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坛简介
为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创新思维,围绕医学核心主题方向,展示和介绍多学科、多手段交叉研究的学术成果和科研经验,进一步促进生命科学、医学与化学、工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将于12月7日举办2024年北京大学“整合生命医学+”全国前沿交叉研究生论坛。
本次论坛作为2024年北京大学“学科质量年博士生论坛”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和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的指导下,由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学科交叉中心主办。面向全国拔尖高校博士研究生,为研究生提供宽松、活跃、便捷的学术交流和展示平台北大前沿工程博士,2024年“整合生命医学+”全国研究生论坛第二轮通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前沿论题、拓展学术视野、加强科研合作,旨在推动生命医学类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本次论坛包括上午的主论坛和下午的分论坛,分论坛涵盖了医学化学交叉、医学工学交叉、整合生命医学等多个学科方向的交叉融合方向。国内多所拔尖高校的师生将参与其中,带来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
二、论坛安排
时间:2024年12月7日(12月6日报到,12月8日离会)
地点:北京友谊宾馆
内容:论坛采用大会特邀报告、博士生口头报告和墙报展讲方式开展学术交流。
日程安排:12月6日(周五)16:30-17:30,会议报到;
12月7日(周六)09:00-12:00,开幕式,大会邀请报告;
12月7日(周六)13:30-15:30 博士生各分论坛专题学术报告;
12月7日(周六)15:30-17:00 墙报交流;
12月7日(周六)17:00-17:30 颁奖,论坛闭幕式
三、大会特邀报告专家
1. 陈兴教授:
陈兴,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北大前沿工程博士,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2002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2007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博士,随后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至今,先后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员、教授。2024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兴课题组的研究兴趣集中于化学糖生物学,致力于开发全新的糖质化学标记、成像及组学分析方法,用以研究糖基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相关人类疾病中的作用。部分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曾获张树政糖科学杰出成就奖、美国化学会 S. Award、科学探索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等。
报告题目:糖质密码的化学解析
2. 李海涛教授:
李海涛,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基础医学院院长,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副主任,分子肿瘤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表观遗传学研究,先后发现或阐明PHD、YEATS等一系列表观元件发挥功能的生化与结构基础,揭示出相关分子识别与催化事件在遗传信息解读、表观稳态维持,以及肿瘤等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目前在包括,Cell在内的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引用逾1.6万次。曾先后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人类前沿科学计划(HSFP)青年研究员基金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荣誉或奖励。
报告题目: the Code in and
3. 于欣格教授:
于欣格,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数字医学院副院长,香港心脑血管健康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在职研究生,香港城大-中科院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副主任。2023年获评香港RGC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港澳)、《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创新35人、IEEE纳米医学发明家、MINE青年科学家、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等奖项获得者。研究方向为新型柔性电子在生物医疗领域以及智能触觉VR中的应用。《 & 》《Bio- and 》《IEEE Open of 》等10余部期刊副主编及编委。斯坦福top 2%高被引学者,在《》、《 》、《 》、《 》《 》《 》《 》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申请/授权美国专利50余项。
报告题目:用于健康医疗的智能皮肤电子
四、报名方式及要求
1. 会议面向对象:国内外各高校生命科学、医学、化学与工学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在读博士研究生。
2. 论坛不收取注册费上海mba,为入选口头报告和墙报展讲的京外参会者提供住宿,交通费自理;其余参会人员的住宿与交通费均需自理。会务组统一为参会人员提供午餐。
3. 参会要求与报名方式:参会者通过报名链接或二维码提交个人信息及报告信息(中英文均可)。
报名链接:
报名二维码:
4. 报名截止日期:2024年11月17日(周日)
五、录用及评选
1. 录取通知:2024年11月21日(周四)前经论坛组委会专家组评审后,将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向入选者发出正式录用通知,并通知作口头报告或墙报展示。口头报告总时长为15分钟/人,其中报告时间10分钟,交流5分钟。
2. 奖项评选:本次论坛将评选出优秀报告奖、优秀墙报奖和学术风采奖若干,主要依据报告的选题内容、PPT与墙报制作效果和口头演讲表现等方面进行评选。并颁发相应获奖证书和纪念品。
六.论坛组织与联系人
指导单位: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北京大学学科交叉中心
论坛联系人:赵老师博士,电话:
Email:
北京大学前沿工程博士论文,招生|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2025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通知
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2025年将继续招收以综合素质能力为基础的“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报考要求详见《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25年“申请-考核制” 博士研究生招生说明》(以下简称“招生说明”)。
一、 招生专业:科学技术史()
二、 学习方式:全日制
三、 研究方向
1.中国科学技术与医学史
现当代科技史,科技与外交的历史北京大学前沿工程博士论文,科学传播史,医学史,中古与近代书籍史。
2.全球科学技术史
物理学史上海mba,计算科学史北京大学前沿工程博士论文博士后,招生|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2025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通知,科学的认识论与可视化研究。
3.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4.学科史
含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门类的历史。
四、学科背景要求
申请者可以为科学技术史及医学史等相关专业博士,同时欢迎其它理、工、农、医专业对科学技术史与医学史有着强烈兴趣和科研创造力的考生申请。也欢迎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对科学技术史、医学史有兴趣并具有参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意识与能力的考生申请。申请者需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兴趣,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
五、 报名方式
1. 网上报名时间:2024年10月11日9:00至12月6日17:00。
2. 报名网址:
3. 纸质材料提交:申请者须于2024年10月11日9:00至12月25日17:00之间按照“招生说明”的要求寄(送)达报名申请资料。
4. 材料寄送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静园一号院209室
收件人:俞老师 电话:邮编:
六、 材料审核
招生工作小组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材料,择优确定进入考核的候选人。初审通过者将以邮件形式通知,初审未通过不另行通知。复试安排请关注“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招生通知”。
北京大学前沿工程博士公示,贝特瑞与北大战略合作 加速新能源材料前沿成果转化
2月15日,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的“高校区域融合助力深圳新材料产业发展交流会”在深圳市举办。交流会上,贝特瑞()与北京大学材料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战略咨询、平台建设、人才建设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
据悉,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开展重大项目科研攻关和前沿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联合打造北京大学与贝特瑞新材料集团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并逐步共建联合实验室、示范基地等创新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博士,北大材料学院是北京大学为实施“新工科”发展战略设立的学校直属的实体教学科研单位。材料学科是北京大学最早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排名前1‰的学科北京大学前沿工程博士公示北京大学前沿工程博士公示,贝特瑞与北大战略合作 加速新能源材料前沿成果转化,首批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职研究生,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一级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材料与化工工程博士点,在前沿材料领域的科研原创能力优势突出博士后,人才与技术实力深厚。
在新能源电池市场持续火热的背景下,贝特瑞负极材料龙头企业地位持续稳固。据鑫椤资讯数据,公司负极材料全球市场份额连续十年稳居全球第一。
贝特瑞表示,此次合作是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顶尖企业和顶尖高校的强强联合,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趋势下,将加快新能源材料领域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和原创性技术积累,助推贝特瑞新材料集团在材料与化工领域的产业高水平发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9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