区招生官的合照)
LHEG·OCAC说:
加利福尼亚大学(简称加州大学,英文缩写为UC)是一个拥有独立申请系统的高等教育机构。目前,加州大学已发展成拥有10个校区的大学系统,除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 San )之外,所有隶属于加州大学的学校都必须通过UC系统来进行申请。可以说,加州大学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公立大学系统之一。感兴趣UC申请的同学们,欢迎随时联系LHEG·OCAC的升学指导老师们~
美国加州科技大学校长有几个,全球前100名大学现任校长,哪些毕业于南京大学?
“TOP大学来了”小编按,2月8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宣布对高层领导团队进行调整,南京大学校友、美国工程院院士刘斌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研究与科技),此项任命将于2023年4月1日生效。
2月21日,经中央批准,南大校友、中科院院士丁奎岭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下,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大学和“双一流”高校中的南大校友。
泰晤士高等教育高校
张翔美国加州科技大学校长有几个,现任香港大学校长,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S. Kuh 教授 、机械工程系主任。
张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科学技术,材料物理,光子学和生物技术。1985年张翔获得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士学位;1988年获得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1996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任助理教授;1999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拿到副教授以及全职教授;2004年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全职教授;2008年发明的纳米隐身衣被美国《时代周刊》列入全球十大科学发现之一;201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2年受聘南京大学校长人才工作顾问 ;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自2003年起,他一直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纳米科学及工程中心主任,并于2014至2016年间担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部主任。2017年12月15日被任命为香港大学第16任校长,任期五年 。2021年10月3日,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发表声明,称经与教务委员会商议后,一致决定现任校长张翔继续出任校长一职,校长任期将至2028年。
宫鹏, 现任香港大学副校长(学术发展)。曾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
宫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覆盖/利用分类、遥感生态测量学- 森林与草地生态参数的精确估算、全球土地覆盖/利用变化探测、多数据源空间数据的综 合分析算法、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的模拟与传播、以及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方法。1984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获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地理系,获博士学位。其后于约克大学和卡尔加里大学开展学术生涯。他于1994年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于2001年晋升教授。
1994年,创办了国际杂志《 》任主编。1998年以来,任《 of 》编辑,曾任《 of 》编辑,是这两份国际著名杂志创办以来的第一个华人编辑。
2009年起博士,他协助清华大学重建地球系统科学学科,并于2016年成为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的创系系主任。他指导的博士生和博士后,有超过30位目前在美国和中国的主要大学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伊利诺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和清华大学等担任学术职务。
宫鹏于2008年美国地理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杰出贡献奖的唯一获奖者(该学会的遥感最高奖-美国主要遥感奖之一)、1994年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 大奖(该学会最高科学奖-美国主要遥感奖之一)的获得者。
刘斌,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研究与科技)、讲席教授,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主任,入选美国工程院院士、新加坡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9年,她以执行主编身份协助美国化学学会创办并编撰材料学旗舰刊物《美国化学学会材料通讯》(ACS )。
刘斌本科及硕士均就读于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博士学位,而后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重返新国大担任助理教授,2016年擢升为教授。
作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杰出教授和大学最高级别的女性领导者,刘斌刘教授堪称有机纳米功能材料领域的翘楚,对高分子化学及有机材料在生物医药研究、环境监测暨能源配备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贡献卓著。刘教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杰出工作包括发展跨学院、学院和学校的充满活力的创新集群,包括新国大可持续发展集群,以及加强建立和发展大学人才库的努力。
刘教授近年来屡获奖项,包括2008年度新加坡国家科学与科技青年科学家奖、2011年度欧莱雅女性科研奖 (L'Oréal Women in )、2015年度 in 、2016年度新加坡总统科技奖、以及美国化学学会颁发的2019年度纳米科研领域领导者奖 (ACS Nano Award) 。2021 年,刘教授获得了卡比勒青年研究员纳米科学和纳米医学奖 ( Young ’s Award in and ),并被授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百年奖 (Royal of ’s Prize)。
吕建,现任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吕建的主要从事软件方法学研究,在软件基础理论与方法、网构软件方法学和新型软件平台及其应用方面取得系列成果。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1988年获博士学位。1984年11月起在南京大学任教。历任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大学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主任、南京大学副校长、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兼)、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2018年1月任南京大学校长。
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个奖项。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丁奎岭,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丁奎岭主要从事基于有机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反应和绿色化学研究,提出并成功实践了手性催化剂设计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发展了具有特色骨架的新型手性配体与催化剂。
198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后,获博士学位。1990年10月至1998年12月在郑州大学化学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1995年晋升教授,其间1993年9月-1994年9月在日本龙谷大学做博士后、1997年10月-1998年10月在东京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1998年12月至2009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历任研究员、工会主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所长,其间2003年8月至2003年11月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物质科学研究中心担任访问教授。2009年5月至2018年9月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所所长。2018年9月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2023年2月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等。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内“双一流”高校
张荣,现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党委党校校长,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张荣长期致力于光电信息功能半导体材料生长、半导体新材料、器件和物理研究。1979年9月入南京大学物理学系学习,1986年7月留校任教,1995年3月晋升为教授,2000年当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曾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常务副校长(正局级),山东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厦门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半导体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第八届国际电子材料会议(2002’IUMRS-ICEM)程序委员会委员兼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分会主席、第二届中日氮化物半导体研讨会程序委员会主席、第一届亚太宽禁带半导体会议副主席、2002年南京国际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讨会主席,第十三届国际半导体与半绝缘体材料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第七届牛津—神户材料论坛国际组织委员会委员。
朱庆葆,现任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曾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11年9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2018年9月起任江南大学党委书记。
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高等教育管理、当代台湾等领域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20余种。
1982年进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先后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成斌,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从事经济社会学、高等教育研究,主编《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江苏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等,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1986年6月至1990年6月,在南京大学哲学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在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2000年2月至2004年9月,在南京大学经济社会学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2007年晋升研究员。
1990年8月至2006年5月在南京大学任教。2006年4月任常州市长助理(挂职)。2007年8月任常州市副市长,分管教育、科技、工业、安全生产等工作。2008年2月兼任常州科教城(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党工委书记。2016年1月任常州市委常委,兼任市委统战部部长。2016年9月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分管高等教育、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协管教育发展规划工作。2021年11月任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当选中共江苏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王焰新,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党委副书记美国加州科技大学校长有几个,全球前100名大学现任校长,哪些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结合管理实践,近年来开展了大学战略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高教研究。1984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1999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从事环境水文地质研究。200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宋学锋,现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江苏省第十三届政协委员。
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量经济与金融工程、管理复杂系统科学、煤矿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85年南京大学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上海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中国矿业大学博士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88年6月起在中国矿业大学任教,历任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兼学位办主任、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2002年8月至2015年1月任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上海mba,期间先后兼任研究生院院长、孙越崎学院院长等职;2014年12月至2018年10月任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8年10月起,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作为课题负责人带领学术团队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项目等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含合著)3部,译著3部,主编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有关教学与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5项。
李北群,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长期从事高等教育与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研究与研究生指导工作。1991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获理学学士,后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
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政府决策研究重点课题、江苏省社科基金、中国气象局软科学项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咨询与规划等课题数十项。近年来,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江苏社会科学》《江苏高教》,《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学习时报》等期刊和主流媒体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一部。
叶美兰,现任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民革中央委员、江苏省委会副主委,江苏省政协常委,全国妇联执委会委员、江苏省妇联副主席。
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研究。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后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2007年在扬州大学工作,2002年任扬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2007年5月任淮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挂职),2007年7月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2012年9月至12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跟岗培训,2016年1月任盐城工学院院长,2019年3月任南京邮电大学校长。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重大课题、江苏省规划课题、江苏省教育厅重大课题、江苏省重点高校建设项目等20多项,发表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专著、论著10部,江苏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史学会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各类奖项10多项。
朱迪俭,现任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深圳大学特约教授,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先后在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分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市委政法委专职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市委教育工委委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0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