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已经正式结束了,我们知道,福建2019年共有19万人上大学,本科录取率达到了62%。
但是由于全国各省报名人数的差异,所呈现出来的高考录取率不尽相同,也就导致各省间存在着“同分不同命”的现象。这就引发了关于大家对不同省份间录取难度差异的讨论:
到底哪个省份的高考最难?
福建在全国能排第几?
一起来看下吧↓↓↓
2019年全国高考部分省市录取率
*数据来源于各考试院公布,仅供参考
数据分析
从目前整理的数据上来看:
1、今年在全国报名人数对比去年增长56万的大趋势下,录取人数基本都有增长,其中福建省录取人数增加了1.28万人。
2、从已公布录取数据的省市来看,各地总录取率大约在80-90%左右,福建、江西、广东、山东等地都有不错的表现:今年的总录取率均涨至90%以上,在全国中处于中上水平。
接着我们再来具体分析看看
什么是“同分不同命”现象?
福建考生想要考上名校的难度有多大?
福建考生上名校有多难
*以下数据来源于软科,仅供参考
统计方法:
由于不同省份的高考科目、试卷和总分不尽相同,显然无法直接比较高校在各省份之间的投档分数线。
本文将分数所对应的位次除以该省本科批次线所对应的位次,将所得的录取百分位作为各省间横向比较的对象。
在对比时,取0.5%、1%、5%、10%这四个位次,通过分析同一位次不同省份的考生最终可以选择哪些高校,从而直观呈现各省考生在高考录取时的难度。
那么首先兰州财经大学专升本专业,“同分不同命”!全国高考难度大揭晓,福建考大学原来这么吃亏?!,什么“同分不同命”?
我们来简单的举个例子↓
(表格来源于:软科)
数据分析
我们以北京市和河南省为例,从表格可以看出,在北京排名1%位次的理科生可以上清华北大,而同样的排位对于河南的考生来说,只能选择武汉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排位10%位次的北京文科考生被东南大学录取的时候,该位次的河南考生只能就读于一所“双非”高校。
那么像这样“同分不同命”现象还有多少?
我们据此来看看
其他省份之间不同位次的考生
究竟有多大的差别?
福建省的考生想上名校难度又有多大呢?
0 1 0.5%-1%位次的考生
(表格来源于:软科)
0.5%位次的考生
京津沪三市考生最幸福!经过统计,全国只有北京市0.5%位次的考生可以考上清北,天津市和上海市位次在0.5%的考生可以上除了清北之外的任何一所高校。
文史类:福建省等其它省份的排名0.5%位次的考生基本无缘清北复交人五校,不过可以选择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
理工类:理工科的考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在与清北复交擦肩而过的情况下,多被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录取。
1%位次的考生
北京和上海1%位次的考生依然是最幸福的。这一位次的文史类北京考生除了清北两校兰州财经大学专升本专业,分数可以满足其他任何高校;理工类北京考生依然可以喜提清北。上海1%位次的考生同样可以选择清北之外的任何高校。
天津、江苏和浙江考生也是十分幸福的,这三地1%位次的考生可以被南京大学或浙江大学等“华五”高校录取。
文史类:福建省等其他省份的考生排名在1%位次考生的主要去向为TOP20高校。文史类考生多被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录取;
理工类:理工类的考生多被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录取。
那么排名什么位次才可以去
清华北大华五?
总结起来就是:
北京理工类1%去清北;
上海1%去复交;
津苏浙1%去华五其他三校;
福建和其他省份1%位次考生想要清北复华五,还需要更加努力!
0 2 5%-10%位次的考生
(表格来源于:软科)
5%位次的考生
首先来看看京津沪三市的情况:在5%这一位次上海考生大多选择除复交之外另外三所华五或者人大;
这一位次的北京考生不再占有相对优势,虽无缘华五,不过依然可以选择软科生源质量第10名前后的上海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热门高校;
天津考生可以选择生源质量排名为10名之后的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
福建等其它省份排名在5%位次的考生大部分只能选择生源质量排名在30名甚至40名之外的高校。
10%位次的考生
10%位次的北京考生可以尽情选择东南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上海考生同样可以选择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可见京沪考生的“幸福”指数。
江苏、福建、广东、重庆等省份的理工类考生可以选择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
这一位次呈现两个分水岭,一是不同地区的考生报考差距加大,二是文理两科之间择校差距加大。北京上海的录取院校领跑全国,江苏、福建、广东等地考生依旧可以选择“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河南、河北等省份文史类考生渐渐无缘“双一流”,理科考生虽然择校范围变小,但依然可以选择一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看了上述这么多内容后
我们知道,高考“同分不同命”是存在的↓
当北上的考生可以稳稳地选择全国TOP20的大学时,河南等省份这一位次的考生已基本无缘“双一流”大学。
福建虽不比京津沪三市考名校来的容易,但是我们从高考报名人数和录取率来看,我们所面对高考的竞争压力比河南等高考大省来说,还是相对偏小的。
为此,你们怎么看?
你们觉得福建高考难吗?
考好的学校竞争压力大吗?
文: 莎栗子 排版:莎栗子
想要参加2023年福建统招专升本考试的同学心里都有一些疑问:2023年福建统招专升本考试满分是多少分?2023年福建统招专升本的考试说明会发生变化吗?针对上述问题,小编查找和整理了相关资料,为同学们简析,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一、2023年福建统招专升本考试满分是多少分
改革后的福建统招专升本考试的满分是600分,其中,公共基础科目三门,每门100分,总分300分,专业基础科目一门,总分300分,公共基础科目和专业基础科目一共四门,总分600分。
根据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关于的政策解读》一文,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内容:
调整考试科目:
调整后,考试科目设公共基础课3门、专业基础课1门,满分600分。8个招考类别合计开考科目11门。
公共基础课:从“大学英语+X”调整为“思政理论+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或高等数学”,每科100分。必考科目为思政理论、大学英语,选考科目为大学语文或高等数学。其中文史哲法类、教育类、经管类、艺术类等4类选考大学语文;理工类1、理工类2、农林生物医药类、医学类等4类选考高等数学。
但考虑到部分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未开设高等数学的教学实际,同时兼顾本科招生和人才培养要求,特别设立过渡期。过渡期内(2023-2025年),原定农林生物医药类、医学类和理工类2的考生参加专升本公共基础课考试科目,由“思政理论”“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调整为“思政理论”“大学英语”和“大学语文”。过渡期结束后,从2026年起(即从2023级新生开始),农林生物医药类、医学类及理工类2的考生参加专升本公共基础课考试科目,将“大学语文”调整为“高等数学”。届时,理工类1和理工类2也将合并为理工类。
专业基础课:指定1门,总分300分。注重对学生专业基础技能应用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具体考试科目为:
(1)文史哲法类考文史基础;
(2)教育类考教育理论基础;
(3)理工类1、理工类2考信息技术基础;
(4)农林生物医药类考化学基础;
(5)医学类考医学基础;
(6)经管类考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
(7)艺术类考艺术基础。
根据上述,改革后的福建统招专升本考试的考试科目有四门,总分600分。
二、2023年福建统招专升本的考试说明会发生变化吗
福建统招专升本考试说明是福建统招专升本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2023年的福建统招专升本命题将使用由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新编的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前的考试说明从2023年开始不再使用。
根据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关于的政策解读》一文,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内容:
编制新的考试说明
根据调整后的招考类别和考试科目福建专升本经管类,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了《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说明》。考试说明的研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文件精神,以“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为目标,坚持方向性、科学性、时代性、规范性原则,遵循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高职院校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专升本考试的考试内容和考核要求,以利于检测学生文化基础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从2023年起福建专升本经管类,2023年福建统招专升本考试满分是多少分,《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说明》作为我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的命题依据。
根据上述,从2023年起,福建统招专升本命题将使用新编制的考试说明作为依据。
综上,改革后的福建统招专升本考试的满分是600分,且从2023年起,福建统招专升本命题将使用新编制的考试说明作为依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70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