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交叉学科建模竞赛(MCM/ICM)成绩揭晓。电子科技大学3支参赛队伍获得最高奖 ,在所有国内外参赛学校中排名并列第一,另外还有9支参赛队伍获得提名奖。
获奖名单
全体参赛师生合影
本次竞赛我校共选派了130支队伍参赛,最终3支队伍获 ,9支队伍获提名奖,15支队伍获 奖,50支参赛队伍获 。
成电学子从2004年起获得 奖,截至目前,我校学生已17次获得 奖。
获奖证书
此次竞赛于2023年2月16日-20日(美国东部时间)举行,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著名高校共20858支队伍参加, 其中MCM参赛队伍11296支,ICM参赛队伍9562支。
此次竞赛总获奖比例低于32%(MCM中,O奖
何国良老师指导的队伍
荆燕飞老师指导的队伍
李明奇老师指导的队伍
在学校教务处和数学科学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电子科技大学数学建模创新中心不断完善竞赛培训工作美国科技大学,【新征程 创一流】成电学子在2023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3个最高奖,形成了一套系统、高效的训练体系,并以竞赛为牵引、实现竞赛课程化。目前数学建模创新中心面向全校开设的课程有通识课“数学与创造力”、“漫话数学建模”和“数学建模”博士后,素质教育选修课“数学建模基础”、“数学建模方法”、“数学建模实验”等,每年受益学生超过2000人。
相关链接: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是 in 和 in 的缩写,即“数学建模竞赛”和“交叉学科建模竞赛”,是一项著名的国际大学生竞赛。MCM始于1985年美国科技大学,ICM始于2000年,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the for and Its ,简称COMAP)主办上海mba,得到了SIAM、NSA、等多个组织的赞助。
MCM/ICM旨在加强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博士,着重强调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的原创性、团队合作、交流以及结果的合理性。竞赛以三人(本科生)为一组,在四天时间内,就指定的问题完成从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到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
美国国际科技大学,机器人开始“选秀”
文|半导体产业纵横
今年,人形机器人的前景预期不断提升。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封面文章,汇集并筛选了200项“2024年最佳发明”。其中,人形机器人登上封面,被称为2024年最伟大发明之一。
有人认为,人形机器人离爆发还早,得解决能源、材料、伦理等难题,不然就是烧钱玩概念。英伟达和特斯拉入局,更多是布局未来,抢占生态主导权。在海外,包括英伟达、Argon 、波士顿动力、、 AI、、 和特斯拉在内的公司正在重塑下一波智能自动化的可能性。
01、黄仁勋的机器人梦
最近,黄仁勋的是“世界之旅”到达了中国台湾,他也带着英伟达的人形机器人计划落地。
英伟达机器人开发团队近期在台启动首波“选秀”,已有多家工具机业者获得征求,包括关键零组件技术与规格及加入英伟达机器人供应链的意愿,甚至传将不排除在台设立组装基地。
英伟达来台寻求并组织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包括和大、盟立、盟英、罗升、上银、直得、所罗门等大厂都是锁定对象,终端产品瞄准人形机器人、专业型机器人。业内推估,最快明年就会明朗化,相关产品认证也会接续展开,台美机器人供应链可望逐步成型。此外,供应链透露,英伟达属意多家特定指标科技大厂作为组装伙伴,且部分产品将不排除在台组装,换言之,台湾地区可望继电动车之后,成为人型机器人生产重镇。
和大集团董事长沈国荣表示,英伟达与特斯拉不约而同锁定发展人形机器人,未来商机可期,“和大集团在人形机器人方面绝对不会缺席,盟英近期已接获不少国际大厂洽询,预料很快就会初步成果。”
11月底黄仁勋在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将人形机器人与汽车、无人机并肩列为未来会实现大规模量产的三种机器人。在今年3月份的英伟达GTC大会上,黄仁勋曾与1X 、 、 、 AI、宇树等9个人形机器人同时登台,发布英伟达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 GR00T。
英伟达开发了机器人开发仿真平台和参考应用程序Isaac Sim和开源的模块化机器人学习框架Isaac Lab。总的来说,英伟达这一套人形机器人软件生态,能够为机器人数据训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让机器人可以不必在复杂的硬件环境中磕磕碰碰,在进入真实环境之前,能够先在虚拟世界里“练兵”。在今年3月份的英伟达GTC大会上登台的9家人形机器人,就是这套生态的首批“种子用户”。在这样一套仿真机制的配合之下,英伟达发布了具身智能通用大模型—— GR00T,与迪士尼动画《银河护卫队》中的小树人格鲁特同名,寓意着人形机器人可以如动画中的格鲁特一样拥有超凡的力量。GROOT使得机器人能够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并且具备多模态感知能力,即它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输入来进行信息处理。但只做软件生态,还无法满足英伟达这样一家以芯片起家的公司的野心。
机器人或是AI最大载体,、 、 Bots等多家机器人公司正在使用 Isaac Sim 对机器人进行部署前的性能仿真和验证。.ai、和Tata 正在使用 和Isaac Sim的合成数据生成功能,来引导驱动各种机器人应用的感知 AI 模型。英伟达提供的底层技术有望助力机器人软件突破,加快机器人商用化应用前景。当前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夕,机器人产业有望迎来集中催化,建议重点关注。
02、特斯拉:愿意一战
特斯拉稍早刚发表人形机器人“”,但跟英伟达类似的是由于对关键零组件需求强劲,特斯拉也不约而同地瞄准了台厂供应链。
另外,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司近日申请注册“特斯拉机器人动作模型”商标,注册类别为健身器材。据企业信息网站天眼查显示,该商标目前处于实质审查阶段。
特斯拉机器人活动模型被描述为“您的迷你自动助手和人形机器人朋友”,是一个 1:10 比例的可收藏和可玩模型,精心设计了 40 多个独立部件和 20 个关节点,外观和动作都与第二代人形机器人相似。据该汽车制造商的网站称,这款模型目前缺货,售价为 40 美元。该模型宽 5.5 厘米,高 18.2 厘米,重 48 克,具有 40 多个独立部件和 20 个关节点硕士,包括充电座、带有机器人模型的网络锤。
经过几个月的进化,虽然国内外厂商都在狂卷机器人灵巧手,但仅从自由度来看美国国际科技大学,灵巧手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
由投资的初创企业1X,9月初推出的家庭人形机器人手部具有20个自由度;
8月发布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搭载了第四代机械手,拥有16个自由度;
国内智元机器人8月发布的新产品中,灵巧手的自由度达到19个;
傅利叶9月发布通用人形机器人GR-2,灵巧手自由度达到12个。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新型灵巧手除配置空心杯电机外,还将有望加入微型丝杠、微型谐波等设计,以及优化触觉传感器、前臂减重方案等,这些新技术方案的相关标的弹性可能会更大
据《今日美国》报道美国国际科技大学,机器人开始“选秀”,特斯拉机器人可动机器人自 11 月发售以来,不到 24 小时就已售罄。目前 eBay 上这款人偶的售价大致在 100 至 300 美元之间。以及特斯拉于2022年9月发布擎天柱原型车,计划量产后年产量达到10亿辆。
特斯拉工厂计划明年部署超过 1,000 台甚至数千台类人机器人。据报道,该公司希望将这些机器人的应用扩展到养老等领域——由于许多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养老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03、机器人暴涨
花旗全球洞察分析师Rob 和 Fei分享了他们对未来25年内人形机器人市场发展的深入研究成果。据Rob 介绍,尽管机器人技术并非新生事物,但当前正涌现出众多新的进展,其中AI的发展尤为关键。他指出,人形机器人在家庭服务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如折叠衣物、修剪草坪等家务劳动,以及为老年人提供照护服务等方面,预计将迎来显著增长。此外,包裹递送、建筑施工和食品递送等领域也是人形机器人的重要应用场景。
Fei则大胆预测,到2050年,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万亿美元之巨。他提到,特斯拉的是当前正在开发的人形机器人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市场上还有超过50种不同的人形机器人正处于研发阶段。尽管家用市场潜力巨大上海mba,但分析师认为,人形机器人更有可能首先在工业环境和劳动力中得到广泛应用。
Rob 强调,人形机器人的投资回报周期可能非常短,且回报丰厚。他估计,部分机器人的投资回收期甚至可能短至36周。然而,他也承认,目前尚不清楚人形机器人将如何替代人类员工以及具体的替代率。同时,对于希望部署该技术的公司来说,提高人形机器人的产量仍面临巨大的财务挑战。
另外在11月29日,华为正式入局人形机器人领域,有望明年量产。该消息瞬间引爆市场。华为入局人形机器人,一方面是一个新的科技项目启动与攻关,另一方面,其实又是各项科技成果的一次系统集成,华为涉足人形机器人产业并不突兀。
国内人形机器人商用量产进度集中在近两年,成本集中控制在几十万元内,工业、生活端均存潜在应用场景,demo 机更侧重运动性能、硬件性能的突破。从现有最新产品来看,国内厂商(除小米外)基本都推出了最新的人形机器人 demo 机。从商用化进度来看,目前优必选 X、字树 H1、傅利叶 GR-1 已经开始出售交付,开普勒先行者计划将于 2024 年下半年进行量产出售博士,达闼 XR4 预计进入消费者家庭的时间则预计在 2025年。
从远期售价看,国内厂商预计量产以后整机成本控制在几十万元以内,其中字树预计零售价在几十万人民币以内,智元远征 A1 希望将成本控制在 20万元以内,开普勒先行者预估对外售价为 23 万美元。从应用场景来看,目前国内厂商产品面对工业和消费端场景均存,其中优必选、小鹏 PX5、智元远征 A1、开普勒先行者主要面对工业化场景,优必选 小米 Cyber One、达闼 XR4 更多偏生活场景,傅利叶 GR-1 在两种场景都具备应用机会。
与国内不同,国外量产时间集中在 2025 年及以后,应用场景主要在工业领域,产品进展侧重具身智能的流畅度、交互能力。从商业化进度来看,海外量产交付进度整体较不明朗,其中 Digi拟于 2024 年交付第一批,2025 年全面上市出售;特斯拉在 业绩交流会表明 拟于 2025 年批量交付,Atlas 在 2024 年进入汽车工厂之前均作为人形机器人研究平台存在,商用化进程较慢。
从远期售价来看,Digit 当前售价为 25万美元, 远期拟在2万美元以下,拟执行危险、重复无聊的任务。从应用场景来看,国外人形机器人厂商目前主要以工业场景为主,其中 Digit 专注物流行业,Atlas、 目前在工厂制造场景训练较多,而 公司的 除了工业场景以外,亦在医疗场景有所应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1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