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概况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于1987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英美文学及文论研究、英语国家文化研究、普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本专业学术队伍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高,具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和优越的科研条件。本专业教师在国内外重点期刊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承担多个高级别的研究项目并获得多项教学科研成果奖。学术带头人都已具备多年博士生培养经验。本专业丰富的学术资源、宽广的学术平台和优秀的教师队伍,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以及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下设4个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文论研究、英语国家文化研究、普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研究。
三、英美文学及文论研究内容
英美文学及文论研究方向追求进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最前沿,以创新精神探讨本领域最新理论、最新思想和最新英美文学创作。
该研究方向包括7个研究重点:1.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学科带头人陈世丹教授主持完成和在研3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论》等10部专著,发表了“代码”、“论后现代主义小说之存在”等论文70余篇,系统梳理、阐述了后现代主义现实观和历史观、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特征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代码的语义学和句法学特点。2.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郭军教授在文论研究方面,主编《论瓦尔特•本雅明:现代性、寓言、语言的种子》,参与写作《文化研究关键词》、《西方文论关键词》、《西方文论简史》。发表本雅明与现代性、卢卡奇与总体、法兰克福学派与启蒙等研究论文15篇,发表解构(解读德里达)、后结构(解读福柯、罗兰·巴特、克里斯蒂瓦、德勒兹、美国耶鲁学派)、后现代与乌托邦(解读杰姆逊)等研究论文13篇。在乔伊斯研究方面,出版《乔伊斯:叙述他的民族》专著,发表乔伊斯研究论文11篇。3.作家理论与作家研究。刁克利教授出版了《西方作家理论研究》、《诗性的回归:现代作者理论研究》等专著5部,发表论文40多篇,倡导文学理论探讨与作家研究相结合,提出作家生态研究的新理论。其代表作《西方作家理论研究》对西方文论中的作家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度点评美国卡罗尔大学相当于国内哪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介绍_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在经典文论阐释与作家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英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小说研究。代显梅教授出版了《传统与现代之间: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和《亨利•詹姆斯笔下的美国人》等专著,论述了小说家詹姆斯的心理现实主义特点和他的国际主题,其“霍桑的女性观”、“霍桑的道德救赎”等论文深刻探讨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在小说中表现出的进步的女性观和道德观念。5.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研究。郭英剑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美国现当代作家研究以及文学批评研究。主要作家包括:约翰·厄普代克、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赛珍珠、吉什·任、哈·金等;文学批评领域包括:解构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等。6.英美戏剧研究。谢江南教授的专著《萧伯纳戏剧新论》和“萧伯纳戏剧的‘讨论’艺术研究”等15篇相关论文梳理了萧伯纳现代戏剧与欧洲现代思想剧的同质关系,阐述了萧伯纳现代思想剧所表现的关于自我本质、西方文明的幻灭和救赎等问题。其专著《莎士比亚传》勾勒了莎士比亚时代的社会文化景观,结合莎士比亚的作品探索了莎士比亚伟大的一生。7.美国生态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周铭副教授在其《走向人文空间诗学——薇拉•凯瑟主要小说研究》和《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研究》2部专著和“从道德天使到实践先锋——美国女性的环保角色的嬗变”等10 余篇论文中,全面、深刻地探讨了美国女性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和对男女平等、社会公正的强烈呼吁。
英美文学与文论研究方向站在二十一世纪新的历史高度,不仅研究新理论、新思潮,探讨当代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世界观和艺术手法,而且注意用新的理论为立论依据,重新研究经典作品,赋予经典作品以新的意义。本方向研究团队近5年来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20部、译著6部,对繁荣我国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为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英语国家文化研究内容
本研究方向具有跨学科性质,借助外国语学院的综合学术优势,贴近国际文化研究的学术前沿,突出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特色,在宏大的背景下审视当代文化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方向包括跨学科美国研究、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研究、文化理论、基督教文化研究、文化社会学研究及区域及国别文化研究5个研究重点。1.跨学科美国研究。学科带头人王建平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出版专著4部(《约翰·巴斯研究》、《美国后现代小说与历史话语》、《美国印第安文学与现代性》、《美国现代中国学》)、发表论文50多篇,立足于美国文学与文化批评的政治性、现实性、批判性和问题意识,其对种族、性别、阶级、民族主义等重大问题的探讨在美国文学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专著《约翰·巴斯研究》对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约翰·巴斯小说中美学与政治的关系的探讨被公认为具有重要的突破性价值。2.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研究。我院澳研中心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着力高层次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研究课题涉及社会与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心主任张勇先教授致力于澳大利亚文化研究、中西比较文学及汉英语言发展研究,出版了《澳大利亚研究纪念文集》、译著《澳大利亚与亚洲》和多篇学术论文。3.文化理论研究。密切关注当代文化理论动向,对当代重大文化理论家进行跟踪研究。林慧副教授的专著《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研究》是国内首部从乌托邦角度解读詹姆逊的著作美国卡罗尔大学相当于国内哪所大学,探讨其文化理论中乌托邦思想的演变,拓展了文化批评的空间。李平副教授的专著《斯皮瓦克的女性主义研究》为解析民族身份和社会性别这一全球化的节点做了重要解读。4.基督教文化研究。着眼于宗教与伦理、宗教与文学之关系的探索。江庆心副教授的专著《古斯塔夫森的伦理思想研究》对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基督教伦理思想家詹姆斯·古斯塔夫森做了系统评述。5. 区域及国别文化研究。宿琴副教授长期致力于欧洲社会与文化、中欧关系的研究,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出版专著《多元文化维持与欧洲共识建构》,并先后发表《欧盟的文化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现实发展与想象建构–欧盟文化政策解析》等多篇学术论文。
英语国家文化研究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学科方向,体现了全球化语境下人文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方向通过在文化批评中不断深入的学科交叉,注重整合人文资源,加强文明间的深层沟通和理解,探索文化研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文化建设的意义,更好地思考相应的文化策略,积极介入国际性文化批评论争,与国际批评界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
五、普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的特色是强调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并重、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理论研究的有机结合。
本方向主要包括功能文体学研究、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与自主学习研究、语用与认知研究、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研究4个研究重点。1.功能文体学研究。学科带头人杨敏教授出版专著3部博士,发表论文30余篇,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不同文体的语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擅长法律、政治等文体的分析。她的专著《法律语篇权力意志研究》探讨法律语篇所隐藏的意识形态,为法律语篇、语类和语境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2.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与自主学习研究。贾国栋教授的专著《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涵盖该学科的发展史、基础理论、教学设计原则和软件评估方法等多个方面,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语言教学软件终结性评估的基本原则与实践”等论文20余篇,主持设计开发的计算机多媒体互动教学光盘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对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及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江晓丽副教授有关自主学习的研究成果显著:在 in , , Asian EFL等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并在德国出版专著 in : ’ ,首次对比中西关于自主学习概念的哲学起源、在教育以及外语教育领域的发展,基于学生的视角,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外语自主学习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语用与认知研究。庞建荣副教授已出版专著2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外语》等语言学期刊上发表语用及认知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10余篇。她的专著《模糊修辞的语用分析》“将语用学、修辞学和模糊语言学研究巧妙地结合起来,是跨学科研究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伍铁平)。4.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研究。郭庆民副教授通过研究语言的本质特征和分析话语的结构特征,探究语言与社会和政治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他的专著《语言、人的本质与自由》梳理并评价了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与政治思想之间的联系。
普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以多元、动态的语言学研究视角,探究西方语言学理论在汉语语境下的适用性,强调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而且注重使用第二语言习得、功能文体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语篇分析等领域的最新理论,深入探讨语言、语言使用、语言学习、政治以及法律之间的复杂关系,丰富了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六、翻译学方向研究内容
本研究方向创建以典籍英译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翻译理论与教学研究、翻译过程实证研究三者互动的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平台,造就翻译功力过硬、具备跨学科研究视野和深厚的中外文化底蕴、能够从事相关的翻译实践、翻译教学、翻译理论研究和对外文化交流的人才,推动产生此领域的优秀科研与教学成果。
本方向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重点。1. 典籍英译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本研究重点具有学科的前沿性与开拓性。学科带头人朱源教授出版专著1部、译著8部、编著28部、论文27篇,倡导典籍英译与研究中比较研究与翻译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在其代表作《李渔与德莱顿戏剧理论比较研究》以及英译《紫钗记》的基础上,重点从事李渔戏曲理论与剧本以及中国古典剧论的英译与研究。本研究的另一个重点以“国剧海外传播工程”项目为代表,拓展为中华文化对外交流及中华典籍海外传播研究,并为国家制定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战略提供相应的学术支持。该项目以外国读者为主要对象,精选中国戏曲的精品剧目,在翻译剧本的同时,用英文介绍剧本中所包涵的中国文化的各种要素,具有英文原创性。2. 翻译理论与教学研究。该研究方向以理论研究为重点,带动学科建设,是学科长期稳定发展的保障。王建华教授从事的英汉口译的记忆模式研究和视译记忆等研究很有特色,其专著《英汉口译记忆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拓展了翻译研究的新领域。杨彩霞副教授的专著《英汉翻译理论与教学研究》从等值翻译原则、翻译程序的操作和翻译共性角度探讨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王维东副教授的论文“从细微处体现翻译的大局观”等以形式逻辑、文体分析、语法功底作为个案分析尺度,对翻译理论与教学研究提出了颇具创新性的见解。3. 翻译过程实证研究。该方向的带头人为迈克尔·卡尔教授。卡尔教授为国际翻译过程实证研究著名专家,他在该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并且长期主持国际研修班。卡尔教授着眼于开发观察翻译过程技术以及辅助翻译技术,建立翻译与交际过程新知识体系,为该领域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他还致力于探索在信息技术、全球化及本土化驱动下翻译产业的新合作形式。卡尔教授在翻译过程实证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依靠中国学者从事典籍英译与研究可以更系统、有效地促进优秀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翻译理论与教学研究是翻译学科的基础,对于翻译学本体以及提高翻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翻译过程实证研究是近年来翻译学的重要发展趋势,对于提高该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跨学科性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翻译学在国内外的学科地位和影响不断增强,以上三个研究重点必将有力地促进该学科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扩大中外文化的交流博士后,不断开拓对翻译研究与教学以及外语教学规律的认识。
七、主要专业课程
英美文学及文论研究方向:西方古典文论、文学理论与批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莎士比亚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文化阐释、现当代美国小说、美国戏剧、英国戏剧、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英美诗歌、学科主文献研读、学科前沿专题研究等。
英语国家文化研究方向:跨学科文化研究方法论,美国文学与历史话语,文化社会学,英国文化研究,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质性研究方法,欧洲社会与文化,文学与文化学科前沿课。
普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西方语言学理论与流派,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语用学,语篇分析,二语习得,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社会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言测试。
翻译学研究方向:西方翻译理论、翻译研究方法、中西翻译史、翻译概论、英汉/汉英高级笔译、文学翻译、经典译作研究、译文审阅与修订、口译实践、专题口译、汉语典籍英译、翻译过程研究、翻译实证研究方法。
八、培养目标
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与素养。扎实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英汉双语基本功、较强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熟练掌握第二外国语,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九、师资队伍
英美文学及文论研究方向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都是博士学位获得者,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多数教师具有国际教育背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
英语国家文化研究方向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5名,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5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且具有国际教育背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
普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5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称结构合理,且具有在国外进行学术访问和参加国际会议的经历硕士,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
翻译学研究方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博士学位获得者6人。该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具有国际教育背景,能够进行持续不断的高水平教学与科研。
十、对外交流及其他
本专业与国外多所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经常性学术交流联系,在学生培养、项目研究、互派学者讲学、共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方进行合作交流。
十一、毕业生就业情况
大专院校、新闻出版、金融业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外事、新闻、出版、管理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十二、博士生导师(以姓名汉语拼音首字母为序)
陈世丹、代显梅、刁克利、郭军、郭英剑、牛云平、王建华、魏柯玲、谢江南、杨敏、朱源。
美国卡罗尔大学校徽,留学党必读:舌尖上的各国名校食堂
近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食堂二楼刷爆了该校师生的朋友圈。照片中的食堂环境优雅,格局清新,既有湘菜川菜,也有特色小吃,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坐在沙发上或吧台边,一边享用美食,一边谈天说地美国卡罗尔大学校徽,留学党必读:舌尖上的各国名校食堂,整个食堂充满了文艺气息。网友看后纷纷感慨:“又是别人家的食堂!”
的确,大学食堂曾经是很多人的阴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高校食堂在营养搭配、饭菜口味、就餐环境、服务等方面不断改进博士后,因为优质的食堂也能成为吸引生源的重要手段。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食堂,也有不同的饭菜,有的食堂保留了中世纪的魔幻气氛,有的食堂延续了教授与学生共同用餐的传统,还有的食堂将经典“国菜”发扬光大……不看不知道,看了很“美味”,原来舌尖上的名校食堂,可以这样好吃!
美国哈佛大学
中世纪魔幻气氛
哈佛大学共有15个食堂,据其官网介绍,每一家食堂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其中,最受学子欢迎的是食堂。
食堂面积超过九千平方英尺,是为纪念在二战中战死的哈佛学生建造。食堂内的装修透着神秘的中世纪魔幻气氛,如以人物画像与雕塑为主的木质墙壁、精美雕刻的天花板、闪着金光的枝形吊灯、由多名设计师联合设计的教堂式彩色玻璃窗等,都让学子仿佛置身中世纪王宫。
学生一年只需要交一次饭钱,刷卡进入食堂后,就可以自助式取餐。荤菜、蔬菜、汤、面包、甜点一应俱全,意大利、墨西哥、印度、中国、中东等国际菜也不少。食堂中最著名的美食是“校徽华夫饼”,即华夫饼上的图案是哈佛大学的校徽,不过学生只能在每周日吃到;食堂还会每月举办一次“龙虾之夜”,学生能吃到大龙虾和小龙虾。
哈佛大学的同学们谈及对食堂的感受时这样说:“我在这里享用美味,也享受中世纪建筑的氛围,虽然古老,但也舒适。”“我时常在食堂里与其他同学边吃饭边探讨,能在一餐饭的时间解决某个难题,着实令人很愉快。”学子们的感受正如学校官方所期冀的那般:“希望食堂存在的魅力超越食物本身,比如为学生建立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
英国牛津大学
教授保留与学生共同进餐的传统
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有一个宏伟庄重的餐厅,餐厅穹顶布满星星。在这个餐厅中,哈利、罗恩、赫敏等主人公参加新生入学晚宴、“分院”仪式、圣诞节晚餐、学生舞会等,平日用餐时,他们还暗暗地商讨对付对手的“特别计划”。而这个餐厅的原型就是牛津大学基督学院食堂,也被称为“大礼堂”。
基督学院创立于1525年,是牛津大学最大的学院,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所教堂式学院,其学生食堂是学院重要的组成部分。食堂每天供应四餐,早餐、中餐和两次晚餐。其中,下午六点的晚餐是非正式的,学生和老师可以着便装用餐;晚上八点的晚餐则是正式晚宴,用餐者必须身着正式的服装。
食堂的座位按照级别划分,如教授、资深研究员、访问研究员可以坐在“高桌”旁,学生坐的则是普通座位。这样的级别划分始于该学院的创始人,由于创始人是位主教,学院也曾一度叫“主教学院”,因此在很多地方保持了宗教上的等级划分。
在这里,教授们仍然保留与学生共同进餐的传统。正式晚宴开始时,学生先行入场,随后,院长、教授、贵宾入场,学生起立行注目礼以示尊敬,等大家都就座后,全体用餐者做饭前祈祷,然后才能开饭。
用餐者无需点菜,因为食堂会事先公开食谱,如典型的英国套餐包括罗宋汤、羊排、土豆、胡萝卜和苹果派,有时牛津大学也会请到法国大厨或米其林餐厅大厨入驻后厨。英国哲学家洛克、科学家爱因斯坦、《爱丽丝漫游仙境》的作者卡罗尔、英国多位首相和议员都曾在基督学院的食堂用餐。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
美食主题周让学子过足瘾
圭尔夫大学的食堂在加拿大高校餐饮方面位列榜首,它可以同时容纳5000余名学生就餐,其中,最受欢迎的店面是克里尔曼美食广场。“这是个适合长胖的地方。”许多学子纷纷表示。克里尔曼美食广场不仅提供新鲜健康的当地美食,还提供糖果,并定期举办“牛排周”“快餐车周”等美食主题周,让学子们过足瘾。
在“牛排周”到来之前在职研究生,圭尔夫大学食品采购专员购置1200块AA级牛排,他说:“学生特别喜欢‘牛排周’,他们甚至为此疯狂,比如上次活动刚开始,134块肋眼肉在一个多小时内就售罄。”于是,当戴着白色高帽的大厨站在烤架前烹饪牛排玉米卷饼时,学子们有秩序地排成一列,眼巴巴地盯着烤架,这几乎成了校园的一道独特风景。克里尔曼美食广场还有“快餐车周”,为学生提供接街头常见的小吃,如热狗、汉堡、炸鱼和薯条等。
食品采购专员称,圭尔夫大学一年的食材多半从当地购置,保证了食物的新鲜和安全。同时,烹制美食的人同样重要,他说:“学校共有50名厨师和受训厨师,大家一起制作烤肉酱、芥末酱、酸黄瓜、汤、菜、沙拉、三明治等食品,只有每位厨师有别具匠心的创意,才能让盘子里产生美味。”食品采购专员的理念得到了学子们的一致认可,在食堂留言簿上,有位同学写道:“我爱大厨们烹制的美食!感觉是为我的口味量身定做!”
法国里昂大学
保证前菜、主菜、甜点的搭配
法国人在饮食上很讲究,即使是大学食堂,也要保证前菜、主菜、甜点的搭配。历史上,一位法国将军曾因没有吃完甜点而不肯进攻,致使战机延误。
但是,在法国,城市越大,食物的费用就越高,差额甚至达到40%以上,为此,法国政府专门给学生制定福利政策,规定学生在大学食堂吃饭,每餐饭的价格不能超过4欧。例如,里昂大学的食堂可供学生选择的品类非常多:前菜有沙拉、汤、奶酪、火腿;主菜包括一荤一素与主食,即米饭、意面、薯条等配上蔬菜和肉类;甜点的种类则很丰富,有酸奶、布丁、蛋糕、水果等。
同时,里昂大学食堂每周至少有一顿饭是使用绿色食物烹饪的,这是当地政府为了响应绿色和平组织的号召,采用没有使用过杀虫剂、农药等化学物品的食材,扶持生产绿色食品的农场。
德国海德堡大学
仓库变食堂 荤素同等价位
16世纪初,海德堡大学食堂是货物运输存储场所,作为城堡的仓库而存在。19世纪,仓库被重建,正式成为了海德堡大学的食堂。如今,这座外观是深褐色的食堂也对非大学生开放,自助餐式的经营模式很受欢迎美国卡罗尔大学校徽,无论荤素,全部按重量计算,如每100克约为1.2欧,饮料和汤另付费,一顿饭大约是6至12欧。不过,学生、教师和学校员工都有优惠,客人价格则略贵。
海德堡大学的食堂很大,取餐区布局合理,热食、冷食、肉食、蔬菜种类丰富,如猪肘、牛扒、烧鸡、鱼排、披萨等是每日最先售罄的食品。当然,德国饺子和猪肉饼也受到了客人们的喜爱,德国饺子的馅料为猪肉和蔬菜,外面包裹的是马铃薯泥面皮,咬起来很有弹劲儿;猪肉饼的馅料是肉末与胡萝卜、洋葱、黑胡椒混在一起,味道鲜咸。
海德堡大学的食堂总是人来人往,甚至当地居民也会前来聚会。白天阳光明媚时,学生、教师、客人会坐在食堂外的宽阔庭院中,晒着太阳吃午餐,攀谈闲聊;到了晚上,食堂变身酒吧和咖啡馆,就餐区有一个两层的船形吧台,各种饮料琳琅满目,包括德国啤酒、白葡萄酒,还有调酒师为大家调制美味的鸡尾酒,人们在饮酒时,一起观看德甲联赛直播,为喜爱的球队呐喊助威。
日本东京大学
赤门拉面成为人气招牌
为了促进和周边居民的交流,越来越多的日本大学都向社会开放食堂,如东京大学。东京大学食堂由专业营养师制定菜单,卫生管理也十分严格,许多游客专门前往品尝其人气招牌——赤门拉面。
赤门拉面的名字源自东京大学的赤门,因其汤汁与赤门颜色都呈深红色而得名,赤门也是许多东京大学毕业生拍毕业照的首选地。赤门拉面是一种打卤面,它以油面为底,上面铺有香菇、白菜、肉沫、豆芽、木耳等,再浇上辛辣味道的汤汁,许多学生还会多加三勺辣椒面,挑战味觉极限。夏天的东京大学食堂里,常常可以看见男生卷起衬衫的袖子,被辣得挥汗如雨,边吃边大赞:“好吃!”
游客去东京大学食堂吃面很方便,一进食堂就能看见摆放食品模型的台子,当天提供的菜品模型都被摆放在玻璃台子中,人们可以看模型来选择自己吃什么。选好后,到自动发券机上交钱买票,再拿票去换面,而赤门拉面由于人气过高、被点太多次,其按键已有磨损。赤门拉面大份400日元,小份340日元,相较于东京街头均价700日元的拉面,可谓是物美价廉。
由于赤门拉面的高人气,东京大学学生商店还有“赤门拉面卤”,即学校食堂将赤门拉面的卤子加工制作成商品售卖,买回去后只需用微波炉加热,浇在煮好的面上。赤门拉面卤成为了游客的伴手礼,也是许多毕业生离开东京大学后必带物品之一。
赤门拉面还曾出现在著名漫画《孤独的美食家》中,漫画中,主人公在工作间隙,漫步在大城小巷,以美食为伴侣,寻找新的邂逅。作品中出现的餐馆全部都是真实存在的,且都是大众化的餐馆,其中就包括了东京大学食堂,主人公高度赞誉了辛辣味十足、分量大的赤门拉面。而由于主人公崇尚孤独与自由的生活方式很特别,受到了漫画粉丝的追捧,赤门拉面也再次走红。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便宜味美且管饱
悉尼大学的校园有“澳洲最美校园”之称,其食堂则以量大、味美、管饱为特点。午餐高峰时段,几百名学生涌进食堂,在快餐、西餐、印度菜、土耳其菜、中国菜、日本料理之间进行选择,实惠的价格和极快的出餐率让悉尼大学食堂总是人满为患。
如印度菜区域售卖的咖喱米饭套餐,浇在米饭上的咖喱足比米饭多两倍,吃一口咖喱,喝一口印度酸奶,是许多学生的搭配,他们表示:“在学校吃了印度菜,到了明早都不饿。”如在快餐区域,薯条比炸鸡排和炸猪排受欢迎,因为这里的薯条不仅体型偏长,厚度也足够,配上浓郁的肉酱汁,十分适合食量大的学生,且薯条加炸鸡排套餐是8澳元,比校外的餐厅能便宜近一半;如在素食区域,时常能看到两三名学生各点一份烤面包,并分食一份超大盘沙拉,总价不超过10澳元,不少坚持食素的学生说:“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喜欢在学校食堂吃饭,不仅便宜美味,关键是吃完就直接去上课或去图书馆,很方便。”
韩国首尔大学
让学生养成吃早饭的习惯
2015年,首尔大学食堂负责人发现,许多学生都没有吃早饭的习惯,他们会为了多睡十分钟而空着肚子去上课,还有的学生经济拮据,省下吃早餐的饭钱作他用。为了让学生养成吃早饭的习惯,从那以后,首尔大学食堂推出了“1000韩元特制早饭”套餐。
平日里,在首尔大学食堂吃早饭至少需要花费1700韩元,所以“1000韩元特制早饭”的横幅挂在食堂门口后,第二天早晨,就有500余名学生赶到学校食堂享用米饭、烤肉和腌菜。负责人称:“以前吃早饭的学生最多也就300多人,希望有更多的学生来体验我们新推出的1000韩元套餐。”一名机械系大四年级的学生说:“菜单很好,再加个汤,就可以跟午饭媲美了。我也有很多同学懒得吃早饭,当他们知道1000韩元可以吃到烤肉和米饭时,都很愿意来尝试。”首尔大学学生会也帮食堂做宣传,学生会主席说:“精神健康的必要条件是身体健康,1000韩元特制早饭套餐很棒,我们会继续观察,看看学校能做什么。”
由于降低了早饭的价格,首尔大学食堂不得不承担损失,对此,食堂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向厚生福利基金会申请补贴来解决问题。随后,厚生福利基金会收到其申请,并联合农业合作社给首尔大学支援了100袋大米,每袋大米重20公斤。农业合作社发言人称:“我们将会持续关注首尔大学食堂的缺粮情况,并将给予蛋、奶、肉等支援。”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
人手一根红肠
俄罗斯各所高校的食堂饭菜品种简单,菜谱也极其相似,以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为例,食堂里主要有面包、鸡肉、鱼汤、红肠、土豆泥和酸黄瓜,其中,最受学生们欢迎的是红肠。
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食堂有专门的红肠区,该区域遍布大红肠、小红肠、鸡肉红肠、干红肠、奶油红肠、茶肠等,品种丰富,数量也多。学生选餐时,直接上手抓红肠,等着排队刷学生饭卡结账的工夫,半根红肠已下肚——远远望去,队伍整齐,人手一根红肠,成为了食堂中午必现的“风景”。
其实,红肠的原产地就是俄罗斯。由于俄罗斯冬天漫长寒冷,农作物生长条件恶劣,人们需要储存许多食物防寒过冬,且天寒地冻时,人体大热量散失,需食用高热量的食物补足热量,这时,红肠就成为了人们的首选。红肠用优质猪肉作为肉馅上海mba,灌进猪肠中,经过腌制、烘烤、熏制等工序后,做好的红肠色泽鲜亮,且肉香味十足,还易存放。因此,每逢冬天,俄罗斯人吃着红肠、喝着伏特加、围坐在壁炉旁,虽然不能出门,在室内也别有一番乐趣。
乌克兰基辅国立大学
食堂必备经典“国菜”
作为乌克兰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基辅国立大学食堂以提供乌克兰独特风味的美食闻名。学生们在开始用餐前,肯定要喝下一碗热乎乎的红菜汤——这是乌克兰经典的“国菜”,也被乌克兰人誉为“灵魂食品”。乌克兰更有谚语“没喝过红菜汤的人算不上乌克兰人”“人去世后,灵魂会随着红菜汤的热气飞走”,可见红菜汤的重要性。
虽然红菜汤产自乌克兰,但红菜汤的最主要原料甜菜根是于1683年从波兰引入乌克兰,古希腊人视甜菜根为神圣之物,祭拜时将甜菜根献给太阳神阿波罗,因此甜菜根也被称为“阿波罗的礼物”。甜菜根含有丰富的钾、铁、磷与容易消化吸收的糖,是补血的天然营养品。2015年,乌克兰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纪念套票,图案为红菜汤,以纪念乌克兰这道经典“国菜”。
基辅国立大学食堂的红菜汤采用了传统做法,以新鲜的甜菜根、肉、卷心菜、西红柿、胡萝卜、土豆、洋葱加水炖煮一个小时,出锅前加入腌肉,使味道更浓郁。喝汤时,学生会加香菜和高浓度的酸奶油,配上黑面包一起吃。许多学生说:“其实我们在家里也能做红菜汤,但食堂厨师做的红菜汤更鲜美,可能是炖煮的时间更长。”“无论喝多少次食堂的红菜汤,我都不会觉得腻味。”(音乐水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4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