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这些年来成为社会热点,“以文学想象写史”的作品大量流行,很多与历史脱节的任意发挥,是谓“想象误区”。我以为西南国立大学,西南联大的“想象误区”,最值得关注的是对三校联合办学的想象误区,这涉及西南联大形成的一部大历史。
西南联大校门
“世界教育史上的长征”
长沙临时大学的大批师生及家属都从香港绕越南去昆明,同时,学校也组织了一批志愿者步行转移。很多校友,例如沈克琦先生,都谈到一点:当局和学校认为,全体人员从境外转移至滇,有失尊严,必须有一些师生作为代表博士后,从尚未被占领的国土上走过去。
左起:南开校长张伯苓、清华校长梅贻琦、北大校长蒋梦麟
部长要亲自到长沙来,“大致学生步行,势在必办”。部长,就是陈立夫,后来没有到长沙,但“湘黔滇旅行团”(也称“步行团”)应运而生,一批师生自愿报名,决定以步行为主,辅以车船,西行到昆明去。近300 人徒步3000 多里,形成了西南联大精神的一个奠基。西南联大的这一壮举被称作“世界教育史上的长征”。
西迁路上的盘山路
当年的湘黔滇旅行团由三校组成,计有教师11 人,学生200 多人。在穿越山野的路途中,学生分成了小队,散漫而行,赶到目的地即可。吴征镒回忆了他与老师李继侗同行,有时路遇闻一多等人。这三个清华教师是一起走的,在路边一同休息。后人想象的那种如散步一般的轻松、融洽,在“步行中授课”之类的行为,是不存在的。当年的步行中,不仅师生有别,学校也是各有“门槛”。
“文凭”分类
余树声曾经讲起一个细节。在长沙上课的时候,北大、清华的学生同系别的合并开课。有一天,突然来了一批南开中学的直升生,大家都很惊愕,下来后就发牢骚了,因为北大、清华的学生都是经过严格的考试录取的。南开是一个体系,中学生直接升入大学,但进入了长沙临时大学,在学历的资质认证上就发生了歧问。
西南联大校舍
学历的问题,到昆明后正式解决了。发放不同的文凭,认定三校学生不同的学历。北大、清华以及南开原来的学生依然得到原学校的文凭。1938年6 月10日成立“1938-1939 年度招考委员会”,统一招生,统一考试,录取的学生毕业可得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文凭。
西南联大图书馆
三校的“联合”,并非“合并”,而是合中有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在昆明各自设立办事处,保留着各校原有的某些行政和教学系统,负责处理各校自身的事务。参加联大工作的三校教职员,除由各校仍发给该校的聘书外,另由联大加聘。三校的组织机构对诸如学校经费、房子租用、教师薪水等的管理都是独立的,三校各自的编制一直存在。
“合中有分”
西南联大作为一个实体运转,必须构建一个重要的框架,联合成立“教授资格论证会”。这是西南联大实行“教授治校”的一个重要程序。这个“合中有分”很重要,它保持了三校在联合中的个性、特色与各自的尊严。抗战胜利之后,三校势必重新回到原来的体制,在学术上进行平等的竞争,各自保持住教育的优势。所以在“联合”中,各校都要保持自己的学术水平,这是心照不宣的。
傅斯年就叮嘱再三,北大一定要保持住学术力量,在战后依然要占有领先的地位。郑天挺一直不肯就任西南联大总务长,也是要继续自己的明清史研究,不愿意因为战时杂事而耽误学术。
西南联大教室
闻一多与罗庸当时都提出要讲《楚辞》,后来朱自清从中调停,同意他们同时开课。闻、罗二人的研究方向、路径不一样。此二人的背后分别是清华与北大。联合办学的背景,决定了必须取“兼容并包”的态度。
理科也是如此。沈克琦回忆,在物理课中,有的先生偏重热力学,有的偏重电学,有的偏重粒子,并不是按教学大纲照本宣科。因为每一个系的主任由北大、清华轮流担任博士,体现的风格也异彩纷呈。
《大学一年级英文教本》( in )是当年联大全校通开课“大一英文”课的教材
冯友兰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里说:“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西南国立大学,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这是有着深刻的不可复制的历史条件的,在世界高校中也是罕见的。
待到1945 年西南联大结束历史使命,没有读完的学生则随校北归,相同院系的可以在北大、清华中选择,而南开宣布不接收学生。至此,那种热气腾腾的学术态势就消失了。
“请 贤”
当年的学子何炳棣说,三校都服膺的人是郑天挺,只要郑天挺主事,三校合作就有了保障。看《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梅贻琦、蒋梦麟这些如今被“偶像化”的人,也会发脾气、撂挑子。郑天挺却没撂过挑子,他是这些主持者中最成熟、刚毅的一个。
西南联大教授会
三校来到云南边城生活、教学,真的是需要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当家人,而这个人非郑天挺莫属。1940 年1 月,冯友兰与黄钰生、查良钊、杨振声、施嘉炀等西南联大“股肱之臣”劝请郑天挺担任西南联大总务长,留条写下了“斯人不出,如苍生何”的名言。
“吃老本”
有人鼓吹一种“越艰苦越出成果”的高调在职研究生,这是完全不能成立的。西南联大的成果并不是“日本人打出来”的,而是靠“吃老本”。战争时期的中国大学之所以能幸存,主要是依靠战争爆发前的那一段积累。
西南联大外国语言文学系1946届学生毕业合影
北大、清华的掌舵人蒋梦麟和梅贻琦,他们的头脑一直是清醒的。后来三校联合的西南联大,基本上也是遵从这个框架来搭建的。而如果战争再拖下去,恐怕“老本”就要吃光了,毕竟学校不可脱离世界学术和文化的主流太久。
在昆明,西南联大整个学术已经处于一种“缺氧”状态。江丕权、江丕栋回忆,他们的姑夫胡适从美国给他们的父亲江泽涵寄了一本新出的拓扑学著作,书到昆明,算学系的所有人都来手抄。陈省身也说过,他曾经手抄教材。李政道回忆,当年有一个学者绕道印度从英国回来了,吴大猷马上安排他与这个人谈话,讲国际科学前沿的研究动向。
1952年,胡适由美来台,与老友重聚合影
文科,也到了内部交流的饱和阶段。据朱乔森回忆,由于昆明远离重庆,学术刊物几无,当时纸张匮乏,朱自清与王力、闻一多等人互相传看手稿。如果战争不结束,学术萎缩,教育水平滑坡,是必然的。
来源:张曼菱 著《回望:西南联大沉思录》,商务印书馆2024年7月出版
俄罗斯西南国立大学博士,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留学要求
现在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留学可以开阔眼界,也能学习不一样的教育体制,而且国外名校众多,教育水平也一流。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留学要求”这个问题
一、留学申请
1、入学要求
预科毕业、俄语测试、专业测试
学制:预科1年、本科4年、硕士2年、副博士3年
2、申请材料
个人演奏(唱)视频、毕业证公证书、成绩单公证书、护照
3、学费情况
预科学费:卢布/年,折合人民币3.5万左右;
音乐系本硕学费:本科卢布/年,硕士卢布/年。
二、学院概况
音乐系成立于1817年博士后,200年历史,为俄罗斯培养大批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该校音乐系拥有一批高水平的音乐专业教师。这些音乐教师中有取得过博士或副博士学位的院士、教授、副教授,他们中的很多人获得俄罗斯人民演员或国家功勋演员称号,而且是俄罗斯音乐教育界有影响的音乐教育专家,他们不仅音乐知识广博俄罗斯西南国立大学博士,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留学要求,音乐基础功扎实,音乐专业水平非凡,而且工作一丝不苟,研究成果丰硕。
本科专业包括:
音乐教育、声乐专业、指挥、舞台舞蹈设计艺术 、剧院表演 等
硕士专业包括:
师范教育、音乐教育管理、声乐理论实践、乐器理论实践、流行音乐理论实践、音乐心理学、器乐表演:钢琴、声乐艺术:古典声乐等
课程特点:
专业技能技巧课(每周两节)
专业基础理论课(音乐基础、音乐教学、基础理论等)
个人研究计划
三、留学优势
1、中俄双方政府对等互相承认学历
中俄双方政府签有互相承认学历的协议。凡在俄罗斯正规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注册学习取得的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国家予以承认。俄罗斯的副博士学位在中国相当于博士学习。
2、入学简单,宽进严出
只要具有高中文凭(包括职高、中专)以上文凭者,均可直接进入任何一所大学预科班学习(不要求语言基础和高考成绩),预科考试及格毕业后,一般都可直接进入大学本科专业学习。不需要任何考试,如持有大专文凭者,预科毕业后,可申请专升本科根据学校审查后可直接插入大学三、四年级的对口专业就读,持有本科文凭者,预科毕业后在职研究生,可直接读对口专业的硕士课程。但毕业时,必须各门功课都要通过考试并且要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方颁发给此人国际承认的毕业证书。
3、俄罗斯文凭含金量高硕士,就业前途光明
俄罗斯国立大学(包括综合类、理工、技术、医学、艺术、音乐、体育等)大学颁发的文凭,是世界各国都给予承认的,每位大学毕业生,毕业时须掌握1-2门外语,俄罗斯大学的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动口、动手能力或独立意识,注重培养顶尖人才。学生只要勤奋努力,在俄罗斯高等院校学习会学到真正的知识,取得很好成果的。现在中俄两国关系发展非常友好,中俄经济贸易各以重工业、轻工业为主俄罗斯西南国立大学博士,存在着互补、互助、互相交流的性质。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迅速发展与国际接轨。这样,在我国各个领域,都需要有不同程度的,有过国际化教育背景的、高度的专业文化素质及掌握几门不同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可以预见到2008年我国举办奥运会时,我国将大量需要留俄毕业生。
关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留学要求”以及相关内容,这篇文章中国教育在线小编先介绍到这里了,如果你还想关注更多,那么可以继续接着关注其他文章了解。
>>免费领全球留学白皮书,了解各大学报考条件、费用、开学时间、含金量
俄罗斯西南国立大学,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创立于1797年,位于圣彼得堡,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著名的师范大学,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在职研究生,唯一冠有俄罗斯国家名称的师范类大学。至今仍在全球教育领域学科中保持着高研究水平。自建校、建制以来在教育界被公认是俄罗斯乃至世界的领头人角色。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作为国内外高等教育的中心之一,在教育、科学和文化等方面享有盛誉。它著名的语言教育和地理教育专业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该大学在教学和研究上不断取得重大的成果,成为俄罗斯文化和语言领域的中心之一。几十年来,该大学的教授、学者、毕业生都在俄罗斯文化和教育领域占据了重要位置。
圣彼得堡城市简介
圣彼得堡(St. ):俄罗斯第二大城市,面积143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06平方公里。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是俄罗斯的中央直辖市,列宁格勒州的首府,俄罗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现有人口约500万。整座城市由40多个岛屿组成,市内水道纵横,700多座桥梁把各个岛屿连接起来。风光旖旎,有“北方威尼斯”之称。因其地处北纬60度,每年初夏都有“白夜”。这座历史名城由彼得大帝于1703年所建,故称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属受海洋性影响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5.2度。夏季温和,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7.7度。冬季寒冷,冬季平均气温零下6.5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零下8度,积雪期持续132天,结冰期从11月中旬至来年4月中下旬。
【视频:圣彼得堡】
【视频: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 宣传片】
【视频:带你走进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
赫尔岑大学的专业介绍
俄罗斯国立师范的大学的校徽
校徽主体为鹈鹕,在蓝色(绿松石)背景下以金色框架为镶嵌,鹈鹕喂养三只幼雏-代表着为了爱孩子而牺牲自我的崇高品行。由俄罗斯著名雕塑艺术家拉克莫-科瓦联基(俄语:Джакомо Кваренги)
在俄罗斯古代传说中上海mba,一只鹈鹕鸟将幼雏从毒蛇咬伤中拯救出来,这之后便逐渐成为了教育家的象征。
自建校以来,校徽及旗帜和我们的建筑物相辅相成,分别挂立及镶嵌在各个角落。校徽被放置在1,2,6号教学楼的前山顶和前院的拱形中央大门上。
旗帜
旗帜主要图案主要描绘了大学校徽及大学建校日期“1797”-配以蓝色(绿松石)颜色为基底色。
旗帜所中使用的蓝色,白色,黄色(金色)意味着灵性,永恒,恒定,爱,忠诚,诚实,贵族,和平,纯洁,自由和伟大的结合。宣扬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的优良人文素养,保护和延续对及对受教育者俄罗斯西南国立大学,以心慈、启蒙和无私的奉献的精神践行优良传统。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的学校环境
宿舍与主校区仅一街之隔,处于市中心。从宿舍到学校仅需步行4分钟,还有一个宿舍楼位于《李果夫大街》,离主校区仅一个地铁站。
学校内的宿舍提供热水、暖气、床褥、被套、洗衣机、烘干机、炉具。一楼设有24小时保安亭和电子门禁,保障学生安全。
床褥被套每星期可自行向宿舍管理员申请更换。
宿舍分为单人间及多人间
今天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
如今,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与60所国外高校及各类教育机构保持合作关系:中国、美国、英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瑞士、德国、荷兰、波兰、瑞典、芬兰、韩国、以色列、日本等国。
同时,俄罗斯教育部和荷兰教育文化与科学部还共同创建了国际教育创新中心。自1995年4月1日起,奥地利科学研究与艺术部成为该中心的创始之一。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自创校以来毕业生达11万余人,其中包括2000多名功勋教师、政治家、公众人物、著名学者和文化活动家。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拥有最高的专业水平,几乎可以满足任何教育需求,目前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共有31位博士论文和副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其中涵盖81项科学专业,学校有30多个学术流派,可以进行不同科学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培养高等级科学家及教学人员。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积极参与国际研究项目和教育计划,与欧洲,亚洲,美洲和独联体国家的150多所外国大学、研究中心和各类教育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还与许多不同的国家组织、基金会合作,其中最突出的是教科文组织、欧洲委员会、联合国、美国国际教育理事会、美国文化中心、英国文化协会和北欧圣彼得堡部长理事会等等。
该校还是圣彼得堡市外国留学生学俄语语言的主要首选之一,在这里有高级教师教授外国留学生俄语。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的音乐、歌唱艺术、舞蹈及艺术教育专业是俄罗斯最有权威的中心之一,每年该校的学生都会积极参加全俄和国际比赛并获奖。
申请时间
外国公民可于2024年5月22日至9月2日期间提交教育合同入学申请:
– 5月22日至8月20日至17:00(俄罗斯时间),针对那些进入学士和专科课程的学生;
– 5月22日至9月20日,硕士学位课程申请者。
申请时间:学士学位和专家学位
申请提交时间为2024年5月22日至8月19日17:00(俄罗斯时间)
入学考试,包括创意和(或)专业方向的附加入学考试,应于 2023 年 8 月 30 日完成。
报名截止日期为2024年8月30日。
申请时间:硕士研究生
申请可以在2024年5月22日至9月20日期间提交。
入学考试,包括创意和(或)专业方向的附加入学考试,应于2024 年9 月 24 日完成。
报名期限截至2024年9月30日。
国际申请者将于 2024 年 5 月开放个人账户。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国际地位
赫尔岑大学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0 多年前,当时,保罗一世皇帝于 1797 年颁布法令建立圣彼得堡育婴堂。
大学位于被誉为俄罗斯北方首都的圣彼得堡市中心。在其历史进程中,赫尔岑大学建立了卓越教学的传统,并拥抱圣彼得堡的尊严——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俄罗斯西南国立大学,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以其纪念碑、博物馆以及充满活力的文化和学术生活而闻名。
如今博士,赫尔岑大学与来自美国、英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瑞士、德国、荷兰、波兰、瑞典、芬兰、中国、韩国、以色列、日本的 60 所海外大学和其他学术机构合作, 还有很多。该大学拥有 4000 多名国际学生。
赫尔岑大学享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它是唯一一所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的师范大学。另一项备受瞩目的国际倡议是国际教育创新中心。它是俄罗斯科学和高等教育部与荷兰教育、文化和科学部的联合项目。奥地利联邦教育、艺术和文化部于 1995 年 4 月 1 日加入了该倡议,随后丹麦、比利时和英国也加入了该倡议。
赫尔岑大学主办俄罗斯和国际重大学术活动,以促进学术界及其他领域的知识共享、前沿创新和最佳实践。
俄罗斯西南国立大学留学,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交流总结
2015级 俄语系 欧阳嘉月
交换学校: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
交换学期: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交通:
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主要有两个校区,一个是位于伏龙芝地铁站的主楼校区,另一个是西南校区,此外在体育站还有一栋教学楼,是语言系的所在地。我们住在西南校区的宿舍楼里,平时会去体育站上课,从宿舍到地铁站步行15分钟,然后再乘地铁25分钟。
伏龙芝站,体育站,西南站都在地铁一号线上,即红线上。这条线从红场上的猎人商行向西南方向延伸,穿过卢日尼基体育馆所在的半岛,横切莫斯科河,经过麻雀山,莫斯科大学,总的来说,莫斯科的西南区院校十分密集。
除了地铁,还有很多交通方式可供选择。公交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都可以使用地铁卡刷卡乘车。每个地铁站一般也都是公交车和电车路线的汇集处。
住宿:
在西南校区的宿舍楼,每个房间住2到4个人,有独立卫生间。每层楼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公用厨房,在厨房里有公用冰箱。洗衣服需要到宿舍楼下的洗衣店单独付费,里面的阿姨很友好,每次我去拿衣服都会朝我微笑,而且拿衣服的时候大家都会说感谢和再见。除此之外,俄罗斯的住房里一般都用垃圾管道,在南大,我们倒垃圾只要把垃圾袋扔到楼道里的垃圾桶里面就可以了,但是俄罗斯宿舍的垃圾管道很窄,所以垃圾一定要分成小包装,而且大件物品,比如说塑料水桶,大纸盒之类的,要压扁折叠才能顺利扔进去。
饮食:
在西南地铁站旁边有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商场顶层是餐厅层,有肯德基,麦当劳,披萨,薄煎饼,寿司,烤肉,沙拉……俄罗斯餐饮比较偏荤,蔬菜非常少,为了膳食均衡,可以多吃水果,沙拉,多喝果汁。想吃米饭的话,日料店里会有,也可以自己在超市买米,然后回宿舍自己做。中国调料在中国市场才可以买到。
其实莫斯科也有不少中国餐厅,但是价格普遍非常贵,我去过的比较好的一家,是位于木头城附近的“青岛餐厅”,里面的新疆大盘鸡很正宗。
在俄罗斯,韩国料理和日本料理普遍比较昂贵,但是西餐比国内便宜,建议可以多尝试一些法餐,德餐和意大利料理。
至于地道的俄餐,比较推荐“木木”餐厅,这也是一家连锁餐厅,是俄餐的集大成者,从第一道菜,到主菜,到甜品,种类非常齐全,而清凉酸甜的蔓越莓果汁水是搭配各种主食的首选。
俄罗斯人三餐的时间也和我们非常不一样俄罗斯西南国立大学留学,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交流总结,十点过后会有一个简单的早午餐,下午两点左右吃正式的午餐,晚上七八点吃正式的晚餐。
自习:
在西南校区的教学楼里设有可以带书自习的阅览室,进门需要登记。每个座位配有电脑,也有台灯,但是光线依然比较昏暗。而且这个阅览室的管理非常宽松,基本上可以随意交流博士,有的时候还会有教师带领小班来阅览室上课,所以对安静度要求高的同学可能会不太适应。
在校外也有许多图书馆可以自习。在西南地铁站对面有一个加加林图书馆,不大,但很安静,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喜欢去这里学习。需要先办理阅览证。
还可以选择去国家图书馆,也就是鼎鼎有名的列图。乘地铁半个小时左右。
列宁图书馆也需要先凭护照办理阅览证,然后才可以进去学习。但是不可以将自己的书带进去,也不可以将图书馆的书借出来,只可以带电脑进去,然后在里面借书阅读。
但是其实,在各种各样整洁舒适的小咖啡馆里也是可以自习的。俄罗斯人比较习惯于在咖啡馆里学习或者工作,也可以进行一些讨论。咖啡馆里一般都会设有洗手间。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咖啡馆是新圣女修道院附近的一家“小鸽子”咖啡,里面有简餐。还有就是“小清塘”旁边的很小一家咖啡馆,里面位置很少,但是非常的舒适,非常适合长时间的工作。
教学:
国立师范大学给留学生设置的课程非常丰富,我们的课程有:俄语语法与写作,俄语口语在职研究生,俄罗斯经典文学,俄罗斯历史,经济俄语,大众传媒俄语,俄语词法,俄罗斯社会与文化。平时老师上课的内容很丰富,形式也很富有趣味性,因为班级人数都很少,所以大家对于课堂的参与度都很高。比如说社会文化课,老师就让我们看过苏联电影,从中学习俄语,还做过每个人的课堂演讲,课堂展示,在学习一些谚语的时候,老师还让我们玩“你画我猜”的游戏。
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会组织我们参观城市,以及去莫斯科周边城镇游览,印象比较深的是去弗拉基米尔和苏兹达利的旅行,俄罗斯的自然风景非常美丽。
俄罗斯的考试制度和国内的稍有不同,如果平时学习表现非常好的话,到期末可以自动通过,即不需要参加考试,直接打分。
课余活动:
除了学习之外,我们的课余活动也非常丰富。在西南校区的主楼博士后,每到节日都会有学生组织的小型音乐会俄罗斯西南国立大学留学,比如说,万圣节,圣诞节,塔吉雅娜节,等等。
在学校附近也有健身房,可以注册会员,定期去健身。
生活:
俄罗斯人在公共生活中非常有礼貌。第一天到莫斯科的时候,在地铁站有很多人帮我们提行李箱。在地铁里,一旦有老人上车,立刻会有人主动站起来让座。因为俄罗斯冬天寒风特别凛冽,所以建筑的外门都非常沉重,人们会主动为自己身后的人扶好门,以免门的惯性晃动造成伤害。所以在俄罗斯生活的时候,也要注意做到和俄罗斯人一样的热心和礼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3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