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些企业在实施战略过程中,作为企业文化基础组成部分的责任文化或多或少被忽视,影响了企业文化功效的发 挥。本文结合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实际,对责任和责任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对加强责任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提出在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中,必须将“责任”作为基础和核心要素予以突出夸大,努力构建基于责任的价值理念体系。
[关键词] 农业银行;企业文化;责任文化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制高点,希看通过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来进步治理效能、增强凝聚力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然而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作为企业文化基础组成部分的责任文化却或多或少被忽视,影响了企业文化的落地和功效的发挥。基于此熟悉,结合农业银行特别是基层农行和员工的实际,个人以为,在农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中,必须将“责任”作为基础和核心要素予以突出夸大,努力建立基于责任的价值理念体系,大力培育有农业银行特色的责任文化。
一、对责任及责任文化的熟悉和理解
(一)责任是每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内驱力。责任的内涵,是指份内应当做好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履行应当履行的职责。具体来说,就是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工作负责、对团队负责、对他人负责等,使勤勉尽责成为一种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讲,负责是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和职业操守,承担责任是一项基本的工作要求。在工作中,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总能始终保持主动的进取精神,将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视本职岗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生舞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负责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实现个人价值追求的内驱力。近年来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无不具备和体现这种基本特征,饶才富同道就是我们农行人的典范。每位农行人都应当以自觉履行职责为己任,常存“责任在我”之心,以专心负责的主人翁精神自发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爱行如家,爱岗敬业,在为农业银行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责任是企业保持竞争上风的软实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除了本钱、质量、服务、盈利能力等传统指标,道德标准也日益成为保持企业竞争上风的重要因素,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个好企业的核心评价标准。企业只有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才能进步社会公信力,才能得到社会和客户的认同和尊敬,才能保持和提升竞争力。作为国有贸易银行和“企业公民”,农业银行要成就百年基业,必须自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把回馈社会、回报股东、服务客户、培养员工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纳进企业文化战略,并在全行的经营治理理念和行为上充分体现。令人自豪的是,近年来,无论是在“面向三农”新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战略选择上,还是在积极参加抗灾赈灾及其他公益事业方面,我们农业银行都积极地承担起了社会责任,彰显了“负责任的大行”形象。
(三)责任文化是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责任是每个企业的文化根源,责任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气力源泉。文化也是生产力。一位专门做售后服务的海尔员工说:“我必须在客户要求之后20分钟内到达客户所在地,并彻底解决题目。我的责任就是让海尔的每一位顾客满足,让顾客告诉大家,海尔真的很棒!”这就是责任文化的气力,我们农业银行也需要这种气力。当前,农业银行“3510”发展战略目标已经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责任: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战略执行成为了每位农行人的共同责任。全行上下都应自觉自发地将责任融进每个环节、每项工作,以“不让一件事在我手中搞砸、不让农业银行的形象因我而影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岗位,不折不扣认真贯彻落实每项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凝神聚力谋发展,使责任文化成为推进农业银行持续发展的恒久动力。
一、标准化的推进思路
1、采取积极的标准化态度以提高企业标准化效果
标准化意识不强。标准化经费投入不足,标准化人才队伍规模过小是影响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三个普遍问题。对待企业标准化的态度是企业对待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程度的直接表现。
提高企业标准化的效果应该采取积极的标准化态度,从以下几点提高标准化平台作用。
2、 把培育企业的创新开发能力作为企业标准化的最终使命
将标准化与创新有机结合,创新离不开标准化,标准化同时也需要创新做支撑。创新标准化是个不断上升的迭代过程。创新标准化是实现创新成果经济价值的捷径。
摆脱经济危机困境的根本办法是通过创新开发,实现企业转型、产品升级换代,迎接挑战、跟上时代的根本之道是通过开发创新,使企业具备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创新开发能力已成为企业生存能力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如何培育企业的创新开发能力,有三个关键步骤具有战略意义:
第一步:识别需求的能力
改变标准在产品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将标准化的作用由“后补型”向“前导型”转变,企业标准化转向为市场竞争服务的轨道。
第二步:把需求制造出来的能力
第三步:质量好成本低变化快
3、将标准化转变为解决问题型的标准化企业文化建设标准化,从产品标准化到综合标准化再到模块标准化,打造企业标准化的战略平台。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以 指标为目的;以应用标准为主,不以积累标准为主;追求解决了 哪些问题,不追求定了多少标准;追求整体适用性,不强求单个标准优秀;针对问题的标准成套制定,整体协调;限定时间内全部完成,同时实施;跟踪实施、信息反馈、全过程控制;目标实现,才予验收 ——解决问题的标准化;跨部门、跨专业的复杂系统的标准化
二、标准化的建设意见
1、树立“标准治企”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应转变观念,打破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制订标准是国家行业政府部门的事情”的依赖心里,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在企业中建立起标准治企的文化氛围。将标准化的思想真正贯彻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并成为指导企业行动的重要指导思想。使标准化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规则、企业研发工作的基础、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重要保障。
2、构建企业标准战略意图
企业技术标准战略意图是一种围绕技术标准及其内涵的技术、知识产权达到促使企业生存、发展并取得竞争有利地位的总体谋划。其内容涉及面很广企业文化建设标准化,标准化的推进、建设与转变,包括技术的开发决策、专利的利用、技术标准的制订、使用、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构建企业标准战略意图非常重要。
3、实施企业标准战略
目前,典型的企业标准化工程的运行模式是质量效益型的,如下图所示。
由于不同企业在技术和经济能力方面差距悬殊,所以在制订企业标准战略后,企业应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和企业所拥有的内部资源、能力以及竞争对手的状况进行技术标准战略的可行性分析,来决定企业应采取何种标准战略。
标准战略一般可分为进攻型战略、防御型标准战略和引进型标准战略。采取进攻型标准战略或防御型标准战略时,企业一定要注意将自己知识产权捆绑到标准当中。因为,只有当标准与具有排他性的专利权捆绑在一起之后,标准才具备了专利的属性,成为一种以专利技术为依托的市场垄断工具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4、增强企业标准化人才建设
企业要成为标准制定的主体,就意味着企业要拥有一批懂得企业标准化建设和制定的人才。企业可以通过聘请国内专业标准化协会、相关研究所、WTO/TBT通报咨询认证中心等单位标准化专家来普及标准和标准化基本常识;通过对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确认一批标准化专家;通过从有关高等院校吸纳或联合培养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渊博的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建立标准化人员的培训基金。通过以上路径使企业拥有一批能掌握企业相关技术标准和把握产业的发展动向的高素质人才。
企业标准化人才的知识结构是“π”型结构,如下图所示。
5、构建标准化信息体系
构建企业信息网络,利用互联网对不同国家或专业标准化研究所的网站进行检索,及时了解企业产品目标市场的标准、技术法规、市场准入条件等方面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建立企业标准库,购买全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其它相关标准、出口认证标准,为企业各产品事业部提供标准信息服务。在企业内建立内部局域网,开辟不同栏目对国内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通报、对标准基础知识和新标准进行培训和宣贯。
6、企业标准化工作应该得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目前处正在向市场经济转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政府引导与支持非常关键。如国家“八五”、“九五”期间的CAD甩图板,政府的引导与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正因为有了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制订了一系列的选购管标准,制造业目前已经完全用计算机设计替代了手工设计,现在正向计算机设计建模发展,这其中所带来 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7、企业标准应处理好与计量、质量的关系问题
标准是依据。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制订而成的尺度。它由主管机构批准,用特定形式发布,以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计量是手段。计量数据的准确和可靠的科学,是技术监督的一项基础性的保证工作,是规范市场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
质量是目标。质量问题始终是产品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发展和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是企业追求重要的目标。
三、标准化与三个转变
1、三个转变的具体内容
2、转变要求突出标准的引领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标准作为质量基础不仅仅是经过若干反复实践才能产生的,特别是极具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术的产品和项目,在创新过程中常常先形成标准,或者其成果表现形式就是标准。
3、转变要求充分认识企业标准是我国标准体系的基础
企业最接近市场,了解市场和顾客的需求,是各类标准中最具创新精神和活力的部分。
4、转变要求强化企业标准体系的建设和综合标准化方法的应用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是创新与标准、标准化的结合点,也是标准制定、实施和标准化工作的主体。企业产品标准为牵引的技术标准以及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形成的企业标准体系,是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基础之一。
5、转变要求充分理解标准是品牌的基础和体现
品牌产品必须重视产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敦实品牌的基础,使之成为品牌的重要标志。
产品标准还应随着产品品牌的创新和发展不断进行修订,使产品品牌及其标准同步推向市场。
6、转变要求产品自主品牌必须具有自主创新的技术和标准
品牌产品必须重视产品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以敦实品牌的基础,使之成为品牌的重要标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82078.html
评论列表(0条)
[…] 对于小公司来说,可能文化建设是很虚,完全没有必要,甚至难以带来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一个有着规模的企业来说,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为了实现良好的企业管理目标,圣商教育建议在这方面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不可缺少。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