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皖西学院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皖西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为理科467分、文科533分,理科最低录取位次为,文科最低录取位次为30328;在湖南录取分数线为文科531分,文科最低录取位次为26077。
省份批次理科文科理科最低位次文科最低位次
安徽省
本二批
467
533
30328
湖南省
本二批
531
26077
二、皖西学院简介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2000年3月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学校坐落在荣膺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六安市。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312、206、105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沪陕、沪蓉、济广、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境,距新桥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动车(高铁)从六安到省会合肥仅需24分钟,交通十分便捷,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学校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岛上高校”的滨水生态校园,被网友誉为“最美岛上大学”。
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65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57个,校园占地1581亩博士后,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70多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4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32人,在职教职工1089人,专任教师 893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292人(其中正高71人),硕、博士教师698人美国三校博士后好入取吗,省级高层次人才27人。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14年以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200余篇上海mba,其中被SCI、EI等检索系统收录249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59部,编写教材60部。纵向科研项目立项71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240项。学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1项。获专利634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1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39个,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羽毛及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皖西综合实验站、皖西学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星火创咖省级众创空间、安徽省中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工程实验室及特色植物资源大数据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近年来,皖西学院加快改革发展步伐美国三校博士后好入取吗,皖西学院录取分数线2019, 2013年4月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获批安徽省院士工作站,中药学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博士,大别山特色中药资源保育和开发科研团队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2016、2017、2018年连续四年获省委综合考核优秀等次,2017年获批为“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2018年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获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被命名为“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
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芬兰、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乌克兰、法国、韩国、菲律宾、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
学校秉承“厚德尚能 博学创新”的校训,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努力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筚路蓝缕弦歌不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面向未来,皖西学院坚定不移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把皖西学院建设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服务地方发展能力突出,省内同类院校一流、部分学科专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新型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去美国读博士后的条件,来山师信工学院,去美国读研究生吧!
山东师范大学( , SDNU)与美国肯塔基大学( of , UK)深入开展科研合作与师生交流,整合双方在“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优势教育资源,合作举办“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本项目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批准号:),该项目将在我校与肯塔基大学校际交流合作基础上,在优势特色专业方面开展强强合作。本项目采取计划内和计划外招生两种方式,计划外学生入学时无需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毕业时,达到毕业条件可获得肯塔基大学硕士学位;计划内学生入学时需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并达到国家研究生招生分数线,毕业时,达到毕业条件可获得肯塔基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双硕士学位。
一、项目简介
学校简介
肯塔基大学( of ,简称UK),创办于1865年,是一所美国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UK位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列克星顿市(),这里被评为全美最安全的前5座城市之一,在全美就业最高的城市中位列第1名。UK校园占地4170亩,拥有约35000名学生和12000名教职员工,超1600名国际学生;共开设约200个专业,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UK科研实力雄厚,共诞生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肯塔基大学工程学院是肯塔基州排名第一的工程学院博士,也是美国排名前100的工程学院。工程学院本科包含10个专业硕士,硕、博包含12个专业。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信号处理、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生物化学工程等。
山东师范大学( ,简称SDNU)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学位体系完备、师资人才充沛、社会声誉优良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1981年3月,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高等学校。2012年11月去美国读博士后的条件,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4年3月,学校被批准为山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12月的计算机科学系。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现已发展成为师资队伍强、招生规模大、培养特色鲜明、教学科研突出的学院之一。
学院下设计算机系、人工智能系(含公共课教学部)、通信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网络空间安全系和软件工程研究所六个系(部、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师范类)、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和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拥有1个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泰山学者岗位和1个海外泰山学者岗位;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5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职业技术教育);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学科进入全球ESI1%,在2021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居全国师范类院校第2位、山东省高校第3位,在全国142所上榜大学中位列前30%,排名位居第64名,比2020年提高3个位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在全国98所上榜大学中位列前50%去美国读博士后的条件,来山师信工学院,去美国读研究生吧!,排名位居第94名,位居全国师范院校第5位、山东省高校第4位。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514人,在读硕士生(学硕+专硕)470人,博士生39人,留学生3人。
项目优势
(1)专业口径宽
本项目可接纳的学生专业包括但不限于通信、计算机、控制等信息类专业;热爱上述信息类专业并具备完成学业能力的其他专业学生,可不受专业限制,参与计划外项目申请。
(2)国家承认的海外学历
本项目是中国教育部认可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学成回国后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办理国外学位学历认证,并按国家相关规定享受海外归国留学人员待遇。
(3)中美高校的强强联合
山东师范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双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全国师范类高校第二,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肯塔基大学是美国公立研究型名校,肯塔基大学工程学院是肯塔基州排名第一的工程学院,实力雄厚。
(4)免GMAT或者GRE的标化考试
本着两校的友好合作,本项目特获美国大学批准,对山东师范大学派出的高质量学生,肯塔基大学可以免除参与此项目的山东师范大学的学生的GMAT或GRE的标化考试要求,但鼓励学生提供GMAT或GRE成绩。
(5)节约时间和费用
国内学习部分最高可以被肯塔基大学认可9个学分,比全程在美读研究生节约了学费;降低了毕业难度。
计划外学生学制短,最快两年能拿到学位(即在国内学习一年,在美国学习一年及以上),缩短了攻读时间。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具有国家承认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3.大学期间平均成绩分数换算成GPA(学分绩点)大于2.75(换算参考:折合成百分制在职研究生,加权平均分在75分及以上);
4.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
5.本科所学专业为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理工类专业者优先,特别优秀者可放宽专业限制条件;
6.计划内学生报考时,需要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并达到国家研究生招生分数线。
三、报考指南
考生报名提交材料
去美国读博士后的条件,做一个优秀的博士生,时间的付出是必要条件
时间的付出
所有成功的科学家一定具有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这是一条真理。实际上,无论社会上哪一种职业,要想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者,都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时间。有时,个别优秀科学家在回答学生或媒体的问题时,轻描淡写地说自己的成功凭借的是运气,不是苦干。这种回答其实不够客观、也有些不负责任,因为他们有意忽略了自己在时间上的大量付出,而只是强调成功过程中的一个偶然因素,这样说的效果常常对年轻学生造成很大的误导,因为有些幼稚的学生甚至会因此开始投机取巧、不全力进取而是等待所谓的运气;另外一些学生则开始寻找他们的运气,把相当一部分精力和时间用在了与科学研究无关的事情上面。说极端一点:如果真有这样主要凭运气而非时间付出取得成功的科学家,那么他的成功很可能是攫取别人的成果,而自己十有八九不具备真正在领域内领先的学术水平。
大约在十年前,著名的华人生物学家蒲慕明先生曾经有一封非常著名的email在网上广为流传,这封email是蒲先生写给自己实验室所有博士生和博士后的,其中的观点我完全赞同。这封email写的语重心长,从中可以看出蒲先生的良苦用心。我无论是在普林斯顿还是在清华大学都把这封email转给了我实验室的所有学生,让他们体会。其中的一段是这样说的:
“The most thing is what I to be of time and in the lab work. I that about 60 hr time per week is what I the time an young in these days has to put into the lab work……I that puts in at least 6 hr bench work and 2+ hr and other – each day. and books be done after work.”
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实验室里的工作时间,当今一个成功的年轻科学家平均每周要有60小时左右的时间投入到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我建议每个人每天至少有6小时的紧张实验操作和两小时以上的与科研直接有关的阅读等。文献和书籍的阅读应该在这些工作时间之外进行。有些学生读完蒲先生的email后告诉我,“看来我不是做学术的料,因为我真的吃不起这份苦。”我常常回复道,“我在你这么大年纪的时候,也会觉得长期这样工作不可思议。但在不知不觉之中,你会逐渐被科学研究的精妙所打动,也会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骄傲,你会逐渐适应这种生活方式!”这句话表面上是劝学生,实则是我自己的经历与体会。
我从小就特别贪玩,并不喜欢学习。但来自学校和父母的教育与压力迫使自己尽量刻苦读书;我高中就读于河南省实验中学,凭借着比别人更加刻苦的努力,综合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8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我获得河南赛区第一名,保送进入清华大学。大学阶段,我保持了刻苦的传统,综合成绩全班第一并提前一年毕业。但这种应试和灌输教育的结果就是我很少真正独立思考、对专业不感兴趣。大学毕业时,我本没有打算从事科学研究,而是一心一意想下海经商。阴差阳错之间,我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
可想而知,留学的第一年,我情绪波动很大,内心浮躁而迷茫,根本无心念书、做研究,而是花了很多时间在中餐馆打工、选修计算机课程。第二年,我开始逐渐适应科研的“枯燥”,并开始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有时领会了一些精妙之处后会洋洋得意,也会产生“原来不过如此”的想法,逐渐对自己的科研能力有了一点自信。这期间,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全部修完,我每周五天、每天从上午9点做实验到晚上7、8点,周末也会去两个半天。到了第三年,我已经开始领会到科研的逻辑去美国读博士后的条件,有点儿跃跃欲试的感觉,在组会上常常提问,而这种“入门”的感觉又让我对研究增加了很多兴趣,晚上常常干到11点多,赶最后一班校车从霍普金斯医学院回 (我住在附近)。1993年我曾经在自己的实验记录本的日期旁标注“This is the 21st day of in the lab.”(这是我连续第21天在实验室工作。)以激励自己。其实,这多少有作秀之嫌,因为其中的一个周末我一共只做了五、六个小时的实验。到第四年以后,我完全适应了实验室的科研环境,也不会再感受到枯燥或时间上的压力了。时间安排完全服从实验的需要,尽量往前赶。其实,这段时期的实验时间远多于刚刚进实验室的时候,但感觉上好多了。
研究生阶段后期,我的刻苦在实验室是出了名的。在纽约做博士后时期则是我这辈子最苦的两年,每天晚上做实验到半夜三点左右,回到住处躺下来睡觉时常常已是四点以后;但每天早晨八点都会被窗外纽约第一大道(First )上的汽车喧闹声吵醒,九点左右又回到实验室开始了新的一天。每天三餐都在实验室,分别在上午9点、下午3点和晚上9、10点。这样的生活节奏持续11天,从周一到第二个星期的周五,周五晚上做灰狗长途汽车回到巴尔地摩()的家里,周末两天每天睡上近十个小时,弥补过去11天严重缺失的睡眠。周一早晨再开始下一个11天的奋斗。虽然体力上很累,但我心里很满足、很骄傲,我知道自己在用行动打造未来、在创业。有时我也会在日记里鼓励自己。我住在纽约市曼哈顿区65街与第一大道路口附近,离纽约著名的中心公园( Park)很近,那里也时有文化娱乐活动,但在纽约工作整整两年,我从未迈进中心公园一步。
我一定会把自己的这段经历讲给每一个我自己的学生听,新生常常问我:“老师,您觉得自己苦吗?”我通常回答,“只有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时候觉得很苦。有兴趣以后一点也不觉得苦。” 是啊,一个精彩的实验带给我的享受比看一部美国大片强多了。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刻苦,感觉仍很骄傲、很振奋!有时我想:如果自己在博士生、博士后阶段的那七年半不努力进取,而是不加节制地看电影、读小说、找娱乐(当时的互联网远没有现在这么内容丰富),现在该是什么状况?做一个优秀的博士生,时间的付出是必要条件。
方法论的转变
要想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突破和成功,只有时间的付出和刻苦,是不够的。批判性分析( )是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
研究生与本科生最大的区别是:本科生以吸取学习人类积累的知识为主、兼顾科学研究和技能训练;而博士生的本质是通过科学研究来发掘创造新知识,当前和以往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在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本科生阶段,提出问题固然重要,但答案往往已经存在博士,所以问题是否没有那么关键。博士生阶段则完全不同,必须具备 的能力,否则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科学家。这一点,我称之为方法论的转变。其实,整个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 的能力,养成能够进行创新科研的方法论。这里的例子非常多,覆盖的范围也非常广,在此举几个让我终生难忘的例子。
01、正确分析负面结果( )是成功的关键
作为生命学科的一名博士生,如果每一个实验都很顺利、能得到预料中的正面结果( ),除个别研究领域外,一般只需要6-24个月就应该可以获得博士学位所需要的所有结果了。然而实际上,在美国,生命学科的一个博士研究生,平均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得到PhD学位。这一数字本身就说明:绝大多数实验结果会与预料不符,或者是负面结果( )。大多数低年级的博士生对负面结果的看法很消极,直接影响了他们 能力的培养。
其实,只要有适当的对照实验( )、判断无误的负面实验结果往往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一般来说,任何一个探索型课题的每一步进展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可能的途径(),取得进展的过程基本就是排除不正确、找到正确方向的过程,很多情况下也就是将这几种、甚至十几种可能的途径一一予以尝试、排除,直到找到一条可行之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可信的()负面结果往往可以让我们信心饱满地放弃目前这一途径,如果运用得当,这种排除法会确保我们最终走上正确的实验途径。从这个角度讲,负面的实验结果不仅很正常、也很有益于课题的最终成功。
非常遗憾的是,大多数学生的负面结果并不令人信服,经不起逻辑的推敲!而这一点往往是阻碍科研课题进展的最大阻碍。比如,按照一个常规的 操作时不能得到 的相应结果,或者缺乏相应的对照实验,或者是对可信的实验结果在分析和判断上产生了失误,从而做出“负面结果”或“不确定”( )的结论,这种结论对整个课题进展的伤害非常大,常常让学生在今后的实验中不知所措、苦恼不堪。我告诫并鼓励我所有的学生:只要你不断取得的负面结果,你的课题就会很快走上正路;而在不断分析负面结果的过程中所掌握的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也会使你也会很快成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我对一帆风顺、很少取得负面结果的学生总是很担心,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经历过科研上 的训练。在我的实验室,偶尔会有这样的学生只用很短的时间(两年左右,有时甚至一年)就完成了PhD论文所需要的结果;对这些学生,我一定会让他们继续承担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让他们经受负面结果的磨练。没有这些磨练,他们很难真正具备 的能力,将来也很难成为可以独立领导一个实验室的优秀科学家。所以,不要害怕负面结果,关键是如何从分析负面结果中获取正确的信息。
02、耗费时间的完美主义阻碍创新进取
是我的博士后导师,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有着极强的实验判断力和思维能力硕士,做出了一系列包括p53、Rb、CDK 、SCF 、BRCA1等在内的里程碑式的研究工作,享誉世界结构生物学界,31岁时即升任正教授。
1996年4月,我刚到实验室不久,纯化一个表达量相当高的蛋白Smad4,两天下来,蛋白虽然纯化了,但结果很不理想:得到的产量可能只有应该得到的20%左右。见到,我不好意思地说:产率很低,我计划继续优化蛋白的纯化方法,提高产率。他反问我:(大意)
Why do you want to the yield? Don’t you have for ?
你为什么想提高产率?已有的蛋白不够你做初步的结晶实验吗?
我回敬道:I do have for . But I need to the yield first so that I can more .
我有足够的蛋白做结晶筛选,但我需要优化产率以得到更多的蛋白。
他不客气地打断我:No. The yield is high . Your time is more than yield. to .
不对。产率够高了,你的时间比产率重要。请尽快开始结晶。
实践证明了建议的价值。我用仅有的几毫克蛋白进行 ,很快意识到这个并不理想,需要通过 除去其N-端较的几十个氨基酸。而除去N-端几十个氨基酸的蛋白不仅表达量高、而且生化性质稳定,纯化起来非常容易,根本不用担心产率的问题。在大刀阔斧进行创新实验的初期阶段,对每一步实验的设计当然要尽量仔细,但一旦按计划开始后对其中间步骤的实验结果不必追求完美,而是应该义无反顾地把实验一步步推到终点,看看可否得到大致与假设相符的总体结果。如果大体上相符,你才应该回过头去仔细地再改进每一步的实验设计。如果大体不符,而总体实验设计和操作都没有错误,那你的假设(或总体方向)很可能是有大问题的。
这个方法论在每一天的实验中都会用到。比如,结构生物学中,第一次尝试纯化一种新的蛋白不应该追求每一步的产率,而应该尽量把所有纯化步骤进行到底去美国读博士后的条件,做一个优秀的博士生,时间的付出是必要条件,看看能否拿到适于结晶的蛋白。第一次尝试 ,不应该刻意确定浓度或追求蛋白纯度,而是要关注结果中是否有- core 。从1998年开始自己的独立实验室到现在,我告诉所有学生:切忌一味追求完美主义。我把这个方法论推到极限:只要一个实验还能往前走,一定要做到终点,尽量看到每一步的结果,之后需要时再回头看,逐一解决中间遇到的问题。
03、科研文献()与学术讲座()的取与舍
博学多才。在我们许多博士后的心目中,他一定读很多文章、常常去听。没想到,我最大的惊讶出现在我笃信无疑的这一点。在我的博士生阶段上海mba,我的导师 Berg非常重视相关科研文献的阅读,有每周一次的组内 club,讨论重要的科研进展。刚到实验室,我曾试图表现一下自己读paper的功底、也想同时与讨论以得到他的真传。96年春季的一天,我精读了一篇《》,午饭前遇到,向他描述这篇文章的精妙,同时期待着他的评述。面色有点尴尬地对我说:对不起,我还没看过这篇文章。噢,也许这篇文章太新,他还没有来得及读。过了几天,我因故阅读了一篇几个月前发表的《》 ,又去找讨论,没想到他又说没看过。几次碰壁之后,我不解地问:You know so much. You must read a lot of . Why is it that you didn’t read the ones I read?你知识如此渊博,一定是广泛阅读了大量文献。你为什么恰好没有读我提到的这几篇论文呢?
看着我说:I don’t read a lot.我阅读不广泛。
我反问:If you don’t read a lot, how can you be so good at ? And how can you so many in your own ?
如果你不广泛阅读,你的科研怎么会这么好?你怎么能在自己的论文里引用这么多文献?)
的回答让我彻底意外:(大意)I only read that are to my , and I only read more when it comes to my own
我只读与我的研究兴趣有直接关系的论文。并且只有在我写论文时才会大量阅读。
我做博士后的单位 Sloan- 有很好的系列学术讲座( ),常常会请来各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大牛来演讲。有一次,一个诺贝尔奖得主来讲 ,并且点名要与交谈。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这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去接近大人物、取得好印象。告诉他的秘书:请你替我转达我的歉意,那天我恰好不在。我们也为遗憾。让我万万想不到的是,诺贝尔奖得主的那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早晨来了以后直到傍晚一直没有出门,当然也没有去听讲座。当然,这也许是巧合 – 取消了他的出行计划;但以我们对的了解,他十有八九是在写paper。后来,我们也意识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身上已经见多不怪了。
在我离开实验室前,我带着始终没有完全解开的谜,问他:如果你不怎么读,又不怎么去听讲座,你怎么还能做一个如此出色的科学家?
他回答说:(大意)我的时间有限,每天只有10小时左右在实验室,权衡利弊之后,我只能把我的有限时间用在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如解析结构、分析结构、与学生讨论课题、写文章。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我只能少读文章、少听讲座了。
的回答表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必须对他做的事情做些取舍,不可能面面俱到。无论是科研文献的阅读还是学术讲座的听取,都是为了借鉴相关经验、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科研课题。在博士生阶段,尤其是前两年,我认为必须花足够的时间去听各相关领域的学术讲座、并进行科研文献的广泛阅读,打好 的基础;但随着科研课题的深入,对于文献阅读和学术讲座就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要开始权衡时间的分配了。
04、挑战传统思维
从我懂事开始,就受到教育:凡事失败都有其道理,应该找到失败的原因后再重新开始尝试。直到1996年,我在实验上也遵循这一原则。但在 的实验室,这一基本原则也受到有理有据的挑战。有一次,一个比较复杂的实验失败了。我很沮丧,准备花几天时间多做一些实验找到问题所在。没想到,阻止了我,他皱着眉头问我(大意)Tell me why you want to out why your ?告诉我你为什么要搞明白实验为何失败?
我觉得这个问题太没道理,理直气壮地回答:I need to know what went wrong so that I can get it to work next time.
我得知道哪里错了才能保证下一次可以成功。
马上评论道:(大意)You don’t need to. All you need to do is to your and it will work next time. Many times out why your will take much time than your . For a , one-time , the best to a is to it .
不需要。你真正要做的是把实验重复一遍,也许下次就可以做成。与其花大把时间搞清楚一个实验为何失败,不如先重复一遍。面对一个失败了的复杂的一次性实验,最好的办法就是认认真真重新做一次。
后来,又把他的观点升华: (大意)It is a to out why an . The of every may not the best .
仔细想想,这些话很有道理。并不是所有失败的实验都一定要找到其原因,尤其是生命科学的实验,过程繁琐复杂;大部分失败的实验是由简单的操作错误引起的,比如PCR忘记加某种成分了,可以仔细重新做一遍;这样往往可以解决问题。只有那些关键的、不找到失败原因就无法前行的实验才需要刨根究源。
我选择的这些例子多少有点“极端”,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震荡大家思维的作用。其实,在我自己的实验室里,这几个例子早已经给所有学生反复讲过多次了,而且每次讲完之后,我都会告诉大家打破迷信、怀疑成规,而关键的关键是: logic!跟着逻辑走!
我每天在实验室里注定会重复讲的一句话就是: logic!每天对不同的学生讲,加在一起至少有5遍以上吧。而我自己每次与博士生讨论课题也总是遵循严密的逻辑,用推理、排除法找到实验的下一步解决方案。
严密的逻辑是 的根本。
美国有博士后么,美国博士生含金量分析 博士毕业前景好不好
美国博士留学的数量要比高中和本科生的数量要少很多,然而博士的含金量更受关注,那么跟着来看看美国博士生含金量分析 博士毕业前景好不好?
首先来看看博士生的就业情况。
1.博士毕业后,选择回国还是选择留下 ?
很多家长在打算让孩子出国的时候,就已经想到毕业后就业的问题,是回国发展还是留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回国发展的话,国内还是比较重视海归派的,工作不难找,就看对口不对口。留美就业的话,薪酬高,待遇好,国外的几年工作经验拿回国内是很有优势的。
2.美国博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
在美国,本科生是很容易找到理想工作的,可是在中国,本科毕业后完全没有毕业优势,所以,考研的竞争力就在不断扩大,研究生越来越难考,本科生又非常之多,造成了现在的尴尬局面【美国工程专业研究生桥梁课程】。
然而我们必须要了解的一点是,这条法则在美国不适用博士,在美国总体上的就业,研究生是不如本科生的。在美国,本科毕业后基本上大部分的学生选择了就业。而且美国的文化也并不像中国一样,对学历有着盲目的崇拜,更多注重的是个人能力,只要你能表现出你的价值,那么你就可以被录用。而硕士或博士就业不如本科就业的最重要一点是美国有博士后么,美国博士生含金量分析 博士毕业前景好不好,大部分的工作并不需要技术含量那么高的人员去从事,仅仅有本科的知识就足以胜任。
另外,美国的教育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不如本科生好就业”这一现象。整体来说,美国的教育体制与我们有着很大的差别。
3.哪些专业在美国好就业【美国热门专业一览】?
普遍来说,中国学生在美国就业率最高的还是属于工程类,例如电子工程等,理科类也是高就业率的优势专业,这些专业普遍比较偏动手能力,所以,理工科的就业率在美国还是很抢手的。
说到理工科学,很多国内的学生会说了:老师,我非出身211,985,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托福成绩或雅思,G也没有时间考,是否还有机会入读美国理工科专业还不错的学校?答案是:有!举例来说:创办于1868年的俄勒冈州立大学,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该校由当时的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亲自主持建立,作为全美国仅有的两所获得政府赠地同时用于参与海洋、航空、能源计划的大学之一而享有独特的荣誉,被誉为 “公立大学之典范”。2016年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51-200名。2017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大学综合排名中,该校位列143名,属美国一级国家级大学。该校提供的INTO桥梁课程,针对托福/雅思和G较低的学生可谓福音。这也只是诸多可选一级大学的一所而已(具体申请信息请咨询澳际留学)
文科生在美国的就业形势不是很高,整体来看不如理工类,原因在于美国与中国间的传统文化及人文方面的因素,例如传媒或心理学两个专业,由于中国学生普遍对美国的传统文化不是很了解,所以很难找到相关对口的工作。
选择专业不要盲目跟风,要追随自己喜欢的专业为主,结合目前发展方向比较好的专业,总结在美国已经入读或已经毕业留美工作的师哥师姐们,哪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好上海mba,要综合判定专业优势,这样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然后再来看看常见的就业方式。
1.终身教授
读完博士最典型的出路就是去学校做老师,尤其是终身教授。如果做的好的话,一般六年之后,就可以成为终身教授,不用担心失业的问题。
有的人牛,去牛校做牛活出牛成果,虽然成不了顶级富翁,但是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了。
做老师,就意味着要教书,同时也很可能要做科研。大家平常看得有排名的学校,基本都是要求老师教书、科研及培养学生同时都要做好,这里面,教书+科研是最累人的了。一些规模不是很大的学校,如果没什么科研要求,教授们可能就是一辈子教书。
学校规模小一些,工资不会那么高,但是没有做科研的压力,所以有的人也很喜欢;牛校标准高,要求科研出成果,压力大,很辛苦,当然相应的工资待遇好,事业成就高。
要上很多课,要回答一些本科生的疑问,而且每天光是国际学生的陶瓷信估计都够删除一会儿的,同时还要写申请经费带学生做科研写论文;极少数的学校,终身教授可能跟难拿,比如说招3个 ,但是6年以后只留一个,这种一般是顶尖牛校,会很累。但是绝大部分学校会根据反馈意见帮你改进,最终的目的是留住你,而不是6年以后赶你走。
如果你就是一门心思削尖脑袋要去校牛校,那肯定累,不然其实没那么恐怖,主要就是第一年刚开始的时候会累一些,熟悉了以后就好多了。
此外,每年暑假有3个月的假期,一些老师自然是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做科研,否则出去旅游或者回国短期旅游,过的很幸福。拿到终身教授之后,科研就不会作为硬性要求。
斯坦福哈佛MIT等牛校的有些牛老师,学校给的工资反而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
2.去公司
有的人念完博士以后不想留在学术界,找不到好的的职位,所以就选择去公司。
博士毕业生在就业上不如硕士容易,但是只要找到了工作美国有博士后么,工资一般都会比硕士高。博士生都有自己很深入研究的小方向,一般过了最初的1-2年之后,往往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小方向的研究里,一部分人的理论研究在行业的人看来,可能有些。
是否应该读博,是个人选择。读完博士也不一定就不好。专业不同,行业不同,情况也不一样。
美国留学就业比如说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都需要很多博士生;科技行业,有认识的朋友去了谷歌,还是以读完博士的人居多;还有些朋友去了,博士生去的都是核心研发部门,但是硕士生们很难进这样的部门。也有的博士生,对某项领域很精通,正好是某个公司很需要的,公司会给很高的工资。
在公司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被裁员的风险大,尤其是在拿到绿卡以前,选择稳定和有发展前途的公司很重要。
3.科研机构
在公司一般是做应用开发,而不是科研。但是少数公司里,也有很牛的 Lab,比如IBMTJ ,,HP等等都有,他们雇佣一帮科研牛人专门做科研,提高公司技术和研发水平,微软就有若干个ACM Award(图灵奖)得主。
有些这样的科研机构,不隶属于任何公司,自己独立经营,靠各种军方资助,民间捐款,NSF或者风险投资生存;也有DFCI这样的科研机构,哈佛周围还有’s or and Woman’s 这些医院,里面有以作为主的职位。
总的来说博士后,拿着博士学位找个高薪工作,继续作博士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做科研发paper,是很多博士们的梦想,但是要实现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
博士后也是一种工作,很多专业都可以选择作博士后,生物类专业最典型,绝大多数博士毕业以后都要到学校或者科研机构做几年博士后再说。
4.政府部门和科研机关
这种地方很少招外国人,但是的确有少数中国人在政府部门里找到会计或者IT方面的工作。这种工作的最大好处,就是福利待遇好也很稳定。
美国三校博士后学费,美国三校博士后申请流程
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三大名校联 合教学,招收中国乃至亚洲地区具备博士学位的学员参加博士后研 究班项目,项目针对系统接受过博士专业教育的人士开办,为研究 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端教育项目;具备研究和创新能力是学员必备的 素质,参加博士后研究班项目将取得研究经验来提升个人的综合能 力。
三校博士后研究班项目建立在传统的学位教育之上,是更具有 现实指导意义的高层次教育项目,该项目注重交流性的学习模式促 使学生不断地思考和创新美国三校博士后学费,幷建立终身学习提升的国际性平台。
【申请流程】
学生缴交报名表等各 项材料及学费
进入国内3个线下 课程模块学习阶段
送学校审核申请入学
进入三校教授8个线
上课程模块授课阶段(可与线下模块同步进行)
入学许可过审
学员在一年内需撰写 一篇文章
学员完成课程取得证书,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到美国参加校方举办的毕业典礼并参加一 场演讲
文章发表
学生撰写文章以个人研究为主美国三校博士后学费,美国三校博士后申请流程,交于校方审核、发表(中国学生可用中文撰写 后翻译)国外在职博士,发表在加州州立大学学报《 of and 》或由加州州立大学推荐的专业学术刊物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7950.html