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ENAC高级管理硕士(航空管理)
行业导师进课堂系列活动
中国民航的发展与挑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访问实践教授
原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党委书记
6月21日,原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杨元元受聘为我院访问实践教授上海mba,并以“中国民航的发展与挑战”为主题,连续两天为我院航空管理硕士项目学生授课,就当前民航发展存在的短板、面临的问题、发展的机遇等与学员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我院常务副院长,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白重恩向杨元元颁发访问实践教授聘书。
聘书颁发之前,清华经管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副主任李静老师首先介绍了清华经管学院“访问实践教授”聘用制度之严,仅授予对学院重要学科有一流影响力,且致力于提高学术专业水平的杰出人士。到目前为止,只有极少数的业界专家能获此殊荣。
白重恩教授表示,杨元元教授在中国民航工作了五十余年,经历、参与并推动了中国民航从弱到强的发展,到退休后还在为培养民航人才教书育人,他对中国民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也有从未割舍的牵挂,更有对民航发展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创新。聘请杨元元担任访问实践教授,进一步增强了我院的师资力量,将对我院培养航空业高端综合管理人才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杨元元表示,清华经管学院是我国顶尖、世界知名的商学院。当前,中国民航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形势,在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亟需专业强、懂管理、国际化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清华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中国和世界航空管理领域的优秀资源,加强对航空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满足中国民航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管理人才需求。
21~22日,杨元元教授就中国民航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飞行安全与民航新技术运用、通用航空发展、机场规划与建设等当前民航发展的重点、热点主题为我院航空管理硕士学生进行了授课,并结合自身多年管理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回答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工作难点、研究方向等进行了具体指导。
课间时光
▽▽▽▽ ▽▽▽▽
杨元元简历
杨元元
陕西合阳人, 1950年8月出生。
1966.09——1968.03,空军、陆军战士;
1968.03——1976.05,为民航高级航空学校学员,教员;
1976.05——1981.10,任空军14航空学校副大队长;
1981.10——1987.12,任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科教司飞行训练处飞行检查员;
1987.12——1989.12,任民航第六飞行大队飞行员,副大队长;
1989.12——1993.01在职研究生,任民航广州管理局副总飞行师;
1993.01——1998.08,任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副总飞行师,总飞行师,副总裁;
1998.08——1999.03,任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飞行标准司司长;
1999.03——2002.05,任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副局长;
2002.05——2007.12,任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
2007.12——2015.12,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正部长级)、党组成员。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 ▽▽▽
杨元元担任民航总局局长期间清华大学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原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杨元元受聘为我院访问实践教授,中国民航完成了体制改革,实现了政企分离、政资分离;推动中国民航对外开放,2004年签署《中美政府民航运输协定议定书》;推动外资及社会资本投资民航。
2005年5月30日,国际航协理事会授予了杨元元“世界航空领导奖”;2006年10月25日,国际航空界著名的飞行安全基金会授予了杨元元“航空安全终身成就奖”。
关于清华-ENAC高级管理硕士(航空管理)
清华-ENAC高级管理硕士(航空管理)项目由清华大学和法国国立民航大学联合举办,迄今已举办了4届,为中国民航培养了百余名专业复合型管理人才。该项目是中国教育部批准的硕士项目清华大学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博士,可以获得法国国立民用航空大学的硕士学位证书,师资力量包括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和清华经管学院的知名教授,以及世界航空业的高级管理者。
扫二维码了解项目详情
清华大学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清华经管航空产业管理论坛—大数据时代航空工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16年5月28日,“清华经管航空产业管理论坛”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管教育中心主办,来自航空产业领域的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金融投资者以及学术专家汇聚一堂,就“大数据时代航空工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主题展开热烈的研讨。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法国国立民用航空大学依托在航空和管理学科的领先优势和深厚积淀共同发起,论坛聚焦当前热点、展望未来发展,旨在打造一个整合多方优势资源的跨界平台,助力中国航空产业的转型升级。
开幕致辞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煜波教授致开幕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高管教育中心主任、EMBA教育中心主任王勇博士担任论坛的主持人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煜波教授致开幕词。他表示清华经管学院作为以思想引领为使命的教育培训机构,对于航空管理和航空产业的关注不仅仅是我们的使命硕士,更加是我们老师展开科研教学一个重要的试验田,也是我们为校友创造思想交流资源共享的一个平台。他认为这个论坛具有特殊意义,希望通过论坛借鉴中外顶级的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更好的了解中国最高的航空管理监管层最新的想法,以推动中国大航空产业的发展。
法国国立民用航空大学校长教授致辞
教授对比了中外航空业的发展历程,并指出航空业在欧美已经发展了超过70年之久,现在仍然在快速的发展和变化,中国的空中交通量在过去20年也有了迅猛的提升。他认为当前中国空中交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空中运力的瓶颈以及安全方面的压力,大数据能够让我们去洞察行业的发展趋势,也能够让我们从海量的数据当中去捕捉蛛丝马迹,将大数据运用到飞机结构的布置,而能够促进我们未来实现预防性的维护。
大数据时代航空工业如何发展和监管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李健 演讲
民航局副局长李健的演讲围绕大数据时代航空工业的发展和监管展开。他首先介绍了国际民航界运用大数据对于安全的管控情况,接下来他分析了我国民航大数据运用的现状,初步实现了从分散管理到统筹管理,从问题导向到风险管理,从结果管理到过程管理的转变。最后,李建副局长还分享了民航局对于大数据运用的四点规划:建立大数据管理平台,打破以信息的封锁和部门分割;提高大数据运用的能力在职研究生,科学制定监管制度;充分挖掘QAR数据价值清华大学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加快提升飞行品质;构建空防安全大数据,提高空防工作的精准性。
数据对航空工业和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GE航空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向伟明 演讲
GE航空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向伟明从微观企业的层面博士,深入地剖析了大数据对航空工业和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他指出人类历史上第三拨创新浪潮——工业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随着中国的创新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公司在工业互联网上是前沿的领导者。他认为以历史数据为主的传统的数据分析已经不适合工业大数据的处理模式,因为现在每天的数据更新非常快,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做的分析,其结果很可能结果跟不上时代的变革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工业数据湖的概念,并分享了GE的成功经验。通过这一工业互联网云平台,GE能够将社交网络、影像音频等数据放到数据湖里面随时更新,数据科学家和业务分析员对其进行分析后,就能找出真正有价值的数据,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优化资产清华大学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清华经管航空产业管理论坛—大数据时代航空工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客户提供更大的商业价值。向伟明还特别强调了大数据应用对于航空公司的重大意义,航空公司关心的油耗问题、安全问题、飞机排遣率问题和客载率问题,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得到更好的解决。
大数据时代航空工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其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全方位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面对这样一种情势,航空工业应该如何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论坛最精彩的主题研讨环节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煜波教授主持,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局长车进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浩教授、GE航空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向伟明 、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剑锋等业内领袖和学术泰斗就“大数据时代航空工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第一轮的对话是围绕大数据展开,第二轮的问题是如何推动我们中国大航空产业的发展,第三轮的主题是中国航空产业高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大家相互切磋经验、激荡思想,是一场智慧的盛宴。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高管教育项目致力于推动企业家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终身学习,提升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拓展企业的发展潜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二十多年来,学院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和教学方法,结合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创造了具有一流水平的管理教育教学体系。学院的高管教育已经为企业培育了6万多名管理人才,同时也成为学院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学院教师与企业家、管理者之间的纽带,以及学院教学、研究的平台。
课程链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法国国立民航大学航空管理专业硕士项目
清华大学-法国国立民航大学航空,清华经管|行业导师进课堂 | 李飚:现代化强国建设与民营航空科技发展
11月30日,清华大学-法国国立民航大学航空管理高级硕士项目行业导师进课堂活动邀请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围绕“现代化强国建设与民营航空科技发展”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一堂精彩课程。航硕2020级和2021级同学及部分校友共计160余人在线参加了讲座。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李纪珍教授参加课程,清华经管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副主任、航硕项目主任孙茜主持课程。
李飚
全国人大代表,海特集团董事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清华大学-法国国立民航大学航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李飚表示,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发展中实现经济的高质量转型,培育新动能、建立新优势、开辟新赛道;“卡脖子”等问题客观要求科技自立自强,集中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速国产化替代,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通过实施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掌握技术话语权。
李飚表示硕士,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航空强国,横跨两个领域的航空航天产业是核心发展领域。他分析了当前民用航空领域的现状: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市场,尽管近期受疫情影响,中国民用航空的机队规模、客货运输仍将在未来保持增长。在航空制造领域,随着C919客机先后获颁型号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以及武器装备现代化、民用无人机的迅速发展,航空制造同样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
与此同时,我国航空制造产业的关键点仍然是当前面临的痛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对外依存度仍较高,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主要依赖进口。在这些高精尖领域须加速国产化替代,以实现完全自主可控,才能确保产业安全、国家安全。
李飚介绍了海特集团先进集成电路研发制造,航空工程技术与服务、核心装备制造“三位一体”的发展布局,以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征程。围绕发动机这一我国航空业发展的短板,海特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民营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后期成功生产出发动机电子控制器。海特还进入飞行仿真模拟技术领域,开始推进飞行模拟器国产化,并成功研发出第一台国产D级全动飞行模拟器;2017年,成为第一家获得全球飞机客改货STC的中国企业。在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方面,海特投资的海威华芯拥有中国第一条6吋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生产线,工艺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针对产业链逆全球化、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形势,李飚表示,这些新动向为国内技术产业提供了庞大替代市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本地化、区域化、阵营化等新趋势,同时发达国家对我国产业链压制效应也增大,现代化强国建设任重道远。疫情下上海mba,海特企业经营同样面临压力,李飚表示,企业要注意投资节奏安排清华大学-法国国立民航大学航空在职研究生,清华经管|行业导师进课堂 | 李飚:现代化强国建设与民营航空科技发展,保证资金储备;且特殊时期正是重塑企业发展战略、优化企业商业模式、调整企业经营结构、精益企业管理流程、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的好时机,要始终与国家大政方针同频共振,对产业发展保持信心。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讲座最后,李飚表示,海特将继续做有未来的事,对产业发展、技术进步有益的事。围绕民航数字化转型、企业核心人才培养和企业投融资经验等问题,李飚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0级和2021级航硕同学们线上合影
清华航硕
清华大学-法国国立民航大学航空管理高级硕士项目由清华大学和欧洲著名航空专业院校法国国立民航大学联合举办,迄今已举办8届,为中国民航培养了数百名专业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该项目是中国教育部批准的硕士项目,可以获得法国国立民航大学的硕士学位证书,师资力量包括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和清华经管学院的知名教授,以及世界航空业的知名从业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