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独眼
近日,曾经是国内高考状元的复旦大学高材生,被传出在美国读完博士后后,在纽约街头流浪了十六年。这一消息传出后,纽约上海同乡会会长、纽约复旦校友会先后出手,他的家人及其本人也首度发声!
天之骄子,却远赴美国
据了解,这位博士后叫孙卫东,今年54岁,是1987届江苏江阴市的高考状元,被复旦大学少年班物理专业录取,本科毕业后去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了硕士、博士、博士后,然后在华尔街工作。
他在学术上成就极高,是顶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的得意门生,在留美读博期间一共发表了32篇SCI论文,妥妥的物理学新星。
这个成就如果回国的话,可以直接评定为任何一所顶尖高校的教授,到现在肯定已经是中科院院士了。
造化弄人博士,他开始流浪
然而,也许是天妒英才,他在华尔街工作了近两年后,与妻子因感情问题离婚,从此一蹶不振。
他患上了抑郁症、幻听、幻想等精神疾病,无法工作,也付不起房租,从此开始流浪。这一流浪就是16年!
这16年里,他有五六年时间在教堂研究圣经、祈祷,以换取一日三餐,晚上则住在网吧,处境可以说是非常凄苦。
多方发声,家人却放弃
这一事件在网上发酵后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吵翻了!在美流浪复旦博士校友首次发声“想回国”,网友:凭什么,即便他已经如此落魄,但此前毕竟是复旦大学的骄傲,纽约复旦大学校友会还是迅速向他伸出援手。
先是有人找到他,确认了他的复旦大学校友身份,还和他聊了聊家常在职研究生,准备向他提供捐款。
国内记者联系到了孙卫东的弟弟孙卫星,他表示,母亲不知道哥哥现在的处境,加上老人有病,所以不想告诉家人,也不希望被打扰。可见,他们早就知道孙卫东的现状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但是已经放弃了他。
本人发声,想回到中国
随着事情在网上剧烈发酵,国内记者联系到了在美国曝出此事的朱先生,通过他,我们终于有了孙卫东的首次发声,他表示:
以前还能坚持,现在冬天生活非常艰苦,如果可以回到过去的状况,他想去华尔街找工作,一年几万美金也可以。
他也想回国,但是之前没和家里人提过回国的事,如果回国,需要和家里人取得联系,还需要护照,路费等。
网友吵翻,该接受他吗?
对于他学有所成后留在美国工作的事,网友们本来就心存不爽。如今他混到流浪的地步,居然又想回国?网友们在评论区吵翻了:
与此同时,也有少量网友表示,还是应该帮下他,毕竟都是华人,对他少点苛责嘲讽,多点宽容同情吧:
他的一生确实没有为国内做什么贡献,但他毕竟还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流着我们中国人的血脉,我们该不该让他回来占用我们的养老资源呢?如果他真的回来了上海mba,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呢?
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待遇,留学生不愿回国怪谁?北大清华教授给出截然相反答案,哪个更真实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其中153.3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432.32万人已完成学业;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46%。
2015年和2006年相比,留学出国与回国人数比已从3.15∶1降为1.28∶1。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一点:回国留学生中,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经济学等专业仍是热门,文史类专业居多,我们还有一部分最优秀的学生,选择留在了国外,尤其是美国。
对于很多留学生不愿回国的原因上海mba,是多方面的,但是总体而言,可以分成两部分原因,一个是个人原因,一个是国家原因。
许晨阳:3句话痛陈中国学术界三大弊端
北大数院,目前应该代表我国数学界最高水平之一,数院被称为“四大疯人院”之首,这里汇集着各种天才和怪才。
许晨阳,恽之玮、张伟和朱歆文被称为北大数学“黄金一代”,如今却齐聚美国:其中许晨阳、恽子玮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张伟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朱歆文是美国西北大学任教。
(下图左起依次为刘若川、恽之玮、袁新意、宋诗畅、肖梁、许晨阳)
这些天才为何选择在美国任教而不回国呢?许晨阳的经历,很具有代表性。
许晨阳7岁拿到奥数金牌,考入北京大学后,3年完成4年本科课程,2年拿到硕士学位,之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博。
2012年,31岁的许晨阳载誉归来,他拒绝了麻省理工学院的邀请,毅然回到了他的母校北京大学任教。
之后6年时间,他获奖无数,获得了很多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2013年,许晨阳成为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同年获得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和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14年,许晨阳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被评为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待遇,留学生不愿回国怪谁?北大清华教授给出截然相反答案,哪个更真实,2018年许晨阳辞去北大数学系教授的职务,前往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临走前,他扔下3句话,痛斥中国学术界的三大弊端:
1、 国内学风浮躁,不适合潜心搞学术;
2、 对年轻学者支持不够,申请项目要论资排辈;
3、 学术造假严重,而且得不到惩处。
施一公:如果我真有抱负,真有担当,那就应该去改变社会
1990年初,作为清华大学生物科学和技术系毕业成绩第一名的学生,施一公获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
在美国,施一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且获得了很高的待遇: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他有5个独立的国立健康研究院基金;他是讲席教授,有专门的基金会在支持他的科研。他的科研还得到一些制药公司的资助。
但尽管如此,他还是要回到祖国、回到清华,成为教授,成为副校长,之后辞职去担任西湖大学校长。而他回来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他觉得现在的大学生缺乏理想,缺乏一种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会放弃的东西。
其实,施一公有充足的理由不回国!
1987年,他父亲被疲劳驾驶的出租车司机撞倒,当他把父亲送到医院时,父亲没有得到任何施救,因为医院说,需要先交钱,再救人。但是当肇事司机筹了500元钱到医院时,他的父亲已经没有心跳了博士后,施一公曾经怨恨过,也曾想过要报复这家医院和那位见死不救的医生,当他出国时,对祖国没有太多的留恋,但是在国外时间越长,他越想归国,因为在他心里:爱国,不需要理由!
对于回国后,可能遇到种种困难,施一公说:
“我在博士后时就有回国的想法,当时妻子担心我回国后不受重用怎么办,我说没关系,至少我可以回中学当英文和数学老师、或者是开出租车。朋友讲,当中学老师不是浪费时间吗?我说,不然,人活着既不在位置有多高,甚至也不在于作出多大的物质贡献,贵在有精神思想,孔子不就是传播一种思想吗?他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有多大?培养学生是影响社会的一种做法,我很向往。”
遇到困难怎么办?得不到理解、能力得不到发挥、申请不到经费怎么办?在施一公看来,遇到这些情况他也没办法,我觉得不存在一个怎么办的问题,遇到问题就解决吧。
施一公曾说过:如果我真有抱负、真有担当,那就应该去改变社会、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是的,对于那些留学生而言,你想选择离开,你会找到一千个理由;如果你想留下,只有一个理由:我是中国人!
任何国家和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现在我们对于留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归根到底是我们的“梧桐树”还不够大,这些“金凤凰”不愿在这里安家,当我们的“梧桐树”长了的时候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待遇在职研究生,肯定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国,那个时候那些曾经不好的东西,也就变成好的东西了,比如之前说的“人际关系”,可能就会被解读成有”人情味“了。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 欢迎关注!
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热搜!清华“双胞胎姐妹花”回国任教,35岁双双当上博导!当年曾火遍全网
1月18日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清华特奖双胞胎姐妹归国任教#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据中国妇女报1月18日报道,她们曾经是清华“双胞胎姐妹花”,以一张“最牛学习计划表”火遍全网,一起斩获清华本科生特等奖学金。
如今,她们学成归国,从青年学子成长为青年学者,双双任教高校。姐姐马冬晗现在是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妹妹马冬昕现在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据清华大学官网介绍,她们出生于1989年11月。
双双回国任教,已当上博导
据清华大学介绍,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马冬晗是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她主攻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 ,发表SCI论文10余篇在职研究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的马冬昕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她成功制备发光效率高具有均一量子阱的钙钛矿薄膜,刷新了钙钛矿发光器件效率与寿命的世界纪录。
同时她凭借系列创新成果,成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的中国入选者之一。
2011年博士后,清华本科特等奖学金的答辩会上,一张“最牛学习计划表”火遍全网。
马冬晗、马冬昕的时间计划表、严格的时间管理记录了清华学子脚踏实地的成长,也让这张计划表的所有者——双胞胎姐妹马冬晗、马冬昕迅速出圈。五年后 ,在化学系直博的妹妹马冬昕站到了清华研究生特等奖学金的答辩会上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热搜!清华“双胞胎姐妹花”回国任教,35岁双双当上博导!当年曾火遍全网,成为了“双料特奖”。
博士毕业后,姐妹俩都选择了继续赴海外深造。
姐姐马冬晗,前往普渡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主要从事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初来乍到时所涉领域是之前几乎未接触过的博士,因此马冬晗并不自信,“那时候与老师对话常常只以简单单词回应”,面对种种困难,她总是用这样一句话来给自己鼓劲:“每天进步一点点 生命从此大不同”。
2022年,她通过直接从单分子数据构建点扩散函数模型,解决了单分子定位显微技术自发明以来始终存在的模型不准确的问题。
妹妹马冬昕,前往多伦多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主要从事钙钛矿材料的研究,合作导师为该领域著名科学家 H. 教授。马冬昕也在新的环境和新的研究领域中快速成长。
2022年,她成功制备发光效率高、具有均一量子阱的钙钛矿薄膜刷新了钙钛矿发光器件效率与寿命的世界纪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2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