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考研,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分数线低,在各科国家线逐年看涨的大趋势下,农学考研是十三大考研门类中唯一一个的五年来分数线基本保持不变的门类。下面高顿考研小编和大家来探讨下农学考研的情况。
考研
1.考试科目
农学考研的四科初试科目:政治,英语,和两门业务课。政治和英语是全国统考的,其中的业务课部分,不同学校不尽相同。学硕是参加全国统考的,科目包括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还有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他们会四选二,专硕的业务课为学校自主命题。还有些学校无论学硕还是专硕,都是由本校自主命题,像是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这需要我们同学们去特别留意查看一下他们的考试科目以及参考大纲。
2.学硕&专硕
农学有学硕和专硕两个选择。
学硕包括: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草学教育学考研准备,共计9个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下还会有很多不同的二级学科,比如园艺学的二级学科包括:果树学、蔬菜学、茶学等。
专硕包括:农业、林业、兽医和风景园林,共计4个学科。
专硕和学硕的区别在于,专硕是培养特定领域应用型人才,而学硕是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培养一些科学研究人员。有些抵触农学的同学会说,学农学=当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其实不然,学习农学也可以从事一些“待在屋子里的工作”,比如去大学任教,在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再比如相关领域的公务人员硕士,像是动物检疫等等。
3.考试准备
不管是学硕还是专硕,政治都是必考科目。而对于英语,学硕考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从往年综合的难易程度上来看在职研究生,英语一比英语二要难一些,不过近两年英语二的难度也在逐年增加。复习建议:第一遍看教材、相关教学视频,做好笔记,争取仔细过完一遍!第二遍,刷题,一定要每道题弄清楚!重点练习你的计算能力!做完练习题后开始做真题,每天早上按照考试时间掐点做题,这一步很重要教育学考研准备,农学考研考什么科目?怎么准备?,并且在做题过程中,切记不要翻书,否则不知道自己哪里不懂。第三遍,整理错题,每周把所有错题做一遍,同时回归课本和笔记,课本考前再过一遍真的很有必要。同时知识点多的地方,建议做思维导图。不懂的地方可以与小伙伴讨论,理解最重要。
只有认真踏实的努力学习,才能通过考试,离自己的目标更近。如果需要考研的同学,可以关注高顿考研频道博士后,这边有更全面的考研信息等着大家来了解。
教育学考研和法学考研,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帮助同学们根据专业考试内容进行针对性复习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科目
1、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硕士,帮助同学们根据专业考试内容进行针对性复习
1、教育学专硕考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91心理学,教育学专硕同样有大纲和参考书同学可以参考进行复习。
2、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3、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6、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7、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科目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科目包括:数学,政治,英语,教育学专业课。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考研初试共五科,满分为500分。各个专业考试科目不同教育学考研和法学考研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帮助同学们根据专业考试内容进行针对性复习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科目,一般为政治,英语,2门专业课(或者数学和1门专业课),具体考试科目请参考自己拟报考招生院校历年招生专业目录。全国统考公共课有政治(满分100分),英语(满分100分),数学(一,二,三)(满分150分)。全国统考专业课有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农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满分均为150分)。除此之外,其它专业课均为招生院校自主命题,阅卷。
3、教育学考研出来可以当什么老师
如果光是教育学研究生,那是没有办法做教学组老师的。因为教育学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学科系统。
1、 考教师资格证,然后去做教育学方面的老师。
2、 考公务员博士后,然后入职政府教务部门。
3、 学校的教务处、政教处老师。
4、 自学某一学科,然后去做这一学科的老师。
4、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书目
1、《教育学基础》,作者: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内容简介:由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现已被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而且是唯一一本教育学公共课教材。全书共12章教育学考研和法学考研,即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课程,课堂教学,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学生评价及教师的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与发展。
湖北大学教育学考研复试,院校考情 | 湖北大学学科语文专业901考研信息最全汇总
湖北大学学科语文专业
备考信息帖干货!
学姐/学长信息//
小团团学姐
专业方向:教育
助你2022考研一战成硕!
很高兴能为大家指点迷津,
告别择校、复习迷茫期!
早日确定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022一战到底!
01
院校概况
院校介绍
湖北大学地处国家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武汉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一、历史沿革
1931年,学校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积庵诞生,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九秩春秋,筚路蓝缕,六易校址,八更校名,薪火相传文脉不息,师范教育底蕴深厚。1984年,由武汉师范学院更名改建为湖北大学,开始由单一的师范类院校转型步入综合性大学发展阶段。2013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湖北大学。
二、校区概况
学校有武昌主校区、汉口校区、阳逻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500亩。学校毗邻长江,紧靠沙湖,树木葱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教学科研服务设施基础完善。
三、学科专业
学科门类和专业齐全。涵盖除军事学、交叉学科以外的12大学科门类,设有23个学科性学院、83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3个学科入选U.S.News世界最佳学科,5个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拥有3个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5个学科在湖北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有2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四、人才培养
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9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9500余人。2006年始,学校启动实施“一流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十年树人计划”,探索开展通识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有一批国家级的产教融合基地、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累计获批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88项。近年来,围绕国家和湖北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加强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和师范教育,成立微电子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4个新工科学院,组建师范学院、文化遗产学院和旅游学院等。建校以来,累计培养输送各类高级专门人才30余万人。
五、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15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900余人,博士生导师230人,硕士生导师926人。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362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72人(次)、省市级人才290人(次)。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建有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能源捕获和环境传感绿色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个国家级平台,作为参与单位组建了湖北应用数学中心。建有省部共建有机化工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1个。建有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武汉市)重点科技创新平台41个。建有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等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2个,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巴西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备案)。2个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县域治理研究院入选湖北改革智库,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入选省委重点建设的全省十大新型智库。近五年来,学校获省科技奖35项,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1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8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5项。
七、校园文化
建设书香校园,注重以文化人。多次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网络文化优秀成果奖,连续3次获评“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队获得全国冠军15次,5次代表中国出征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并取得历史上最好成绩。大学生龙狮团8次到国(境)外巡回展演,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摘得世界龙狮锦标赛冠军2项。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大学生艺术展演、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大赛事中摘得桂冠。
八、国际交流
上世纪60年代,学校开始招收国际学生,可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湖北省政府奖学金。学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与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合作设立湖北大学曼城联合学院,在巴西、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波兰合作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孔子课堂)。
九、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学校正以“学科建设和综合实力双突破”为发展目标,努力建成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地址:
武昌主校区: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邮编:;
汉口校区:武汉市谌家矶街兴盛路特一号,邮编:;
阳逻校区(通识教育学院):武汉市新洲区阳逻平江东路630号,邮编:。
校训:日思日睿笃志笃行
校园精神:“习坎”精神:自强不息克难奋进
湖北大学研究生院:
湖北大学_院校信息_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学院办公室:叶海燕(主任)、杨钢 ()
研究生办公室:王双双()
专业概况
湖北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湖北大学中文系,有着8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湖北大学最早的院系之一。朱祖延、祝敏彻、张国光、李悔吾、王陆才、周勃、郁沅、邹贤敏、王敬文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为文学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学院于2003年9月组建,现有中文系、汉语国际教育系、编辑出版学系、古籍整理研究所和《中学语文》杂志社等机构。有教职工62人,其中专职教师57人,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8人。
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湖北省省级重点(特色)学科,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和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有中国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编辑出版学等四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湖北省高校第一批本科品牌专业(2003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2010年)。在籍全日制本科生近80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00余人。
学科教学(语文)属于教育专硕,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及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知识全面,专业基本功扎实,品德高尚,能够胜任初中和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或新闻写作、文秘、采编、校对等文字工作者。
本专业考试科目总共有4科,分别是政治、英语二、333教育综合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901),其中333和901均为自主命题。
学费及奖助学金:
全日制学制3年,学费8000/年/生;
非全日制学制3年,学费10000/年/生;
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20000元/人/年;
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设置一、二、三等3个层次,奖励标准分别为每生每年12000、8000、4000元;第一学年奖学金的评定按考试成绩,保研的直接定为一等,12000元,其中,二等以上学业奖学金获奖学生人数一般不低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人数的40%;第二学年看考试成绩以及其于加分,此时只有二等和三等,除了非全日制,人人都有奖学金。
助学金:一等4000元/人/年;二等3000元/人/年;三等2000元/人/年。
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月600元,每学年补助十个月,非全日制不享受。
备注:湖北大学现设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及企业、学院、校友设立的奖助学金,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可参评相关奖助学金。具体的奖助金评定按照《湖北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管理办法》(校研字〔2012〕31号)、《湖北大学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校研字〔2015〕7号)、《湖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校研字〔2015〕20号)等文件规定进行。
02
报录比等
03
考试科目及试卷结构
初试科目
a. (代码、名称)
科目一:10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204英语(二)
科目三:333教育综合
科目四:901语文课程教学论
b. 专业课试卷结构
①命题内容:
第一部分 333教育综合
333考试题型及分值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333教育综合试题都是主观题,教育综合考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即3个小时,时间为:8:30–11:30。由于各招生院校是自主命题,历年的考试试题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般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分析题。
以2019年湖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为例分析:
湖北大学333教育综合题型:名词解释(30分)、简答题(40分)、分析论述题(80分),总分150分。三个科目(教育学,中教史,外教史)分值分布:
教育学原理 约 75分
中外教育史 约 75分
三个科目分值占比:教育学约50%,中教史约25%,外教史约25%。
333教育综合考试时间为 3 个小时,时间是很足够的,所以我们建议12 页的试卷最少不低于10个版面。333 很活,需要用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当今的热点去论述,所以反对死记硬背,理解性地看书和背书。
第二部分901语文课程教学论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实践题。
901考试大纲给出的是一本参考教材,张中原、徐林祥主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但是从历年真题来看,如果只复习这一本书是完全不够的,所以还需要了解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解读也是考查的一部分。另外,在看教材,理解教材,背诵教材的同时,也可以对教材的课后习题进行思考练习,这些可以运用起来,还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情况,知识的掌握程度。
其次,教育思想家的相关理论也要做到了然于心。比如,叶圣陶,钱梦龙,魏书生,陶行知……他们的教育思想湖北大学教育学考研复试,“语文观”,“教材只是些例子”等等,20年考到的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在教材里没有专门的讲解,但是有分散的教材的各个部分中,这就要求看书仔细认真啦!当然,在暑期强化阶段,也可以自己把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整理一下加深印象。
再次,关注语文相关的教育热点。湖大学科语文也是有着出题越来越灵活的趋势,语文相关的教育热点分析论述,比如,“高考语文180分”、“部编版教材”、“跨媒介阅读”、“学习任务群”……教育热点可以通过关注一些教育类的或者语文相关的公众号来了解。
最后,教案的掌握。湖大的教案设计一般是关于古诗词的,大家可以着重练习古诗词的教案,也可以参考其他类型的优秀教案。教案可以每周写一篇,或者两周一篇,最好可以整理出自己的一个教案模板。
复试科目
复试科目:英语口语、综合素质、笔试(视情况而定,2020年与2021年因为疫情,取消了笔试,笔试部分内容在面试中体现,并且采用网络面试的方式。)
①复试概况:
2020年学校统一采用网络远程复试方式。
学院根据各专业对硕士研究生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能力和外语听说能力的考查要求,确认复试考核内容和形式如下。
1.专业知识在面试中以口头问答方式进行。主要包括各专业学科知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应用能力。
面试时,考官为学生随机抽取一个装有试题的信封并为考生念题,考生进行作答。控制考生答题时间为5-6分钟。
2.综合素质考查在面试中进行,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个人陈述2-3分钟,介绍学业背景、个人专长等。
(2)考官就学生陈述情况、理论知识考核等方面进行综合提问。
3.外语听说能力测试采用面试方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不少于5分钟)
(1)个人自述1-2分钟,包括个人介绍、个人兴趣爱好等。
(2)对话3-5分钟博士,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出简要的回答等。
4.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思想政治品德表现考核表》如在网上确认时未能加盖公章,务必在拟录取公示前将盖章后的表格扫描件或高清照片通过邮件发送至
5.同等学力考生的加试两门,具体加试内容现场抽签考核。
加试科目:语文教学论、汉语言文学
五、复试时间安排
考生复试考场及考试顺序随机产生,考生在系统开放准考证下载后,登陆网络复试系统、下载准考证即可获知考试时间安排。请务必按提示时段候考,按时参加网络复试各环节的考核,未按时参加复试的视为放弃复试资格。
六、复试成绩计算及拟录取原则:
专业知识、外国语听说能力、综合素质考查各100分,计算复试成绩时,各占三分之一。
总评成绩=(初试总分/初试满分×100)*70%+(复试总分/复试满分×100)*30%。
复试结束后2天内,将按招生专业对总评成绩进行排序。
湖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考生须知
我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3月下旬启动。
即日起至下周各学院会陆续公布复试录取实施细则(含复试线)、复试名单,复试时间安排等,请密切关注相关信息。
现将考生参加网络远程复试的有关要求公告如下。
一、考生参加网络远程复试所需设备及环境要求
1.网络远程复试设备
考生需准备2台手机(尽量使用最近两三年购置的手机),选择固定机位拍摄,要避免来电震动等致使手机跌落。
主机位:一台手机用于面试时考生与考官互动,考生本人正对设备摄像头,保持坐姿端正,面部、上半身及双手在画面中清晰可见。
二机位:另一台手机摄像头从考生后方成45°拍摄,确保考生、主机位屏幕清晰地被复试专家组看到。
2.网络环境
建议使用4G/5G的手机流量或稳定的WIFI网络。
注意选择手机信号良好的位置。使用WIFI网络考试的,应注意网速情况,避免多人共享一个WIFI路由器导致网络不稳定。
可用手机访问测速,上传、下载稳定在5 Mbps以上。
3.考试环境
考试环境应明亮、安静。相对独立、无干扰,考试期间不得有其他人在场;光线充足在职研究生,确保考官能够看清考生。
二、网上报到
1.网上报到需准备的材料
(1)学籍学历证明材料:往届生准备《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应届本科生准备《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限上传1张JPG图片)。
(2)个人简历(格式不限,应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及成绩单、工作经历、科研经历等,所有内容合并至一个PDF文件)(限上传1个PDF文件)
(3)《研究生思想政治品德表现考核表》(见附件1,限上传1张JPG图片),暂未能盖章的,可先上传材料,在学校拟录取公示结束前补交盖章版至报考学院。
(4)其他补充材料。(限1个PDF文件)
2.考生网上报到流程
(1)身份核验:考生进行人脸识别及人证比对。
(2)提交材料:考生签署《诚信复试承诺书》(附件2)后湖北大学教育学考研复试,院校考情 | 湖北大学学科语文专业901考研信息最全汇总,按要求提交资格审查材料,网上缴费。
考生缴费后因故未参加复试的,不退复试费;需要缴费收据的,6月上旬与报考学院联系,由学院到学校财务处开具。
(3)学院审核报考资格。
(4)考生登录平台下载准考证,查看具体考试时间。
三、考试
考生做好准备博士后,登录系统参加考试。
1.登录考试系统。主机位、二机位的手机,分别使用2个微信账号、分开扫描准考证上的二维码进入考试小程序,点击开始远程考试,进入考试页面。
2.身份核验。进入系统后,进行身份核验,按照要求拍摄一张本人头像照片,系统会自动进行人脸识别比对,核验合格的进入考试界面。如2次核验都没通过,页面将出现提示,提交人工审核申请。
3.进入考试。选择要参加的考试(主、二机位选择对应选项),仔细阅读考试须知,即可开始考试。
四、注意事项
1.复试是国家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部分,复试过程中禁止录音、录像和录屏,禁止将相关信息泄露或公布。
2.严格按照准考证要求的时间参加考核,考生候考期间应当自觉接受考试工作人员查验、管理,遵从考试指令。
3.考试前务必保持手机电量充足(可保持充电状态),退出除微信之外的其他应用程序,如闹钟、QQ、录屏录音、音乐、视频、在线课堂等。建议考前重启手机,清理内存。
4.考试期间,考生保持注视摄像头,全程不离开座位、不手持手机进行考试、不使用外接耳机或无线耳机、不接听电话、不采用任何方式变声或更改人像、不使用虚拟背景或更换视频背景、不以任何方式查阅资料或接收其他信息。
5.考生在考试时因误操作或其他原因退出考试的,应尽快从微信小程序回到考试流程,考试倒计时不会因退出考试而暂停。若因网络或设备问题导致考试中断的,第一时间联系招生学院。
◆考生网上报到/缴费、下载打印准考证和考试均在以下网址:
系统网址:
注:在招生学院网站查询到复试名单后方可登录系统报到,复试名单数据导入系统一般有延后。
2019年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通知
有关考生:
我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将于近期分批进行,现将复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复试时间
学校集中安排复试为3月29日-31日,请考生关注招生学院的网站通知。各学院的具体复试时间和复试安排以招生学院的通知为准。
注:
(1)3月29日下午未能体检的考生,可30日到校医院体检。
(2)复试报到的地点一般在大学生活动中心1楼,招生学院安排了其他报到地点的,以招生学院的通知为准。
2.部分学院如有二次复试的,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二、复试分数线
1.普通类考生初试成绩不得低于国家A类线要求,部分专业确定了高于国家A类分数线要求的,以招生学院的通知为准。
2.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初试总成绩不得低于248分,招生学院有高于学校分数线要求的,以招生学院的通知为准。
3.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由招生学院确定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
三、报到程序
1.复试报到的基本程序为:资格审查/缴费—体检,具体程序以报考学院的通知为准。
2.参加复试的考生按照《2019年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资格审查要求》提交资格审查材料。
3.资格审查合格的考生按要求缴纳复试费用:
(1)费用标准:复试费100元,体检费89元,同等学力加试费200元。
(2)缴费方式:支付宝缴费
(3)已经参加毕业体检的本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缴体检费,按照校医院保健科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即可。
4.参加复试的考生按要求进行体检。
在我校校医院参加体检的考生体检前不要熬夜、喝酒,不吃油腻食物(不要求空腹)。考生提前下载打印体检表,按要求粘贴照片,完整填写报考学院、专业等个人项目。体检前保持体检表整洁,体检结束后将体检表交到指定地方。
非全日制在职考生经招生学院同意,可按要求提交体检表,但体检时间截至今年4月30日不超过6个月。
四、其他
1.复试名单在招生学院网站查看,逾期未到校参加复试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2.复试成绩由招生学院公布,调剂拟录取考生确认待录取通知的时限为24小时,逾期取消考生的待录取资格。
3.复试合格的考生应按照本网站的后续通知办理拟录取手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8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