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会计行业中有更好的职业发展,部分从业人员选择攻读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以提升专业技能。这个专业在许多院校中都有开设,然而不同院校的学费各不相同。本文将详细介绍上海国家会计学院MPAcc学费一览表和一年的学费。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MPAcc学费一览表
专业方向
学费
学制
上课方式
MPAcc
12.8万
2.5年
周末班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MPAcc学制为两年半,是一个周末班研究生计划。根据学费一览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港中文mpacc学费,该专业的学费为12.8万元人民币,平均每年学费为5.12万元。学费包含教学费、资料费、论文答辩费和图书馆以及计算机中心使用费等等,但不包括交通和住宿等生活费用。学费标准每年会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
此专业招生类型为非全日制研究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港中文mpacc学费,上海国家会计学院MPAcc学费一览表2023年!一年多少钱?,这意味着学费可以分期缴纳,学生可以按学年缴纳学费。一般来说,学生需要在第一和第二学年各付40%的学费(即5.12万元),并在最后一个学期支付剩余的20%学费(即2.56万元)。分期缴纳学费制度可以缓解一部分学生在读研期间的财务压力。
虽然需要支付相对高昂的学费,但是该校的MPAcc专业也有很多优势,使学生能够系统学习会计理论知识,充分了解和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博士,并具有一定的会计领导能力。除此之外在职研究生,毕业生还将获得国家和社会公认的双证(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同时积累高层次的人脉资源。以此来看,不论从何方面考虑博士后,所支付的学费都是值得的。
总之,本文详细介绍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MPAcc学费一览表和一年的学费。如果您对该专业感兴趣并打算申请,可以提早做好准备并按规定报考。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港中文mpacc学费,1月21日,欢迎走进上海国家会计学院MPAcc项目!
项目简介
上国会-凯瑞 | 金融财务EMBA项目:2003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推出了针对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群体的国内首个聚焦金融和财务管理方向的EMBA项目,填补了国内专业EMBA教育的空白。项目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维敏锐的商业领袖和创新思变的公司决策者,他们拥有全球化视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港中文mpacc学费,既能够把握国际动向,又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变革和管理创新。
项目依靠专业化的定位、国际前沿的课程内容、“钻石级”的师资阵容和人性化的教学服务,吸引了八方精英纷至沓来。项目建立了多元校友网络,构建了金融财务双核引领多层次生态圈。目前,项目学员已超过1700名,分布于金融、制造业、专业服务、生物医药、高新技术等多个行业。
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项目已获得国际广泛认可。自2008年开始持续参加英国《金融时报》排名,项目连续14年跻身全球50强,近年排名持续提升。2021年首次进入全球前10名,位列全球第9。2022年和2023年分别位列第20位和第12位。2024年《英国《金融时报》(FT)》榜单中位列全球第7位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港中文mpacc学费,1月21日,欢迎走进上海国家会计学院MPAcc项目!,中国第3。
上国会-港中大 | 高级财会人员专业会计学硕士学位项目: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后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高层经理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急需一批能够很好地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的职业经理人,这就需要企业的高层经理人员能够不断地更新他们的管理知识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高级财务和会计经理人员负有执行公司战略的重任,他们必须能够在不损害企业的灵活性、革新能力和创造性的前提下博士后,设计并开发出能够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工具、把握新的机遇、降低企业风险、驱动企业创新的系统。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开展的(高级财会人员专业会计硕士)项目就是为了满足公司财务与会计人员面临的这一变革而专门开设的。该项目是专门为那些已经具备一定的财务与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但希望系统地学习现代财务与会计的最新理念和工具的企业高层财务与会计经理人员而量身定做的。在强调理论和实务并重的同时硕士,本项目将授课的重点放在提高学员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开发他们的财务与会计技能以及拓展他们对财务、会计实务和典型案例的了解上。
上国会-凯瑞 | 会计(数据分析方向)硕士学位项目:在纷繁复杂的商业环境下,面对不断积累的海量数据,如何高效梳理和精准挖掘有效数据和信息并用之于商业分析和决策,是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应对数字经济挑战的制胜法宝,也为以数据驱动为特征的审计和财务咨询提供了“利器”。
项目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举办,聚焦会计和数据分析的融合与应用博士,旨在培养洞悉数据商业价值,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技术解决会计和财务领域商业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港中文empacc学费,2024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EMPAcc
项目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后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高层经理人员面临着的挑战。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急需一批能够很好地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的职业经理人,这就需要企业的高层经理人员能够不断地更新他们的管理知识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和会计经理人员负有执行公司战略的重任,他们必须能够在不损害企业的灵活性、革新能力和创造性的前提下,设计并开发出能够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工具、把握新的机遇、降低企业风险、驱动企业创新的系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开展的(财会人员专业会计硕士)项目就是为了满足公司财务与会计人员面临的这一变革而专门开设的。该项目是专门为那些已经具备一定的财务与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但希望系统地学习现代财务与会计的理念和工具的企业高层财务与会计经理人员而量身定做的。在强调理论和实务并重的同时,本项目将授课的重点放在提高学员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开发他们的财务与会计技能以及拓展他们对财务、会计实务和典型案例的了解上。
As have been in China, which makes the , and the that face have never been . The of China‘s calls for of that are with and rules, which that adapt with to the needs of .
In a , and are with . They must be of an that can , , and avoid risks under the of and . The joint of SNAI and CUHK is the due the trend. Our is for those and , who have been and , but also of the and . With the on and , the ’s are laid on , and , and of cases on and .
务实的课程内容
项目课程强调理论与实务并重,重点培养学员将国际的经济、财务和会计理念运用到企业实践中的能力。
强大的师资阵容
70%的师资是香港中文大学的资深教授,他们都在北美取得博士学位,拥有多年的企业咨询经验和职业经理人培训的教学经验。其余的师资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聘请境外商学院的知名教授以及界和实务界的精英担任。
互动的授课方式
老师将采取案例研究、计算机模拟和课堂演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同时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港中文empacc学费,2024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EMPAcc博士,学院还将不定期地举行各种类型的研讨会,组织和学员间的管理经验交流。
的教学环境
学院融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于一体,拥有按照国际职业后续教育规范设计的教学场所和方便的生活设施上海mba,为学员提供现代化的学习环境以保证健康的学习心态。
先进的管理经验
学院成立多年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港中文empacc学费,培训各类学员超过140万人次。特别是自2002年开始的(财会人员专业会计硕士)项目,至今已招收千余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积累了一套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
广阔的职业发展
学院拥有广泛的校友网。学员在读期间,我们将组织学员去企业调研;学员毕业后,我们将协助其职业发展。”
项目特色
〔全国〕 2002年中国内地首创至今的财会人员的专业会计硕士项目;
〔强强联手〕会计与金融学科全球前21强港中大/财政部直属国家会计领军摇篮上国会;
〔双项证书〕教育部权威认可的港中大硕士/上国会高含金财务总监资格培训证书;
〔便捷入学〕采用国际通行的硕士入学申请及面试择优录取;
〔层次高端〕师资授课,财界精英同窗,全方位提升专业能力、商业素养、领导力和高端精英人脉;
〔专于财会〕专业才能成就高度和深度,专业才是核心竞争力。
课程模块
*核心课程共16门硕士,由香港中文大学的资深教授、境内外商学院的知名教授以及中国内地部门和实务界的精英共同授课,所有授课的老师都对中国的企业环境有深入的了解,并拥有多年的国际企业管理咨询经验和国际商学院的教学与培训经验,能够将理论和实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以上课程设置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所以课程以项目办实际通知为准。
申请条件
基本要求:
1⃣️ 七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2⃣️ 拥有全日制学士或以上学位。
所获证书
成绩合格的学员可以获得:1⃣️ 香港中文大学专业会计硕士学位( of )2⃣️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总监资格培训证书(CFO )
申请流程
1、填写报名表
2、准备申请材料
3、提交申请材料
4、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学制及学费
学制:两年
学费:每年学费有变动
全媒体同名:周椿管综考研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港中文mpacc学费,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我们的会计强国梦
本文转载自今日(9月27日)《中国会计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刊第7版。
2000年9月正式组建以来,在财政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从零起步,找准应用型定位,坚持差异化、开放式、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发挥“背靠政府、面向市场”的独特优势,用了不到20年时间,打造出一个贴近实务、引领业界、推动行业、服务国家、影响国际的,有别于普通高校的国家级高级经济管理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相对教育百年大计而言,20年不算太长,学院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在会计领域产生重要的推动力和影响力,归根结底是始终胸怀“会计强国梦”,这是治学办校的源动力。
标杆效应:打造会计人才“国家队”,带动整体会计人才培养
中国是会计大国,但还不是会计强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单一型、证书型人才较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较少。针对这个短板,学院积极举办全国性会计人才工程,努力打造会计人才“国家队”,带动企业财会管理者、地方会计人才、注册会计师以及各类研究生的培养,努力壮大中国高层次财会人才队伍。建院20年,学院累计面授培训各类学员50多万人次,远程培训350万人次。
高飞的会计雁阵
2015年11月,全国各地700多名全国高端会计人才齐聚学院,参加第十次联合集中培训。这次培训人到得最齐,几乎没有请假,时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还特地发来书面致辞,因为这次集中培训也是用简朴隆重的形式庆祝财政部全国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十周年。十年来,学院以自己研发的“CFO能力框架”为导向,整合国内外优质师资,创新学习和交流平台,强化持续跟踪和培养,形成了高门槛选拔、高水平培养、常态化跟踪的培养特色,打造出中国会计人员能力建设的标杆品牌。
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学院全国性会计人才培养项目不断充实,陆续举办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国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特殊支持计划、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等等。建院至今,通过各类全国性人才工程已经累计培养会计人才2.2万人次。从早期每年培养几十人的“领头雁”,扩大到现在每年培养数千人的“雁阵”,学院正引领大批优秀会计人从“账房先生”转向理财者、管理者和决策者,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
财政部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期开班
市场中的会计中坚
2018年5月,中交集团的180多名财务骨干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奔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很多同事久未谋面,为一场重要的考试相聚上海。最终有50人入选学院与中交集团、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联合举办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项目。这个项目是为更好地培养“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所需要的国际化会计人才,是学院更好支持国家发展的“自选动作”。
实际上,在打造会计人才“国家队”中积累的经验一直在为学院的“自选动作”提供支撑。学院与央企、地方国企和知名民企合作推出一大批高级研修项目,与30多家行业“领头羊”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从人才培养拓展到知识更新、课题研究和决策咨询等,全面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众多企业的重要智囊。学院还与23个省26个地市合作开展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形成了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高校财务类、医疗改革类等地方高端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在学院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会计的重要性。一大批总会计师、财务总监正日益走向企业舞台的聚光灯下,成为企业负责人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积极推动企业治理现代化。一大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负责人正积极提升会计工作水平和运行管理效率,进而更加深入地提升地方治理能力,推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养30万注册会计师”是国家赋予学院最初使命。学院与中注协和地方注协紧密合作,围绕行业国际化、信息化趋势,紧跟经济社会热点,不断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政策把握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每年在线和面授培训人数占全国注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网络继续教育规模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在注会培训领域形成了明显的规模和品牌优势,进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系统化学习的财会精英
2001年,学院刚成立不久,培训规模还只有几千人的时候,就开始谋划系统的学位教育。也正是领导班子的远见卓识和大胆的“借船出海”,创造了两个境内第一。2002和2003年,先后与香港中文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举办中国内地最早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项目(MPAcc,后更名为)、中国大陆首个以金融财务为特色的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项目(EMBA)。现在国内很多商学院的不少知名海外华人教授当年都是通过学院进入国内,学院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也成就了自己。EMBA和成为中国境内融合国际经验和中国智慧解决中国企业发展问题的重要能力建设平台,其中EMBA连续11年跻身英国《金融时报》全球排名50强。
“借船出海”只是第一步,随后学院加快自主学位教育布局。2012年开始,学院陆续争取到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外合作办学资格认证和留学生项目承办资格等。经过持续努力,初步建成了涵盖两个层次(硕士、博士)、四个类型(全日制、非全日制、中外合作、留学生)、四个专业(会计、审计、税务、金融)的“专而精”的学位教育体系,累计培养各类学位教育毕业生3460人。其中,从2012年开始招生的全日制研究生项目,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开创性地实施双导师制、企业联合培养、小班化教学和研究型实习等,努力开拓专业硕士教育的特色之路,为中国经济发展培养“生力军”。学院从2017年开始启动与上海财大联合培养博士,期望培养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扎实实务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
不掉队的基层会计人员
中国近2000万的会计人员中基层会计人员占绝大多数,因此学院远程教育始终坚持市场和公益双重属性,一方面紧跟市场需求积极开展会计人员网络继续教育,另一方面面向西部地区开展公益远程教育。2009年开始,通过世界银行全球发展学习网络(GDLN)、中国西部开发远程学习网(CDDLN),为西部党政干部提供免费财经课程,获得“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称号。2010年,联合创办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网络学习平台,推动中国广大基层财会干部能力提升。学院通过技术手段努力打破知识鸿沟,让会计高地的知识产品更广泛惠及基层会计人员,带动中国整体会计队伍素质提升。
枢纽价值:促进“政产学研”建立联盟,打通会计发展“生态圈”
会计事业发展需要政策制定、实务、教育和研究携手并进。要建设会计强国,就必须建立“政产学研”战略联盟,完善会计改革和发展的“生态圈”。学院致力于打通政、产、学、研的隔阂,构建政策制定、实践应用、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逐步发展成为维系“生态圈”的重要枢纽,促进形成建设会计强国的合力。
教研平台:系、研究中心、调查中心
2012年以来,学院陆续成立了14个热点问题研究中心,这些中心被学院院长李扣庆笑称为“三无中心”,无编制,干不好就撤销;无组织边界,要求跨学院、跨国界组建;无专业边界,鼓励跨理论和实务、跨学科研究。这是学院在建立会计、审计、金融、企业管理和应用经济5个系完善学科布局之后,进一步活跃研究氛围的重大举措。开放式的研究中心凝聚了国内外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仅智能财务一个研究中心2019年就内部立项11个课题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港中文mpacc学费,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我们的会计强国梦,申请人绝大多数是院外的专家学者和实务精英。这种多元化架构打通了研究、教学和实践的隔阂,构建出良好的会计发展生态。学院在“生态圈”里种下了会计与大数据、会计与区块链、智能财务、阿米巴管理会计、CFO领导力等一批种子,培育出众多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企业咨询、案例开发和课程建设的复合增长点,在“生态圈”中实现了各方共赢。
作为对大数据时代的积极回应,学院还成立了会计信息调查中心,聚焦经济和财会热点开展调查,构建财会领域民意通道,为财政部门提供政策反馈,为会计行业积累“数据富矿”。调查中心也因此成为学院开展前瞻性研究的重要支持机构。
教研高地:管理会计、绩效评价、会计信息化
会计是经济运行的基础设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高水平的会计工具,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好钢用在刀刃上,学院集中教研力量培育出管理会计、绩效评价、会计信息化等一批教研高地,进一步加大高水平教学和智库产品供给,助力解决价值创造、效率提升、结果评估等一系列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关键问题。
每年到了秋收冬藏季节的时候,学院都非常热闹,全国各地的顶尖会计人才纷纷来到学院,赴一场知识盛宴。从2014年财政部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开始,学院即每年举办管理会计论坛,开展创新实践奖评选,并把论坛成果应用于教学研究之中。经过6年努力,学院逐步发展成为融合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应用引领、理念推广的管理会计发展高地。特别是众多高端会计人才在学院进行系统的管理会计培养以后,在企业“开枝散叶”,有效提升了企业治理水平,为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案例。
对高质量发展有多重视,绩效评价就有多重要。学院在绩效评价培训和研究领域有十多年的经验,其中上海国际发展评价项目()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品牌。从2016年开始,学院先后在西安、杭州、成都、昆明主办“亚洲评价周”,塑造国际评价领域的“中国印象”。每年汇聚全球绩效评价领域知名学者和官员开展研讨,初步建成由中方主导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绩效评价国际交流平台,成为借鉴西方经验、传播中国案例的重要窗口。
当前,会计人最焦虑的就是汹涌而来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会计人的痛点,就是学院的发力点。学院以智能财务研究中心、大数据与会计发展研究中心、XBRL体验中心为平台,组建会计信息化教研梯队,开发CFO数字化领导力系列高端课程,开展“大数据与会计”方向研究生培养,申报的“人工智能时代会计硕士教育创新项目”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建设数字化一体化教学实验平台,每年开展影响中国会计人员的十大IT技术评选,不断强化会计行业对会计科技的理解和应用,持续提高会计效率,开拓会计发展方向。
智库产品:决策咨询、会计舆情、行业指数
作为特色化的财经智库,学院支持财政和会计工作的主要方式主要有三类,即极具针对性的政府决策咨询报告、面向会计主管部门的舆情报告、面向整个会计行业的行业指数。学院承担了《管理会计与国家治理关系研究》《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国企业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研究》《中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问题研究》《政府采购立法研究》等省部级以上重大课题30多项,总结各类论坛和研究成果上报《决策参考》专报,教师受邀参与会计政策起草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港中文mpacc学费,这些努力都是为政府会计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系统性、针对性的参考。
会计改革与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政府主管部门迫切想了解政策落地的反馈、行业的真实舆情。学院依托会计信息调查中心,从2012年开始每月1期编制《会计网络舆情》,包括热度榜、施政评议、网络关注、舆情热文和网上调查等,发送至财政部司局、省厅会计处处长、省注协秘书长以及部分会计行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为会计管理部门提供独特视角的信息参考,至今已经发送74期,被誉为会计行业的网络版《参考消息》。
会计信息是国民经济运行重要的基础性信息之一,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微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学院从2014年开始,每年2次面向全行业开展调查,比照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编制发布会计版企业景气指数,从会计信息角度和会计人视角,反映国民经济微观运行状况上海mba,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主要指数的有益补充。此外,学院还常态化开展多类行业调查,发布影响中国会计人的十大IT技术评选、会计人职业发展、会计的未来等各类排行榜、指数和报告,为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发展提供风向标式参考。
主场效应:搭建国际交流主场平台,讲好财经领域“中国故事”
会计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信息提供方式,为国际经济往来提供了充分的共享信息。伴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会计的国际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学院从建院开始就融入了国际化基因,以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为平台,积极推动中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同时面向亚太区域开展能力建设,促进国际财经交流与合作。
在主场平台讲好财经领域“中国故事”
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既包括钢筋、水泥和线缆,也包括规则、信息和数据。“会计基础设施”概念由学院率先提出,并开展系列研究,这是学院从会计角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热烈回应。从2017年开始,每年举办“会计基础设施”助推“一带一路”高层研讨会,从会计信息、会计准则、会计监管和会计人才培养等方面,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计体系互联互通,更好促进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积极回应会计人在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作为构建“会计基础设施”的一个重大举措,2019年4月,学院主办的中国中亚会计精英交流项目列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该项目将对沿线会计薄弱的国家实现会计体系的跨越式提升,促进沿线国家会计人才之间的理解和认同具有重大意义。
与会计基础设施高层研讨会一样,学院的年度亚洲评价周、管理会计年度论坛等均是由学院自主举办的具有较广泛国际影响的国际财经交流主场平台。学院非常注重通过这些平台,传播中国在会计发展、管理会计、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案例和经验,助推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一带一路主题高层研讨会持续聚焦会计基础设施建设
用“中国经验”凝聚国际财经人才
2018年3月,瑞贝卡·麦吉尔( )女士被任命为利比里亚财政与发展规划部副部长。瑞贝卡是学院2017届留学生校友,从毕业到任命不到一年。与普通高校不同,学院举办的发展中国家会计硕士项目面向的是各国青年财经官员,所以留学生培养的过程既是国际人才培养,更是国际财经交流。在持续加强会计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学院高度重视中国经验传播和中国文化浸润,打造了感知中国(Read China)中国发展现场教学、趣味中文大赛(Fun with )汉语学习等一系列特色教学品牌,凝聚了一批有利于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国际财经人才。瑞贝卡被任命后表示,两年学习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感知中国,中国国企改革、经济社会治理等案例和经验对利比里亚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2017年3月,时任财政部部长肖捷收到一封来自柬埔寨经济财政部部长安蓬·莫尼拉
(Aun )的感谢信,高度赞扬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AFDI)推动的中柬双边能力建设合作。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北京纲领》,第27条支持将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升级为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从金融与发展项目、到中心再到学院三次蜕变,这个重要的区域能力建设机构更富活力,依托APEC、10+3、GMS、CAREC等多边机制以及中越、中柬、中缅等双边机制,围绕财经热点,举办区域性研讨和双边培训。学院年均培训境外学员1000多人次,以这些高层次国际人才为窗口,传播我国经济和财政改革的理念、案例和经验,探讨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
精神家园:弘扬先进会计文化,帮助会计人“不忘初心”
会计价值取向是中国迈向会计强国的原生动力。中国会计人一致认同的核心价值、行为规范和行业文化,是中国能够成为会计强国的核心内涵。因此,学院在加强会计人能力建设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对会计人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信仰强化、文化浸润、历史传承、信息传播等多种方式,助力中国会计文化的进步和繁荣。
会计人的精神熔炉
20年来,学院一直保持着一个良好习惯,所有来院的学员都会在开班仪式上接受“开学诚信第一课”,重点班级的学员还安排“初心之旅”诚信现场教学。2001年,时任总理朱镕基同志来学院视察时特地题写了“不做假账”的校训,要求强化每一个学员“不做假账”的诚信理念。“不做假账,中国才有希望”,朱镕基总理对学院引领会计诚信发展和行业诚信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学院牢记嘱托,为学院各方面工作注入诚信建设的基因,在诚信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社会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今身处校园,学员和学生可以学习职业道德课程,参加诚信现场教学硕士,参观诚信文化走廊,开展诚信演讲辩论征文,置身诚信考场和诚信论坛,以《研究生诚信手册》自我激励。每一个来院学习的会计人都能切身感受到校训精神的召唤和共鸣,在公正柱下进行一次难得的精神重铸。因为在诚信建设方面的努力,2015年学院获得上海市“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优秀案例奖。
会计人的精神家园
2019年9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会计口述历史(第一辑)》正式出版。除了赠送给会计口述历史项目的直接支持者,还面向全国所有财会类院校在读学生开展赠阅,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申请获得该书。因为学院一直能为开展会计口述历史、传承会计历史和文化感到荣幸,也希望更多会计人在前辈的讲述中回望中国会计发展历史,传承中国会计精神。从2012年至今,学院已经累计记录了葛家澍、徐政旦等49位前辈,以文章和专题片的形式记录了一大批中国会计发展中的具体信息和生动细节,为中国会计行业留下了一笔独特的财富。
学院一直致力于建设会计行业的信息集散中心,拥有会计审计行业的门户网站中国会计视野网,受托运营的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官网、XBRL中国地区组织官网,建立微博、微信在线媒体平台。中国会计视野网拥有超过500万注册用户,年均点击量达到2.3亿次。很多会计人已经形成了习惯,每天第一件事是打开视野网浏览财会资讯,查找会计法规,讨论会计问题,交流会计文化。学院在线社区凝聚和引领了一大批优秀会计人员博士,成为中国会计人重要的网上“精神家园”。
2019年,在财政部党组的领导下,学院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总结大会上,李扣庆院长总结师生大讨论情况,凝练学院的初心就是通过“会计强国梦”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使命就是既要帮助会计人牢记初心和使命,又要赋能会计人践行初心和使命。这既是对建院使命的强化,更是为建设国际知名会计学院、更好服务中国会计事业、加快建设会计强国吹响了“进军号”。
《中国会计报》9月27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刊第7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7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